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5号。该馆是安徽省首批建立的市级博物馆之一,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淮南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是淮南市文物与自然标本的重要收藏、宣传、教育机构。淮南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5.69亩,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
截至2016年,淮南市博物馆收藏有藏品2062件(套)(实际数量5508件),另有隋唐寿州窑瓷器标本上万件。淮南市博物馆以隋唐古寿州窑瓷器、春秋战国时期蔡楚铜器和铜镜系列收藏最具地方特色。馆藏寿州窑瓷器是最为完备、最具体系、也是最具地方代表性的文物类别。淮南市博物馆已成为寿州窑瓷器重要研究基地。
1、春秋弦纹兽足铜鼎
通高45.3厘米,口径34.1厘米,重12000克。1954年寿县蔡侯墓出土。鼎是古代重要的炊具,用于烹煮或盛肉食以供祭祀或宴享之用。鼎在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除了作为炊具使用之外,更大的意义是作为礼器,是特权贵族权力和等级的标志性象征物。
2、战国双附耳铜豆
高25.6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11.4厘米,重2200克、豆,是一种古代盛食器,专为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该豆体现了楚国晚期工匠们高超的铸造工艺,青铜料的合金成分配比十分科学,器表微泛光泽;脱模后的打磨非常考究,通体不见粗糙的范痕,浑然天成。
3、春秋羊首铜尊
春秋羊首铜尊是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青铜器。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展示了春秋时期楚国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件文物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酒器,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4、越王者旨于赐剑
越王者旨于赐剑是越国的一件珍贵兵器。剑身刻有铭文,记录了越王的名字和铸造时间,反映了当时越国的军事力量和冶金技术。这件兵器不仅展示了越国的军事成就,也为研究古代兵器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
5、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
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是一件宗教文物,其上精美的牡丹纹饰展示了宋代高超的金属加工技术。金棺内可能藏有佛舍利,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宗教仪式的重要实物。这件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理解宋代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线索。
6、越窑青釉鸟系带盖双领罐
这件瓷器是淮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西晋时期的越窑青釉鸟系带盖双领罐。它的口径为10厘米,底径为11厘米,通高为18.7厘米。这件瓷器于1979年在八公山区毕家岗的砖室墓中出土。这件瓷器的独特之处在于盖子上有两个鸟形装饰物。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鸾鸟是一种吉祥鸟,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这种设计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战国螭虎纹玉璏
长8.2厘米,宽2.9厘米,厚1.3厘米,重16克。2005年6月淮南市杨公镇窑厂土坑墓出土。剑璏是固定在剑鞘上,供穿系革带以连结腰间的器物。此璏白玉质,细腻温润,为战国晚期杨公楚国贵族墓地中型墓出土。
8、隋青釉龙柄鸡首壶
口径7.5厘米,底径6.3厘米,高31厘米。2011年于南京征集。此件龙柄鸡首壶是寿州窑隋代产品中的精品。龙柄粗壮有力,龙首、鸡首写实,完全靠窑工娴熟的技艺随手捏塑成型。此器造型修长俊朗,表现手法写实粗犷,显示出寿州窑窑工的高超技艺和对瓷器美学的独到理解。
9、东汉酱釉瓷罐
这件东汉酱釉瓷罐,是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它口径16.9厘米,底径14厘米,高24厘米,1972年于唐山乡九里岗砖墓出土。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展厅中,它不算太突出,口微敛,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束收,平底微内凹,罐口稍有变形。然而,这件器物意义重大,它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由陶器向瓷器发展过程中质变的典型器,是早期成熟瓷器的标尺性器物,具有里程碑意义。
10、楚金币
在楚文化展厅,一块巨大的透明展柜占据了整整一面墙,158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金灿灿的楚金币垒成“金山”造型,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楚金币又分为“郢爰”“盧金”“陈爰”等,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并写入中国货币发展史。
据介绍,“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上世纪50年代至今,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现大批楚国黄金钣窖藏,数量为全国之最。其中,“郢爰”金钣含金量高于其他金钣,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也由此被称为“含金量”最高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