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六七年前,我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趁着假期去中欧的一个小镇游玩,当时不是旅游旺季,镇上基本没有亚洲人的面孔。我漫步在路上,一个转弯,突然看到一张华为的巨幅海报扑面而来。那一瞬间,在异国他乡的陌生小镇看见中国企业的广告,内心油然升起一股亲切和自豪的感觉。
这是华为给我的最初印象。
时针转动,到了2017年12月21日——这一天,我拖着行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华为深圳的百草园,办理入职手续,正式成为了华为的一名视觉设计师。一起办手续的未来同事,手里拿着的都是北大、清华这类国内顶尖学府的毕业证书,我忍不住偷偷拍了张照片,发给我妈:“妈妈,你看吧,你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此时和我一家公司。”
这一天,不仅是我与华为“牵手”的纪念日,也是我心中梦想启程的日子。
带着“曼巴精神”走进华为
科比·布莱恩特是我的精神图腾,我一直深受曼巴精神的影响。自称黑曼巴的科比曾说“总是有人要赢,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这句话深深刻在我心里,一直引导着我的前行。
当年艺考时,我因为几分的差距和心仪的中央美术学院失之交臂,心有不甘地进入国内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就读。读到大一下学期时,我内心“折腾”的欲望越发强烈——我想去国外顶尖的艺术专业类学校学习。于是,我决定推倒一切重来,赌博式地来到巴黎——这个艺术、时尚与浪漫的城市。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几乎每年都是专业第一,但内心却依旧充满危机感,因为之前的“折腾”,我比很多法国同学年纪要大两三岁,我总觉得,他们到了我这个年纪,肯定比我现在做得更好。于是我就这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一路前行。对待自己的作品,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当年我的毕业作品本已获得最高分,但在对外展出时,我觉得隔壁展位的学长作品比我好,于是熬了三个通宵优化方案,就为了其中一个A3大小的设计图稿。也许看展人不一定能看出来变化,但我的内心却异常坚持。我想,这应该就是曼巴精神对我造成的影响吧,在任何一件我在乎的事情上,我都希望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我认为的曼巴精神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始终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它是对抗命运风暴的利刃,是平凡到不凡的杀手锏,是获得幸福的潜规则。
做能留下“时代烙印”的设计
读书实习的时候,我曾在巴黎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做产品的包装设计,后来实习结束,我有一天逛超市时,看到货架上的巧克力差点叫出声——这款巧克力的包装正是我当初实习期间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真的把我激动坏了,立刻拿出手机拍了照片,特别开心地发了朋友圈嘚瑟。后来,我又进入了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公司从事品牌设计工作,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接二连三地上市,这越来越让我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所以,我选择了商业品牌设计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商业设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贴近消费者,直面消费者,用产品与消费者沟通,华为公司这样一个国际化大平台成为我大显身手的梦想天堂。我就职于2012实验室的UCD设计中心,UCD就是User Centered Design的简称,即“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契合,让我在华为的这几年工作,充满了使命感与责任感。UCD中心有多个设计工作室和设计部,专注于不同的业务和设计领域。我所在的设计工作室是官方主题设计工作室,大家平日里在发布会和各种营销渠道上看到的华为各类终端产品主题视觉,例如海报,手机、平板、大屏上的出厂主题、壁纸……等涉及到的华为产品品牌形象,很可能正是出自我们团队之手。
官方主题团队优秀作品合集
