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中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作者讲得非常清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增删批阅者,改书名为“金陵十二钗”。就以这段话说,“曹雪芹”就不是《红楼梦》的原创作者。
根据这段描写,胡某先生就伪考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制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继胡某先生伪考之后,又考证出“曹霑,字雪芹”,还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有的人说是儿子),铁定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查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关于曹氏一族是这样记载的: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元孙曹顒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佑现任州同。”
曹氏族谱中没有“曹雪芹”,更没有“曹霑”。有人提出,曹天佑是曹頫的遗腹子,就是曹雪芹。兄弟变成了儿子,难道,《四库全书》也错了?如果说,《四库全书》中的曹氏族谱出错,到底是曹寅家欺君罔上,还是乾隆故意羞辱曹家?
为自圆其说,又有人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对应族谱中的曹天佑。还有以此族谱否定曹雪芹作者之说的,“考证”出《红楼梦》是曹頫写的。于是,贾政的原型是曹寅,曹雪芹的原型就是曹頫了。
实际上,负责任的学者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据,早就提出“曹雪芹是否来自曹寅家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这样的声音早已被主流红学掩盖。
以史为据,史上根本就没有曹雪芹其人,都是胡先生造假捏造的荒唐之人。我就不明白了,民国腐朽,文人作伪,怎么如今仍然被奉为圭臬,继续以谎言掩盖谎言呢?难道,推翻民国伪学就那么难吗?
曹寅家肯定没有“曹雪芹”,《石头记》的“曹雪芹”并非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大明家史。而且,“曹雪芹”中又确实隐藏了作者的真实身份。这篇短文,专说大明家史“曹雪芹”。

但凡读过《石头记》原著的朋友,一定知道开篇故事写的是女娲补天。这段神话,出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本名《鸿烈》。淮南王自注:“鸿,大也,烈,明也”,《鸿烈》就被引喻为“大明”。
最先以女娲补天隐写大明的是《水浒传》,然后是《西游记》,再到《石头记》,三大名著的背后历史都是朱明,三大名著承前启后,合为朱明“传记”。《西游记》“自从盘古破鸿蒙”,《石头记》“开辟鸿蒙”,都是说的朱元璋建立大明。
明洪武年间,淮南隶属凤阳府,反过来引喻,朱元璋就是“淮南子”。
女娲补天的时代背景是颛顼时期,《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朱元璋就是颛顼帝的后代。朱元璋自称,其母陈氏太后在梦中吃了一粒黄帝赐予的冷香丸,次日凌晨,也就是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子丑之时,就生下了大明太祖。三大名著中的“天香”,隐写的就是这段历史。
黄帝是风姓娲皇氏之后,传帝位于颛顼,因此,《明实录》中朱元璋出世的神话寓意极深:朱元璋自比颛顼帝。娲皇氏风姓,因而有“风流冤案”、“风情月债”。大明太祖自比颛顼,所以,三大名著中的女娲补天补的是大明之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淫水即洪水,隐喻洪武,故有“水浒”。

朱元璋继续说:“周武王封其(颛顼)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周武王也是出自黄帝一脉,朱元璋与之同宗一族,都是姬姓。所以,姬发得了天下,封建同姓,朱元璋先祖就被封到了邾国。邾国是子爵国,又称邾子国,所以,《西游记》中写了个朱紫国。
被周武王封在邾国的,是曹挟,又名曹侠(因而有“红楼四侠”),这就是《石头记》中曹雪芹“曹”的来历。《水浒传》、《西游记》中早就写到了“曹”,也有雪的隐喻,施耐庵笔下的“雪花大蛇”,隐写的是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只不过没有造出“雪芹”来。
比如,花和尚、花村刀笔吏、花果山,花就是“草化”,是“曹化”的谐音,交代大明朱姓的历史。《红楼梦》通篇写的是“花”,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以“积芦灰以止淫水”,隐藏了“曹雪芹”。
这回书中,李绮出了一则灯谜“‘萤’字,打一个字”,谜底是“花”。林黛玉解读:“萤可不是草化的?”萤,是淫、寅的谐音,隐喻大明亡于洪武,亡于“寅”。
雪中争联即景,又有“花”,“曹雪”就在其中了。那么,“芹”又是怎么回事呢?

