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翼和实习生赵丹妮在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记录了志愿者们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热情与奉献。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盛会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在这场盛会中,志愿者们的热情是不可或缺的。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杨飞燕,作为一名俄语专业的学生,她在机场为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提供帮助。她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引导,更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位运动员的需求。她用流利的俄语与运动员交流,帮助他们找到行李,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圆梦的感觉,尤其是与偶像徐梦桃合影的那一刻,激动与紧张交织在一起,成为她心中永恒的记忆。
张依漫则是另一位志愿者,她从潮州跨越2800公里来到哈尔滨,参与这场盛会。她在滑冰馆负责场馆人员的出入控制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她始终保持着热情。她的故事中有温暖的瞬间,志愿者之家为她们准备的生日蛋糕,让她感受到团队的关怀。这样的温暖让她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仿佛这个大家庭是她在异乡的依靠。
志愿者们的故事中,跨越距离的约定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张依漫在大年初一就开始了她的志愿服务,尽管距离遥远,但她心中有一种使命感。她说,距离再远也要赴约,这种坚定的信念让她在寒冷的哈尔滨感受到温暖。她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样的坚持让她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参与大型赛事的荣耀。
郭宇涵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她在家乡举办亚冬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为志愿者。她在亚布力雪山上为运动员提供餐饮服务,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她从未抱怨。每天早上,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集合,乘坐缆车上山,尽管寒冷刺骨,但大家的团结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她的故事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体育的执着,成为了她参与这场盛会的动力。
在这场盛会中,志愿者的多样性让人印象深刻。李奕憙来自美术学院,她在冰壶赛区负责媒体运行服务。她的工作是引导记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采访。她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交流,使用英语进行沟通,这让她感受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她在工作中收获了许多徽章,这些徽章不仅是对她努力的认可,更是她参与这场盛会的象征。她的故事让人看到,志愿者不仅是服务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志愿者们的故事中,彼此之间的支持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每当遇到困难时,志愿者们总是互相帮助,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感受。这样的团队精神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尽管工作繁忙,但大家的笑声与欢声笑语让整个场馆充满了活力。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与奉献,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志愿者们的经历让人看到,参与大型赛事不仅是一次服务的机会,更是一次自我发现的旅程。每个人在这段旅程中都在不断成长,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样的经历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奉献中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虽然这场盛会即将结束,但志愿者们的故事仍在继续。每一位志愿者都希望将这份热情带到生活中,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他们都将继续努力。李奕憙表示,希望能继续参与这样的盛会,继续用热情服务他人。张依漫也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将志愿服务的精神延续下去。郭宇涵则希望能在体育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为家乡的体育发展贡献力量。
志愿者们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服务他人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将伴随他们走向未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志愿服务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仅在赛事中闪耀,更将在他们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志愿者们的经历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让这份热情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在这场盛会中,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与奉献,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他人,更是自我成长的旅程。每一位志愿者都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友谊,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样的经历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志愿服务的精神将继续在他们的生活中延续,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份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