但其实,刚进入部门时,我还有点不“习惯”。和很多人一样,我对自己业务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甚至还有“偏见”——不就是给手机找几张好看的壁纸吗?这有什么难的?要知道,从小我就有个“粉刷世界”的设计师梦想,我一度质疑自己是不是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很快,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我们的艺术总监梁俊点醒了我,千万不能“妄自菲薄”,因为我们的作品每次与新产品同时揭开神秘的面纱。在工业设计越来越趋同,竞争厂商在ID(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设计上难分高下的前提下,主题壁纸其实承担的是产品正面“颜值”,是传递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融合艺术与技术,点燃科技的温度则是我们的团队愿景,而我们的设计作品不仅影响着华为的品牌形象,还承担着华为不同产品区隔的作用。比如同样是手机,Mate系列、P系列是“高端旗舰调性”,nova旗舰,HONOR旗舰的定位更多是先锋时尚潮牌,因此我们需要在产品ID工业设计、UX(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设计、美学设计等方面打造不同品牌调性塑造与区隔,给消费者不同的“温度”感知。
我所在的团队是由华为2012实验室和消费者业务的设计师们组成的联合团队,这是一个团结又温暖的战斗团队,既有华为资深的跨领域设计总监梁俊和经验丰富的高级别UX设计专家程亮带队,也有“棋逢对手”的新鲜血液,所有的设计作品不是一个人的“单枪匹马”,而是集体智慧的火花与奋斗汗水的结晶。打个比方,我们的设计师团队就如一个米其林大餐生产团队,有人会种菜、买菜,提供素材,挑选素材;有人担任大厨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烹饪美食,或是传统风味,或是出其不意;有人还负责后期的装盘点缀……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都是为了最后给消费者呈现出一道秀色可餐的“佳肴”。
凌晨四点的努力
网上曾经很流行科比的一句话——“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
我没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但我见过凌晨4点深圳坂田华为基地的样子。
还记得2019年5月的一天,我们在摄影棚完成创作素材的拍摄后,已是凌晨4点。同事拍了拍我的肩膀:“子良,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好嘞!”我接过同事手中的素材,立刻输出导入电脑,开始进入下一轮的后续制作,这是二次创作和编辑重构的过程。每次创作方案最后确定前,都要经历不断的尝试,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我终于揉着眼睛,伸了个懒腰站起来时,天边第一缕阳光已经穿透了黑暗的寂寥,似乎预示着我们期待的未来。
当时我们正在给下半年即将上市的Mate 30设计默认主题壁纸,每次这样的“大项目”,熬个通宵对我们来说都不是新鲜事。这世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场胜利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日以继夜的努力和付出。那些爆肝的夜晚,是我们专业素养的体现和坚持,也是大家对作品质量视觉高品质的追求。
而我们的创作思路并非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的主题设计和手机产品设计是同步进行的。当时我们知道Mate 30的一大亮点就是背板上摄像头的圆环设计,于是灵感迸发,将“圆”作为华为Mate系列全新的家族设计元素,决定主题壁纸的画面也需要凸显这个特点,让用户一看到这个“圆”就能感受到产品的创新点,相得益彰。
经过来自各方几轮方案的PK,我们最后敲定了“大地彩绘”这个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来源于自然的这种宏观大气,展现出充满想象的生命力和力量感。画面中间浓郁的色彩也令人遐想,可以是一个湖泊,可以是一个泉眼,也可以就是色彩斑斓的大地……我们想要给Mate系列所针对的高端商务人群一个“一览众山小”的视角,丰富的色彩也能够凸显我们高色域的屏幕质量。
HUAWEI Mate30 Pro配图
美,来之不易
美,不止于表面的印象,更需要细节的呈现和品质的体验。“大地彩绘”是通过微距实景拍摄之后设计而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真的造了个大地彩绘的实景。
如果你来到我们工作室,你会发现在华为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莫名其妙地琢磨着一堆石膏泥土,一个个“目光如炬”,穿着随意,身上、脸上都是颜料,可能会为了一厘米的光线角度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可能为了颜色的调制搭配唇枪舌战……这一次,我们通过综合材料的微观造景,用天然珠光材料模拟,在培养皿中打造了一方“大地”,尽可能还原自然界中大地的脉络,森林的立体,海洋的波纹,打造出大地彩绘的金色,然后微距进行拍摄,再进行后期创作。
2019年10月,华为旗舰机Mate30系列壁纸“大地彩绘”随着手机一起亮相世界,在公司进入新战略1+8+N的全场景背景下,这张壁纸同时也是MatePad Pro、华为智慧屏等产品的默认主视觉,在营销效果上实现了非常不错的品牌记忆点——消费者只要看到这张壁纸,就知道是华为同期旗舰系列产品。
坚持原创,一看就是华为
我们更期待的画面,是当消费者看到某个视觉图像或产品时,能条件反射“哇,这不是华为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塑造。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我们首先要守住生命线和底线:原创。我们官方主题团队的日常就是穷其所有进行原创,运用摄影、三维、代码构建、综合材料等艺术创作手段,去接受来自市场和自我的挑战。
