无论是微博时代、微信时代还是抖音时代,都曾经诞生过大批量企业官方号的案例。
最为著名的是@杜蕾斯官方微博,因为善于创意,在微博时代经常引领热点话题。有人分析过,单单“杜蕾斯鞋套事件”,这条微博在发出的一小时内就获得了29,536次转发,第二小时获得17,247次转发,前六小时共获得81,611次转发,累计获得惊人的62,138,520次曝光。而类似这种大面积传播的微博和文案,杜蕾斯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产生过无数个。社交媒体账号让杜蕾斯这个品牌成为了现象级爆款,增加美誉度的同时,也拉动了销售。
企业入驻社交内容平台,好处有非常多,主要有3点。
第一点,便于公关发声,随时沟通。社交媒体是当今企业绕不开的一个舆论场所。其实一个公司不为了品牌和销售,也应该开通官方账号,以便于官方发声。微博时代,曾出现过没有官方微博的企业,被媒体曝光了问题,然后在微博上发酵,负面情绪和舆论排山倒海,但因为其还没有官方微博,所以难以及时跟公众沟通,形成信息堵塞,导致公关危机,最终影响品牌。
第二点,到用户中去,增加在场感。社交媒体是一个巨大的舆论场,这里集聚了中国的主流网民,大家在这里线上生活、娱乐和讨论各自各样的话题。官方微博的出现,有助于品牌跟用户“玩”在一起,比如热点来临,与之相关的企业能出来科普,解析或者参与发声,会让用户觉得,这个品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当用户在选择购买类似产品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优先考虑与自己玩过的品牌。
第三点,话语入口,销售渠道。因为与互联网用户玩起来,企业账号了解的用户的需求,把线下的优质内容,展示在线上,慢慢形成网红品牌,于是引发大家打卡。在微博时代,最为著名的案例是皇太吉煎饼。这个互联网煎饼品牌,几乎是通过微博炒起来的,就因为老板会玩,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把自己的店铺打造成打卡圣地,吸引了大批粉丝,最终火爆北上广深。
相比图文时代,视频其实更有利于企业号。因为企业号本身有专门的团队,有足够的成本,有专业的内容,特别适合拍短视频。以探秘、剧情和无修饰展示的形式,向粉丝展示产品。过去的五年,抖音和快手都特别流行这种,比如展示一颗戒指是怎么造出来的,一个雕刻是如何打造的,一个美女是如何匹配某个包包的。
视频号开启内测以来,各大企业其实也在积极响应,但目前内测还停留在大牌入驻阶段。
3月8日,全球最大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简称LV)开通了视频号,其发布的视频,一天就获得了10万的播放量。紧接着,第二天,奢侈珠宝品牌De Beers戴比尔斯也开通了微信视频号。大企业布局视频号背后的逻辑不是为了玩玩,毕竟是要成立专门的团队来运营的,这个决定应该基于他们咨询团队的建议。
前面说过,微信拥有11亿活跃用户,基本中国商业机构的客户,都可能在用微信。因此视频号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流量战场。而且现在还是从零到一阶段,处在红利期,特别适合没有太大预算的中小企业。
这次疫情,让很多中小企业深刻的认识的,没有线上流量,自己可能会因为某个黑天鹅事件,瞬间回到解放前。因此,疫情过后,布局线上,是每个中小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的建网站、开公众号、拉社群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疲软,对运营的要求非常高。视频号的出现,可以说是公域流量的重新洗牌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打造自己专属流量池的机会。
而微信的产品逻辑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短视频品牌。
视频号对企业来说,其实是更加友好的。因为微信的盘子足够大,通吃是不可能的,因此内容做得越垂直,越有价值。而普通的媒体和个人,做垂直是风险比较大,他们要考虑到各种支撑。企业就不一样了,原来就是垂直的,现在输出垂直产品,再容易不过了。
比如你是生产挖掘机的,每天让工厂里的挖掘机师傅开着挖掘机做各种高难度动作,然后拍下来,这种视频在任何地方都是稀缺的,市场自然就庞大,影响力也自然出来。
当然,垂直是企业账号的优点,但也是它的缺点。
因为企业太垂直了,导致很多热点无法跟,对运营人才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企业在面对视频号这个大机会的同时,需要有清晰的方法论。
企业要布局短视频,首先要挖掘自己的“短视频基因”。
所谓的“短视频”基因,就是基于公司的品牌、产品,找出公司或者产品里要放大的点,然后针对这个点来开展持续性短视频制作。
打个比方,大家熟悉的杜蕾斯,在微博时代玩得很溜,但是到了短视频时代,那种很溜的文案,基本无法用。我们看到,他们在抖音的官方账号里,重点走广告片的路数,每个短视频,打一个产品功能。比如拍一个防滑的视频,来暗示杜蕾斯这块产品可以防滑出。
不同的企业,因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所以“短视频基因”是不同的。
卖豆腐的,说不定可以拿老板娘来说事,拍成豆腐西施系列的短剧;卖首饰的,一般走制作流程曝光路线,让人明白一个戒指是怎么做出来的;卖玩具的,可能就简单很多,经常拍些孩子使用的开心场面即可。
其实,最难提取“短视频基因”的,可能是TO B的企业,但也不是不可能,比如一家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完全可以把CTO抬出来,做云计算科普。
大多数的企业都有“短视频基因”的,哪怕你是一个挖掘机工厂,也可以结合蓝翔技校这个梗来玩短视频的。最关键,还是要找到专业的团队来帮你发掘。从过去微博时代、公众号时代和抖音时代来看,专业的团队少之又少的。
这就导致很多人选择外包,但大部分外包,自己也不懂,所以到了最后,布局“视频号”,就变成了为了布局而布局了。
这是短视频火爆之后,很多公司都面临的问题。如果一个老板或者负责该板块的高管不明白,那就先自己学习,通过咨询公司合作,拿到优质的方案,然后自己组团队来操盘。尽量不要外包,因为优秀的外包公司很少,他们接单比较谨慎。不优秀的乙方,本质上是造成巨大浪费的,还不如自己干。
一波一波的社交媒体浪潮,其实是逼迫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和高管,需要不断的学习、进化和迭代的。
一波浪潮有一波浪潮的思维方式、玩法和生态,视频号也一样,需要沉入其中,玩起来才能摸出其中的门道。如果一个老板或者高管,从来没有玩过视频号,只是听说其很火,就贸然布局视频号,大概率是做不好视频号的。
专业的企业打法,还是融进去,摸清门路,发掘自己的短视频基因,找到靠谱的外脑,组建靠谱的可持续生产内容的团队。这非常难,但面对这么大的一波浪潮,其实如果真的想去抓住,做起来也不难。毕竟,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低成本的布局。
用低成本来抓大机会,没有哪个企业会说放弃。但是任何时代,任何生态,也一定会有落下的企业,如果自己真的做不好,那就干脆利落,在经历了低成本高频率试错之后,发现还是做不好,那就直接放弃,而不是跟风维持,因为那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