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联邦科研经费的“余震”正在席卷美国生物科学界。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盛顿大学教授戴维·贝克直言,科研拨款的不确定性已让美国陷入“一地鸡毛”,顶尖人才或将流向中国,甚至未来“高端制药需从中国购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多所顶尖高校因联邦资助暂停,被迫缩减研究生招生规模,教师招聘近乎冻结。
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今年博士招生人数腰斩至4人,医学院多个项目招生减少25%-50%。贝克领导的蛋白质设计研究所也面临困境——其研究成果本可转化为新药研发,如今却因资金断供风险,导致初创企业生存堪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全球最大生物医学资助机构,每年470亿美元预算中,超80%流向高校和实验室。然而,特朗普政府1月暂停拨款后,尽管法院要求解冻,资金链仍处于“悬而未决”状态。华盛顿大学校长安娜·玛丽·瑞斯称形势“严峻”,哈佛、斯坦福等常春藤名校已全面冻结招聘。
贝克特别提到,中国过去15年在科研领域的持续投入已见成效。
根据“自然指数”,中国在化学、物理等领域成果全球领先,生命科学排名第二。他警告:“若美国继续动荡,中国可能在高端制药领域反超,我们甚至需要从中国公司购买救命药。”
特朗普的“省钱策略”本质是杀鸡取卵。科研投入的削减看似节省短期开支,实则动摇国家创新根基。中国通过稳定的政策和高强度研发投入,正形成“人才磁吸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高校的招聘冻结不仅影响当下,更将导致未来5-10年科研梯队断层。当“美国梦”褪色,全球顶尖人才或将重新定义“科学无国界”的内涵。
读者互动:【投票】你认为科研经费削减会如何影响中美科技竞争?A. 中国加速反超,美国优势崩塌B. 美国根基深厚,短期波动无碍长期领先C. 全球科研格局面临洗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