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传说》1997年
离开亚视之后,甄子丹想更加全面的理解影视行业,于是多转向幕后工作,甚至去德国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又接拍了几部好莱坞制作,虽然不是男主,但也算拓宽了视野。
于是突然有了信心,1997年甄子丹回港成立了自己子弹创作有限公司,正式当上了导演和老板,但是公司的仅有的两部作品,甄子丹砸锅卖铁,自掏腰包拍摄的,《战狼传说》、《杀杀人、跳跳舞》票房都只有八十多万,可以说是大亏特亏。
最惨时,银行户口只有一百港币,最后不但公司破产,还要借高利贷支付拖欠的员工工资。
而这时候因为《精武门》认识的龙套,谷垣健治,成了最后一个陪伴在其左右的人,到了97年之后,甄子丹基本都没工开,就让谷垣健治回去日本,就有了后来著名的《浪客剑心》,甄家班的影响力,也顺势扩充到了日本。
这次创业的惨痛经历,让甄子丹一度远赴美国,担任动作指导来还清欠款和养家糊口。
直到在《七剑》中凭借敬业表现,受到黄百鸣的赏识。他找到导演叶伟信,以甄子丹为男主和动作设计,一连拍摄了《杀破狼》、《龙虎门》、《导火线》几部水准之作。
票房谈不上太耀眼,但口碑都很不错,也基本奠定了甄子丹真实、凌厉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风格,“宇宙最强”、“超级丹”的称号,也应运而生。
总结经验,看准机会,甄子丹决定继续二次创业,2012年超级子弹影业成立,听名字就知道,这既是对过去的延续,更是超越,甄子丹,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超级子弹影业,主要参与投资甄子丹主演的电影。2017年上映的《追龙》,是公司首次打响招牌,后来作品,陆续还有与王晶星王朝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肥龙过江》、《大师兄》,英皇的《怒火·重案》,东方电影的《误判》等等。
和刘德华的第二次创业,开办映艺公司一样,甄子丹不在执着于自己投资,至多计入自己的片酬,如果票房好,还可以分红,而且他的片子,一般都有甄家班,包办动作设计,相当于又多了一份收入,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
《马永贞》1997年
1997年上映的《马永贞》,由邵氏兄弟出品,元奎执导,技安,也就是刘镇伟编剧,元彪、金城武、元华、元奎、元德、宣萱、周嘉玲联合主演。
这部翻拍自张彻、鲍学礼1972年版《马永贞》的动作片,看过都知道质属上乘,可当年票房竟然只有301万港币,年度票房榜排名仅在第51位。
为什么票房这么低,一个是香港电影市场整体下滑,1997年的香港电影市场之上,票房突破3000万港币的本土作品仅《一个好人》、《黄飞鸿之西域雄狮》、《97家有喜事》三部。第二个是不具备票房号召力的大明星,诸如双周一成,第三个是那一段时期香港动作片题材已开始走下坡路,只能说生不逢时。
还有就是观看了《马永贞》的88分钟剪辑版后,明显感受到影片在节奏上的紧凑与仓促,剧情发展如同疾驰的列车,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
如果能够延长至120分钟,或许有机会成为“上海滩版教父”。
影片将人物的孤独与坚韧主要集中在元彪饰演的四爷身上,有元彪、元奎、元德、元华等元家班的顶级团建,动作自然是最大的卖点,最终的决斗场面也拍得血腥刺激,令人尤其印象深刻。
金城武在动作戏中的表现,也堪称出色,而周嘉玲饰演的艳阳天,妖媚又深情的歌女角色,十分挑战演技。摄影方面,影片延续了90年代的黄金色调,配乐虽有些混乱却不失苍茫感。与同期的《方世玉》和《中南海保镖》相比,《马永贞》虽难以脱颖而出,但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依然值得一看。
但最终票房上的失利,让香港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动作指导元奎,也因为该片,进入了自己的事业低谷期,从此多转向幕后工作,很少再独立执导影片。
