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不去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呢?这么说吧,瓦良格号卖给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废铁,只有中国才能把它变成辽宁号。
1998年,当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将仅完成68%建造进度的瓦良格号作为"钢铁废料"公开拍卖时,多个国家的军方代表曾表现出浓厚兴趣。据当时参与竞标的韩国企业透露,这艘未完工的航母甲板已出现严重锈蚀,动力舱室的关键设备被盗,甚至连原始设计图纸都残缺不全。在技术评估会议上,印度海军专家将其形容为"漂浮的钢铁坟墓",最终所有潜在买家都放弃了收购计划。
然而这艘被多国判定为废品的航母,却被中国以2000万美元成功购得。这一决策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军工体系的战略眼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鞍钢集团就已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特种钢材的冶炼工艺;而通过对澳大利亚退役航母墨尔本号的拆解研究,中国船舶工业已积累了宝贵的舰体结构知识。
与直接采购现成装备的印度不同,中国采取了更为系统的技术攻关路径。当瓦良格号被土耳其当局扣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中方谈判团队耗时16个月才解决通航问题;在美国实施技术封锁期间,国内科研院所通过逆向工程成功复现了舰载机阻拦索等关键子系统。这种"化整为零"的技术突破方式,最终使得锈迹斑斑的船体在2012年蜕变为具备作战能力的辽宁舰。
反观印度海军同期开展的航母改造项目,其从俄罗斯购入的戈尔什科夫号(后改名超日王号)不仅支付了23亿美元的天价改装费,更因技术依赖导致工期延误近十年。这种对比凸显出:航母建造能力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工业体系的完整度——中国能自主生产宽度达5.5米的甲板钢,而印度至今仍需进口舰用特种钢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获取瓦良格号时采取了"民企出面、军方支持"的迂回策略。创律集团以建造海上赌场的名义完成收购,有效规避了国际军售管制;而在后续研发中,沈阳飞机研究所通过陆地模拟起降平台,提前培养了首批舰载机飞行员。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运作方式,与印度高调宣传的"国产航母"计划形成鲜明对比。
从技术消化能力来看,中国船舶重工通过对残损舱室的测绘分析,不仅复原了原始设计,还创新性地将滑跃甲板角度优化为14度;而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却因法国提供的推进系统与俄制舰体不兼容,导致海试日期多次推迟。这些案例印证了军事装备发展规律:核心技术的突破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的积累。
用户11xxx59
印度购买的一艘鹅国航母一元钱,却花一亿元由鹅国装修。
用户10xxx63
中国买瓦良格号主要是用于实验,寻找数据,为日后自己研制的航母打基础,并非买来正式装备海军,后面层出不穷的航母也证实了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