在我们原创的作品中,很大部分的素材都是微观实拍,也有人问过我们,为什么不更多地使用设计软件来设计图纸,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实拍的质感是独特并有生命力的。微观世界下有机材料丰富的肌理,以及实际操作中碰撞的意外、自然界存在的无数可能性,是人类呆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所无法比拟的。
比如刚刚随HUAWEI P40系列一同亮相,名为“凝光溢彩”的全新主题壁纸,我们从产品后壳的全新工艺和配色汲取灵感,锁定与原冰有关的题材作为主题创作的全新手段。我们用火、用颜料,用光和冰的结合去探索,还尝试混入精心调制的混合油彩溶液,希望能捕捉到瞬间的冰水转化与融合之际的光线之美,力图在视觉上给P40系列更多关于美的无尽遐想,光影流转,仿若破晓的第一缕阳光,划破黑暗与寒冷。
HUAWEI P40系列配图
还有华为P30系列的颜料泼溅壁纸,这也是团队共同创作的经典方案之一。我们把颜料有序或无序地放在音响上,通过音响的震动,超高清摄影机的慢速捕捉拍摄,并租借了41台单反摄像机,360度去拍摄泼出去颜料碰撞的瞬间动态。最后经过几百上千次的泼溅,才成功捕捉到了最美的瞬间。这种实景拍摄出来的画面,远比用电脑软件模拟出来的更加有温度,而且会收获更多意外、偶然的美丽,这就是来之不易的“瞬间美学”。
HUAWEI P30系列配图
虽然创作的过程艰苦甚至枯燥,但经过我们创作团队的匠心雕琢,看到我们的新品推出时,能得到用户的赞赏和认同,所有的“负能量”就都一扫而光,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继续坚持的勇气和信心。
遇强则强,大平台上的“竞技”
在华为工作的日子里,我感觉到自己很幸运,因为在华为这样一个大平台,在这样一个精英团队里,我能够不断探索和获取到新知识,感觉自己一直在变得更好。我和同期入职的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大高校毕业的伙伴互相分享,共同成长,最特别的是,我所在的业务团队也有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学,当年与央美的失之交臂一直是我心中的小遗憾,如今和他们一起碰撞讨论,并肩战斗,我也感觉内心某处小皱褶被抹平了。
但如果你以为我们会从此“和平相处”,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平日里仿佛是一群站在奥运会400米跑道上同台竞技的选手,每次的设计方案,大家都是互相PK,竞争相当激烈。而我很享受这种氛围,因为“曼巴精神”让我遇强则强,面对困难永远都是迎头赶上,从来不退缩。一个人是永远不会跑出世界纪录的,但是在“你追我赶”的境况下,人往往能发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这些优秀的同事们,不仅仅是我奋斗的动力、灵感的来源、学习的对象,更是贴心的伙伴。有时候,自己的设计稿交付时间很紧,一个招呼,他们二话不说就来帮助我,完成他们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之外的活。这样的竞争氛围形成良性循环,我想也是我们这个团队越来越棒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华为还给了我一个预期之外的惊喜,我能够很快地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亮相世界:从城乡小镇的店面到高大上商场里,从迪拜塔到巴黎卢浮宫外的巨幅广告展位,还有在千万台新出售的华为终端产品里……作为新人,我被评为了2012实验室优秀新员工,而在自己华为之路刚刚起航时能有幸2次获得公司最高奖“金牌团队奖”,更是让我备受鼓舞,也许这就是奋斗的礼物吧!
待到山花浪漫时
2019年,当华为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的时候,我们敞开怀抱欢迎外界,可能因为专业技能还行,也比较擅长交流和表达,我有幸成为部门对外接待的实验室接口人,和同事一起接待了数百家世界各地而来的媒体记者们。在和记者们的交流中,我描述了我眼中的华为,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一家冰冷的公司,而是有很多热血青年,他们每天都走在艺术创作的路上,希望设计出有人文温度的好产品。我也因为这小小的贡献,成为公司总裁嘉奖令“待到山花烂漫时”的一员。我很喜欢这个奖项的名字,更喜欢它的颁奖词——“无论遭受多少苦难,我们为人类服务的追求永远不变。……尽管前路仍布满荆棘,但山花可能开在任何地方,最终山花开满坡”。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一直坚持的那种曼巴精神吗?
科比曾说,“我知道自己想要完成什么,以及想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于是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坚信它终将带来回报。”前段时间,我把WeLink的签名改成“被时间和感情遗忘的工作机器”,有时候还真感觉工作中的自己最帅气,不知疲倦,仿佛是一台会准确的操作和不断提升的智能机器。当然,这句话或许还传达出一点没有精力恋爱的“抱怨和自嘲”……但我一直认为,来到华为是梦想启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迷茫,不服输,不怕风雨兼程,只愿能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