芹,即芹菜,“钦差金陵生体仁院总裁”中的钦差,就是芹菜的谐音。“体仁”二字,出自朱家三个皇帝的谥号。芹菜,别名叫楚葵,谐音为楚魁,讲的就是曹姓先祖吴回。
吴回是颛顼帝重孙,第二代祝融火正。融,大明也,大明国号出自祝融,绝不是仿大元,从《周易》中得国号,朱元璋因此做过吴国公、吴王。书中的“无稽崖”,就是以姬姓朱氏吴王“吴姬鸭”而谐音而来的。鸭为甲鸟,凤阳之凤,大明金陵皇城建在朱雀之地,凤凰、朱雀都是“甲鸟”。
吴回不仅是邾国先祖,也是楚国先祖,故是“楚魁”。因是楚魁,吴回就葬在楚地衡州衡山祝融峰。
南明最后一帝,也可称大明最后一帝是桂王朱常瀛之子朱由榔。大明桂王的封地就在衡阳,故而,“楚魁”,也就是“芹”暗指永历皇帝。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禅寺。金禅寺,早就写在了《西游记》中,这部书的作者见证了大明家事彻底消亡。
吴三桂焚化了永历帝。四月二十六日,吴三桂命人从大火的灰烬中捡出朱由榔的骨殖,到清廷报功请赏。
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隐写的就是大明这段“回首相看已化灰”的历史。康熙元年是农历壬寅年,大明果然亡于“寅”,也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二十七回,薛宝钗、林黛玉都被写成杨贵妃,杨妃被缢杀于马嵬坡佛堂,彼马即此马,康熙属马。杨妃本伏元妃之死(乞巧——《长生殿》伏元妃之死),贾元春背上的弓弦,就是朱由榔被弓弦缢杀的真实写照。
《飞鸟各投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雪,即“回首相看已化灰”,朱明的结局就是“爬灰”。
因此,曹,是大明先祖之姓,以“花”而隐大明朱姓。雪,是大明最终的结局,芹,隐写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
朱由榔被吴三桂擒获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永历帝的这句话,就是“金陵十二钗”的出处,实写的是大明北京十二陵。
“金陵十二钗”就是“曹雪芹”说的,所以,“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题曰《金陵十二钗》”。批阅增删之数共十五,隐喻月圆之夜,更是朱由榔于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吴三桂俘虏的时间。“金陵十二钗”这句话,就是这一年说的。

“金陵十二钗”是在“悼红轩”中题名的,《红楼梦》悼明之亡,“悼”便有了出处。但是,悼,却又指的是大明祖母,也就是《石头记》两个作者的共同先祖陈氏太后。《说文解字》:“悼,陈楚谓惧曰悼”。陈楚指的是西周陈楚古城,在今之周口市淮阳区城址,周口也就是古代的陈州。
以“陈”指代朱元璋老家,《水浒传》、《西游记》早已有之。《石头记》第十四回批十二生肖:“陈即辰”,按照朱元璋的母亲姓陈,朱元璋属龙。不然,陈为何是“辰”呢?“辰,日月所交会之地也”,故而,《石头记》说的是陈即明,无陈则无明。
红轩即绛红轩,也就是红楼、朱楼,“軒”中藏“申”,也就是“猴”。大明建于戊申,崇祯亡于甲申,就是“猴”。“悼红轩”寓意大明灭亡之后,朱家王子“家史王说”,写了一部大明兴亡历史以“悼明之亡”。
悼红轩中“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目,“瞳,重也”,《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说:“(太宗)重瞳隆准,太平天子也”。“金陵十二钗”正是以大明“重瞳”皇帝启始,到“天启”为止,天启,就隐藏在“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情节之中。因此,“目录”记的就是这样一段大明历史,是《石头记》的主线。
章回,是后来“章回小说”的说法来历。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水浒传》,不是《三国演义》。明朝时,《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以“回”划分章节,明末清初时,才由毛纶父子合二百四十则为一百二十回。这个错误,网搜上已经按照我的观点做了修改。
《水浒传》之所以以“回”为章节,是巧妙地以民间说书“且听下回分解”,隐藏了吴回,也就是大明先祖,大明国号之来历。《西游记》以《清夜吟》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每卷五回,更是隐写的“吴回”。
章回之“章”,就是隐写的朱元璋。

因此,“曹雪芹”三个字中就隐藏了《石头记》真正的作者。那么,这样的“曹雪芹”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