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计划中,一旦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潇湘十二楼 2024-11-05 16:06:59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名字几乎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紧密相连,然而,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梦想成为画家的年轻人,最终却走上了发动一场全球性战争的道路?

希特勒的早年生活,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出生在奥地利,家境普通,年轻时对政治完全没有兴趣,相反,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1913年,20多岁的希特勒怀揣艺术梦想,来到了维也纳,希望能进入美术学院深造,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所愿。

一、希特勒的失意

维也纳美术学院的几次招生考试,希特勒都没能通过,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他曾想象自己未来会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过着优雅的生活,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他的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希特勒的挫败感逐渐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他开始将自己无法实现梦想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

维也纳那时的多民族文化交融,让希特勒对民族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认为,德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犹太人、斯拉夫人等其他民族则是德国衰落的罪魁祸首,希特勒的极端思想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萌芽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毫不犹豫地参军,他对这场战争充满了激情,认为这是德国复兴的机会,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希特勒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他曾因英勇作战获得了铁十字勋章。

但是,战争的残酷并没有让他感到恐惧,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认为,这是一场德国民族的伟大斗争。但现实再次令他失望,1918年,德国战败,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战后的德国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不安。

希特勒所在的军队解散,他失去了工作和方向,更糟糕的是,他感到无比的愤怒,认为德国的战败是因为背后有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阴谋,这种被背叛的感觉,逐渐演变成了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思想。

希特勒在战后并没有立刻找到新的出路,像许多失业的退伍军人一样,他一度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但很快,他的机会来了。

1919年,希特勒加入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政党——德国工人党,这个党派最初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讨论俱乐部,主要由一些对德国未来感到迷茫的工人和退伍士兵组成。

希特勒的加入迅速改变了这一局面,他出色的演讲能力和对民族主义的狂热,使他很快在党内崭露头角,1920年,在他的推动下,德国工人党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也就是后来的纳粹党。

他将党的宣传重点放在民族复兴、反犹太主义和反对《凡尔赛条约》上,这些极端言论正好击中了当时许多德国人心中的痛点。

二、试图控制整个德国

希特勒并不是那种仅仅满足于发表演讲的人,他有着更大的野心,他想要掌控整个德国。他深知,光靠语言和宣传是不够的,他需要实际的权力。

于是,1923年,他发动了“啤酒馆政变”,试图通过武力推翻德国政府,然而,这次政变并没有成功,希特勒被捕,入狱了。

在狱中,希特勒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写下了《我的奋斗》,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未来计划,希特勒坚信,德国必须通过战争来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而犹太人则是德国复兴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出狱后的希特勒吸取了经验教训,他决定不再依靠武力,而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权力,1933年,希特勒终于如愿以偿,被任命为德国总理,随后,他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迅速解散了其他政党,建立起了纳粹党的一党专政,彻底掌控了德国。

上台后的希特勒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德国国内,他早在《我的奋斗》中就明确表示,德国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而这一空间只能通过对外扩张来获得。

1938年,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扩张计划,首先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向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施压,最终成功将其并入德国。

希特勒的扩张行动并没有止步于此,1939年,他将目光投向了波兰,9月1日,德国军队闪电般地入侵波兰,二战正式爆发。德国的军事力量在这一阶段表现得极为强大,几乎在几周内就征服了波兰。

随后,希特勒的军队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了北欧和西欧的大片领土,接连取得胜利。

当德国轻松击败法国后,希特勒开始思考下一个目标,英国是德国在西欧唯一的对手,但是,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始终牢牢控制着英吉利海峡,希特勒原本计划对英国发动全面的海空进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被暂时搁置。

三、开始对苏联的袭击

希特勒认为,苏联是更具威胁的对手,尽管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从未真正信任苏联,他一直将其视为德国扩张的最终障碍,因此,他决定将主要的力量转向苏联,暂时放弃对英国的全面进攻。

1941年,希特勒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撕毁了与苏联的协议,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希特勒的计划是通过闪电战,迅速击溃苏联,他坚信,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足以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最初,德军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迅速占领了苏联的大片领土,甚至逼近了莫斯科,然而,随着战线的延长,苏联的广袤土地和恶劣的气候逐渐成为德军的噩梦,冬季来临,德军的补给线被极度拉长,士兵们在严寒和疾病的折磨下,战斗力大大下降。

1941年的冬天,苏联军队开始利用严寒和地形展开反攻,斯大林格勒成为了整个东线战场的关键点,德军与苏联军队在这里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巷战,双方不断地争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建筑。

最终,德军被苏联军队包围,补给线被切断,数十万德军被困在斯大林格勒,饥寒交迫,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德军在东线战争的重大转折点,随着苏联的反攻,德军在东线的战局逐渐崩溃,希特勒的扩张计划也开始走向失败。

希特勒的野心并不仅仅局限于欧洲,他早在1937年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就提出了一个全球霸权的战略规划,他计划首先建立“大德意志”,接着统治整个欧洲大陆,最终称霸全球,希特勒认为,德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领土,而这些资源只能通过对外扩张来夺取。

但是,希特勒的计划并没有顺利进行,虽然德国与意大利和日本结成了“轴心国”,但这两个盟友并没有为希特勒的全球野心提供太多帮助。

尤其是日本,原本希特勒希望日本能够配合德国在苏联北部发起进攻,但日本却选择了扩张在亚洲的势力,甚至在1941年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从而将美国拖入了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盟友不仅没有帮助希特勒实现他的全球野心,反而成为了他的拖累,1943年,德军在北非被英美联军击败,通往中东的战略大门被彻底关闭,这场失利标志着希特勒全球战略的崩溃。

1 阅读:72

潇湘十二楼

简介:红尘来去散无痕,醉酒当歌思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