《黑侠2》2002年
90年代末,向华强、向华胜两兄弟,历经永胜、三和等多家公司的摸爬滚打,将公司的价值观定位为“永盛出品,充满娱乐性”,简单来说,就是将票房作为电影的第一任务,非必要不碰文艺片。
在这样的定位下,通过和王晶、周星驰、李连杰等合作,在初期也算赚的盆满钵满,一度压倒嘉禾、新艺城等众多厂牌。但随着香港电影市道不振,1993年向华胜开始淡出电影圈,进军澳门赌业和股市。
随后王晶也意兴阑珊选择离开,自创王晶工作室、晶艺等一系列公司,追求拍摄题材的多元性(其中包括很多三级片)。
永盛电影从此失去了核心的掌舵人,公司正式落到了向华强、陈岚夫妇头上。二人将中永盛娱乐改组为中国星,正式另立字头。
应该说,随着向华胜的离世,向华强夫妇一般在对外采访中,将永盛辉煌时期的大部分功绩,算到了自己头上。但俩人其实负责的还是以行政、财务为主,真正对电影题材和水准的把控,还得是向华胜。
从它取得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向氏夫妇,对于进军内地,早就“一颗红心,百般准备”。
二人先是促成了中国星的上市,接着引入杜琪峰,放手让其管理。公司在股市上有了更好的现金流,俩人也舍得投钱,但对题材的掌控上,已明显不如向华胜时期。
杜琪峰为了让香港电影在逆境中抱团取暖,招揽了徐克、林岭东、刘镇伟、林超贤等导演加盟。
为了重振香港影市,中国星斥资4000万港元,支持徐克拍摄《黑侠2》,试图以徐克监制+李连杰接班人安志杰+全3D特效,复制前作,至少在北美市场取得成功。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徐克不仅把男主角安志杰,送到少林寺秘密训练了一个月,还再次请来了《黑侠1》的武术指导袁和平。
虽然号称香港首部全3D动作片,但上映时显得技术粗糙,观众吐槽“画面如PS2游戏”。
同时徐克在影片中大量使用电脑特技,打造基因改造、未来战士等科幻元素,并在电影中使用美国演员,如托宾·贝尔、斯科特·阿金斯等。
但即便如此,《黑侠2》还是因为其空洞苍白的故事,和华而不实的特效,而遭遇再一次的口碑和票房双惨败。
电影拍摄时,采用全英文拍摄。后来的粤语版其实是配音,虽然找来了刘德华,张柏芝,古天乐等明星配音,也证明《黑侠2》一开始,就没想过香港观众的观影口味。
可惜对北美市场寄予厚望,可北美观众要看的是中国功夫,好莱坞自己的特效大片都看不过来。新人安志杰,也完全提不起片商的兴趣。
最终北美市场,因为成片质量太差根本就没上映,香港也只拿下了392万的票房。
《江湖》2004年
一次偶然机会,曾志伟在看过新锐导演,黄精甫拍摄的短片《我爱水龙头》后,惊叹于他的导演潜质,想要连续出资三部电影供他拍摄。
第一部便是2003年由香港艺术发展局,及曾志伟提供部分资金的《福伯》,主要讲法医工作的,算是尺度很大的cult电影,压根就没考虑票房。
要说曾志伟这个人,尽管总有大堆绯闻,导致名声毁誉参半,但对待电影上,骨子里却有文艺片的情怀。比如在新艺城时期,就不满公司一贯的喜剧套路,而在七怪中,第一个选择出走。后来负责嘉禾子公司友禾期间,他就和方令正、罗卓瑶夫妇合作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川岛芳子》、《爱在他乡的季节》等一系列偏文艺剧情的电影,票房不佳,直接导致公司重组。接着又和陈可辛组建UFO电影人,号称当时香港最具小资情调的厂牌。
到了2003年,杜致朗在学校期间,写出了《江湖》的剧本,采用交叉回环试的叙事,偶然被曾志伟看到,刚好彼时港片被《无间道》注入了一剂回魂针。
曾志伟甚至觉得它有《无间道》第二的潜质,于是再次将本子交给了黄精甫,并力促完成这个局。
他先是拉来凭借《无间道》,尝到电影投资甜头的林建岳,又力邀刘德华主演作为票房保证。刘德华在看了剧本之后,就决定把1000万片酬转为投资,因此自己刚成立不久的第二家电影公司映艺娱乐,也就成为电影三大出品方之一。
当时内地除了《英雄》,已经好几年没有票房破亿的华语电影了,所以曾志伟给《江湖》的内地票房定了一个“小目标”:1亿!
