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最期待春节和父母带着一堆年货回家。置办新衣、炮竹、春联等,家家户户都十分喜庆、温馨。那时候作为孩子,享受着一切,内心中总是洋溢着喜悦,盼望着要是每天都过年就好了。
后来逐渐长大了,对年的感觉慢慢淡下来了。周围的人情世故开始变得复杂,逐渐发现过年没这么简单,一年虽然只有一次回家过节的机会,但是很多人已经开始不想回家过年了。
躲不掉的熊孩子
一说到回家过年,脑海中仿佛已经蹦出来熊孩子的尖叫吵闹声。过年这种特殊的时间段,家家户户都图一个吉祥高兴,不愿意闹出什么不愉快。
于是熊孩子们也像得到了一块免死金牌,可劲儿撒欢,特别能闹腾。要是过年期间,有家长带着熊孩子上门,真的苦不堪言。
你可能会沦为带小孩的保姆,陪吃陪逛陪玩,走到哪都得跟着;可能会成为忍让一切、有求必应的冤大头;还可能成为明明没有任何错误却还是会被责怪的背锅侠。
过年发红包
算了算,过一次年发出去的钱可能比半个月工资都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各种侄子外甥弟弟妹妹,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我们那边的习惯是,工作了,有能力赚钱了就得开始发红包了,不发就是小气抠门的体现。果然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那些年收到的钱早就被发光了。
不管是孝敬家里的长辈还是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数目得还能看的过去。否则可能还会被三姑六婆议论,是不是工作不好、赚不到钱、生活得差......真的很心累。
四处相亲
过年这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场相亲大会。父母觉得你年纪到了,亲戚觉得你该找对象了,这件事就着手开始办了。
没有人会问你现在还有未来的打算,长辈们只想着自己满意就好。所以总是打着过年走亲戚串户的幌子,各种约着相看。
久而久之,对象虽然没找到,但却练就了一身处变不惊、云淡风轻的本领。无论相亲多么突然,场面多么尴尬,都能一笑而过。
亲戚上门做客
一年到头,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是人最齐全的,平时压根儿见不到面或者叫不出名字的亲戚都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互相走动,联络感情。
怕就怕在亲戚“无微不至的问候”,这是从学生时代就摆脱不了的魔咒。上学的时候,问成绩,问专业,问学校就业前景好不好。
工作以后,问薪资问住房,谈没谈对象,什么时候结婚......明明关系没那么亲近,却要把你问个底儿朝天。不说就是难相处,没礼貌。说了又难免听一些阴阳怪气的酸话,亲戚们大概是世界上最爱攀比的一个群体了。
过年的小无奈
过年回家一般都在家里呆着,有天爸妈突然约我一起出去吃饭,说什么过年就是得吃点好的。到了饭店以后发现服务员安排的是一张小圆桌,下一秒就是陌生的叔叔阿姨出现和爸妈热情的寒暄。看到后面和我同样尴尬的小哥哥,心里只有呵呵。
——樱桃酱
我不是不喜欢亲戚互相串门,其实这样挺热闹的。我讨厌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乡邻像查户口一样问东问西,再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指点点,大过年的净让人不痛快了。一直想问一句,到底关你们什么事啊?
——小样miga
我觉得过年已经不像从前那么无忧无虑了。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复杂的人情关系走一遍,这个年的一大半时间就都过去了。长大以后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玩了,大家慢慢成熟了,自己也慢慢成了长辈成了孩子口中的“亲戚”。
——肥肥钟
春节就是考验钱包的时刻。回家的开销巨大,除了往返的路费,还需要负担孝敬父母、亲戚长辈的钱,以及压岁钱、聚餐份子钱、走亲访友礼品钱等等。而这些钱,至少需要我攒两个月。
——沐夏
过年回怼亲戚手册
过年期间经常会听到亲戚说一些令人不快的话,但是一时半会儿可能又想不到怎么回怼,这里有一份回怼手册,拿好不谢~
“给我家孩子玩一下不会怎么样的”
我打他一顿也不会怎么样的
我玩玩你家孩子行吗?
“怎么一天到晚就捧个手机”
难不成把你捧在手心?
行,明天捧两个
“女孩子学历那么高有什么用啊”
为了离你远一点
为了以后不嫁你家那样的孩子
“你这个专业以后能挣到钱吗”
你养我吗?不养还问那么多?
赚不到,准备要饭了
“你怎么还没结婚啊”
你借我点钱我立刻结
到了结婚年纪就该结婚,
那活到平均年龄是不是该……
“结婚这么久还没生孩子啊”
生孩子又不是放屁,随便就能来
你帮我带还是帮我养?
“大家都是为了你好”
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合着就我是想害自己的?
“你现在工资多少啊”
不借钱不介绍不请客不关你的事
很少,不到一个亿
“大学生这个都不会啊”
你活这么久,这个都要问我?
所以等你去上大学回来教教我
“怎么天天躲房间里不出门”
住海边的都没像你管那么宽
不在家呆着,难道出去要饭?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了,各种繁琐无奈的事慢慢消耗了他们的热情。不想回家不如说是怕回家,怕面对那些来自各方的压力。
我曾经为回家的烦心事困扰,但是我也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不回家的理由有千万种,但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想多陪陪父母。在这个中国最盛大的节日,陪在最亲的人身边,看着亲人眼角的笑意,能抵过这一年来所有的心酸。
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这世界上最深的羁绊,我们即便在外闯荡多年,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这一纽带上来。如果可以,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