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圈这一片波涛汹涌的 “江湖” 中,最近有个 “小魔头” 横空出世,搅得风云变幻,他就是咱们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那票房成绩简直像坐了火箭,一路 “狂飙”,直接冲破 138 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这数字,亮瞎了不少人的眼,也让全球影视票房排行榜都跟着 “抖三抖”。
你想想,原本的排行榜就像一个按部就班的 “武林高手榜”,各个作品在自己的位置上稳稳当当。可哪吒这小身板,爆发出的能量可不容小觑,像个突然杀出来的 “黑马”,一路把排名往前拱,现在距离第七名仅仅差 3.42 亿元。这差距,就好比赛跑时,两个人就差那么一小步,胜负悬念拉满,让人忍不住天天盯着票房数据,就盼着看哪吒啥时候能 “弯道超车”,把第七名给比下去。
这成绩的背后,是一群动画人夜以继日的付出。就拿导演饺子来说,他可是个 “拼命三郎”,每一部作品都当作最后一部去创作,完全不给自己留 “后路”。为了保证人物形象准确、画面细节完整,全片 70% 以上的戏份他都自己演过一遍 ,这敬业程度,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饺子还透露,《哪吒 2》一共用了 1900 多个特效镜头、1 万多个特效元素,哪怕难度再高的镜头,团队都是顶着压力去实现的,这是何等的魄力!
在制作过程中,饺子和他的团队也遇到了不少糟心事。原本想借助国际制作团队完成一些重点镜头,便将部分工作外包,结果却遭遇了对方的傲慢与偏见,顶级工作室安排三流人员负责,效果不尽人意。没办法,团队只能收回相关工作,自己用心打磨,好在最后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也让饺子坚定了一个想法: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还是要依靠作品本身,这是无法外包的。
《哪吒之魔童闹海》能有如今的辉煌,离不开 138 家制作公司、超过 4000 名从业者的 “万龙甲式集结”。广州的 “哔哔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他们承担了电影中大约 60% - 70% 的角色设计任务,像四海龙王中的敖闰、敖顺、敖钦等角色的 2D 细化,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团队里的 14 名设计人员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精心雕琢每一个角色,从三视图绘制到材质与颜色指定,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这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鲜活的角色形象。
还有来自广西南宁的四叶草团队,他们承担了电影中部分三维动画数字资产的制作任务,像章鱼将军、鲨鱼将军这些角色的模型和材质精细雕琢,都是他们的功劳。制作过程中,导演组对质量要求极高,细节把控严格,时间压力也很大,但团队成员们相互鼓励,日夜坚守岗位,与主创团队紧密协作,反复打磨和完善每一项任务,最终为影片呈现出了完美的基础。
倍视传媒的团队也功不可没,为了将近 13 分钟的重要镜头,他们耗时一年多,精益求精。岩浆喷发场景中一个两秒钟的镜头,竟然修改了 88 个版本 。电影里可爱的土拨鼠形象也是他们的成果,为了达到导演 “要表演,但又不能表演得太过” 的高要求,团队不仅要进行群集模拟,还得精细调整每一个土拨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运动,这耐心和细心,真不是一般团队能比的。
以前,咱们说起国产动画,可能会被一些人吐槽画风粗糙、剧情简单。但现在,看看哪吒这精美的人物建模,细腻到头发丝都根根分明;剧情也是跌宕起伏,不再是简单的 “打怪升级”,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和对命运的反抗。就拿哪吒来说,他不再是那个刻板印象里的小英雄,而是一个有点叛逆、有点傲娇,但内心又无比善良的 “魔童”,这种反差萌,谁能不爱?
而且,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给国内动画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看到了希望,有了动力去打磨自己的作品。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像哪吒这样的爆款动画电影诞生,到时候,国产动画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说不定能来个 “大满贯”,占据半壁江山。那画面,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就像是一个新的起点。它告诉我们,国产动画有实力、有潜力,能在全球影视市场上闯出一片天。我们就等着看,哪吒能不能顺利超越第七名,也期待着更多国产动画电影能在未来的票房战场上,创造更多的惊喜和奇迹。下一个在票房上 “大闹天宫” 的国产动画,又会是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