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曾志伟在电影还没最终送审前,就说服了内地四大院线联合共同发行影片,原定计划于2004年5月1日,在内地150多家影院同时上映。
但是谁也没想到,当时内地推行净化风气,《江湖》因为“主题黑暗”、“内地演员比例不符合合拍片规定”、“影片与送审剧本有较大出入”等原因,只能以“协拍片”的方式进入内地市场,而“协拍片”是不能在院线上映的。
曾志伟虽然努力争取,然而最终还是审批失败,令投资人损失最少1300万元,只得无奈的说:“我的心情就等于将1300万掷落海,怎会不失望,我觉得大陆的审批制度真是要调整!”
最终成本4000万港币的电影《江湖》,在香港上映仅仅获得1291万的票房,内地更是颗粒无收。
但在亏了数千万的情况下,曾志伟仍然兑现诺言,拉来投资给黄精甫拍摄了《阿嫂》。只可惜仍然不叫座,黄精甫不得不蛰伏了几年,跑去和麦浚龙拍了几部大尺度的恐怖片,直到后来到台湾拍出了《周处除三害》,才再度爆火。
也算是没有辜负曾志伟的眼光。
《明日战记》2022年
2022年的《明日战记》,号称首部由华语电影人制作完成的,硬核机甲科幻电影。
而这部电影的主要推动者,古天乐,除了演员界的劳模和电影公司老板的身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他是一位狂热的科幻迷,据说他收藏的科幻手办装满了好几个仓库,在社交媒体上,也经常发文评论科幻电影。
而他也一直渴望能拍一部中国的科幻电影,为了培养华语科幻电影的制作团队,他甚至成立了一家公司“天下一 ONE COOL”,收购了许多后期制作、数码特效和特效化妆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华语电影特效工业领域的代表之一,参与过《美人鱼》、《红海行动》等大片的特效制作。
在邵氏、嘉禾、新艺城那些厂牌逐渐销声匿迹,寰宇、寰亚、中国星形弱式微的今天,古天乐的天下一和刘德华的映艺娱乐,俩个由艺人掌控的公司,反而成了港片的中流砥柱。
与刘德华北望神州,深耕大陆不同,古天乐的天下一,更多仍是植根香港,保留了更多港味,在港片从巅峰时期年产量的400多部,到现在的仅剩30部左右,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明日战记》早在2014年就已经宣布立项,当时还叫做《矛盾战争》,最初导演人选为陈木胜出任,其后又传出由罗志良导演,最终电影落实由电脑特技出身的吴炫辉执导。
电影制作成本为4.5亿港币(约3.8亿人民币),而IMDB最终发布该片的预算成本为4500万美元(约3.26亿人民币),这也是《明日战记》目前最为准确的投资成本。最终影片大陆票房6.76亿人民币,香港本土票房达到7640万港元。
看似票房成绩不错,可相对高昂的成本,按分账比例计算,制作方亏损约8000万元。难怪古仔一度在直播间落泪,如此结果,他在内地捐献的小学也要少了几间。
受亏损影响,今天的香港影展,天下一居然没有自己的单独展位,新片推介也少了很多,要维持规模庞大公司的资金来源,外界都说靠古天乐拼命接戏维持。
为了拉来投资,古天乐早期还与太阳娱乐的周绰华有过多次合作,在后者被抓后,还一度撇清关系。
本来天下一几次传出上市消息,在亏损利空下,上市更加变得遥遥无期,古仔的公司,恐怕要等个两三年,才能再度回复元气了,祝他好运。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