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征关税事件愈演愈烈。从去年10月开始,欧盟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今年7月欧盟开始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将这场贸易战推向了新高度。
10月4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最终27个欧盟成员国以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的结果,支持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征收总计最高达45%、长达5年的关税。加征关税的法律文本将于10月31日起生效。
图源:欧盟
支持征税的不外乎是因为一方面是看到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急了眼,对自身产生威胁,所以加以施压;另一方面是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相对有限,不如投票站队,一同对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一事就板上钉钉了。
10月4日,商务部回应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欧方的终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欧方表达要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
近期,中欧谈判团队仍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中,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在谈判过程中,往往不会那么的顺利。
10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欧磋商情况答记者问提到,“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图源:商务部
其次,商务部强调,“中方一直本着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与欧方进行对话磋商”;“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会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
图源:商务部
这一表态反映出中方对谈判的重视,也暗示了欧盟成员国复杂微妙的心态。
在谈判的关键时刻,欧方与部分企业进行以达成价格承诺为目的的接触,不仅在程序上打乱了双方的谈判安排,也破坏了中欧就电动汽车反补贴磋商的友好环境。
反观中国部分车企,要是意识不够坚定,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被欧美分而治之,各个击破,这样的企业特别是决策者就应该严惩和抵制。
合作的目的是共赢,像私通他国这种行为无异于卖国求荣,而当下公众讨论的还有一个焦点在于,这所谓与欧盟谈判的内鬼最有可能是谁?
目前这事儿的确没有确凿的说法,但大家不妨可以先看看近期巴黎车展上中国车企高管们的言论再进行讨论。
本届巴黎车展,广汽集团对外发布了欧洲市场计划,明确广汽集团旗下产品预计今年内将初步进入部分欧洲国家,2028年实现全欧洲市场覆盖。面对欧盟即将加征关税,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称,坚持有需求才生产的原则,不会为了解决关税问题而本土化生产。
广汽集团国际业务总经理卫海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需求上来后,广汽集团将会考虑本地建厂。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巴黎车展上表示,比亚迪将在匈牙利生产几乎所有的电动汽车,就其供应链而言,“将最大限度地从欧洲供应商那里购买”,同时也会从其他在欧洲经营的中国供应商那里购买。
她透露,比亚迪计划在欧洲生产零部件,并在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欧洲工厂组装电池组,而电池电芯则仅从中国进口。
小鹏P7+在巴黎车展开启预售,小鹏明确将持续加大对欧洲市场的关注。欧盟加征关税对小鹏汽车存在挑战,何小鹏表示,“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很高的关税。如果想做成一家全球强大的公司,一定是长期主义,一定是跟当地共赢,所有的中国大型公司必须要跨过这个门槛”。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则透露,零跑汽车在欧洲市场将以代工生产的方式来实现本土化生产。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在欧洲设立500个销售点。
中国车企纷纷加码欧洲。其他车企如吉利、奇瑞同样动作连连。吉利正在欧洲物色工厂选址,但尚未完全承诺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
奇瑞今年4月份宣布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在加泰罗尼亚建立欧洲首个生产基地,生产奇瑞欧萌达系列。
随着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加快在欧洲本土化生产的步伐,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关税压力。
中国车企希望在电动汽车这条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走向全球化。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欧盟的传统汽车产业构成挑战,欧盟希望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其中的话语权。
欧盟想通过贸易壁垒,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如果欧盟真心希望解决,应认真对待中方的提议,而不是玩弄分化的把戏。
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局外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中国车企需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合作共赢,长期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私下谈判的事儿,大家有何看法?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