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14年,长安城里,1个芝麻小官被同事灌醉,在委任状上按下手印。第2天酒醒,一看,瞬间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是一个十死无生的任务:从距离长安5000里路的岭南运新鲜荔枝给杨贵妃吃!
小吏名叫李善德,今年42岁,在长安城冷衙门上林署当差。北漂多年终于贷款20年买了房子,全家人都高兴地张罗着入住新房。
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齿轮再次转动,一场围绕他的阴谋将改变他的下半生。
那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李善德捧着新到手的房契,喜滋滋地往衙门赶。刚进门,扑面而来的酒香就把他团团围住。
"善德兄,今儿添置新房,可要好好庆贺一番!"几个平日里对他爱理不理的同僚,今天却格外热情。酒坛一开,推杯换盏间,处处都是恭维奉承的话语。
李善德不胜酒力,三杯下肚,脸就红得像个熟透的柿子。正在他晕晕乎乎之际,一纸委任状被塞到他手中。
"善德兄,这可是个美差事啊!"同僚们你一言我一语,"只管去岭南采买些荔枝干回来,轻松又体面。"
酒醉心迷间,李善德稀里糊涂按下了手印。第二天酒醒,当他仔细阅读委任状时,冷汗瞬间浸透了衣衫——原来不是去采办普通的荔枝干,而是要从岭南运送新鲜荔枝给杨贵妃!
消息很快在长安城传开。茶馆酒肆间,大伙都在议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吏。
"这李善德,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新鲜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从岭南到长安要走二十天,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怕是被人算计了。这差事,可是十死无生啊!"
流言蜚语像一把把利剑,戳得李善德痛不欲生。新房也顾不得收拾,整日把自己关在旧屋里,茶饭不思。
"善德兄,你这是何苦来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是他多年的好友,诗人杜甫。
杜甫推门而入,屋内的场景让他心疼不已。案几上的公文散落一地,李善德瘦了一圈,双眼布满血丝。
"既入局,何不破局?"杜甫沏了壶浓茶,"荔枝虽难保存,却非全无办法。岭南多能人异士,何不南下寻访?"
李善德如梦初醒。是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春末夏初,李善德踏上南下之路。一路上,他走访果农,拜访能人,打听保鲜之法。
在广州,他险些被人推入珠江。幸得一个卖水果的老叟相救,这老叟不但传授了他"分枝植瓮"的保鲜秘法,还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杨国忠的人马也在暗中打探运送荔枝的方法。
回到长安,李善德没有直接向上司复命,而是设法求见了权倾朝野的杨国忠。
"大人,下官有一计,可保荔枝十一日不坏。"李善德将"分枝植瓮"之法和盘托出,"只是沿途需要大量冰块和人马接应。"
杨国忠闻言大喜,当即赐下一面银牌,准许李善德调动沿途驿站的人马物资。
六月初,李善德率领百人马队从岭南启程。五千里茫茫征途,就此展开。
每棵荔枝树都用大瓮栽种,十数辆大车首尾相连。沿途驿站提前储备大量冰块,专人负责昼夜更换。烈日当头,人困马乏,却不敢有丝毫耽搁。
一路上,不知有多少人马倒在路上。李善德的头发,也在这二十天里白了大半。每当看到百姓被征调得叫苦连天,他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疼痛。
终于,在杨贵妃生日那天,新鲜的荔枝送到了长安城。满朝欢腾,贵妃笑靥如花。李善德被重重赏赐,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当夜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些倒在路上的人马,梦见那些被征调而家破人亡的百姓,他们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他,无声地控诉着。
李善德惊醒,浑身冷汗。他再也无法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次日早朝,李善德冲破侍卫阻拦,跪在殿前:"臣有本奏!"
他将沿途所见所闻一一道来,痛陈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有违仁政。杨国忠大怒,指责他忘恩负义,意图煽动民心。
最终,李善德全家被流放岭南。临行前,杜甫专程送行,叹道:"君可知,直谏者,十有九死。今虽受贬,却保全了良心,也未尝不是一种福分。"
天宝1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无数达官显贵惨遭屠戮。李善德因在岭南,反倒躲过一劫。
他在岭南教授当地人种植技术,改良果品品质。渐渐地,他爱上了这片瘴气消散、山水秀美的土地。
每当夜幕低垂,他常独坐庭前,看着满天繁星,回想那段疯狂的岁月。
远离了功名利禄,他反倒寻到了内心的安宁。那个曾让他魂牵梦萦的长安,在岭南的晚风中,只剩下一缕清香。
这个发生在大唐盛世的传奇,教会了后人:人生的转折往往藏在看似的灾难中。李善德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困境面前要有拼搏的勇气,成功之后更要有直面良心的担当。
就像那个被流放的小吏,失去了锦绣前程,却在岭南的山水间,找到了最珍贵的心灵归宿。他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起涟漪,直至今日仍在诉说着那个盛世背后的故事。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维度重新审视,或许会发现:有时候,看似的失败,恰恰是命运赐予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