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1日,全国的许多观众都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关注着一场比赛。这场比赛是一场由中国对阵古巴的女子排球比赛。
由于中国女排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既经历了极其荣耀的时刻,也经历了备受质疑的时刻。当时坐在教练席上的陈忠和绝对是压力最大的那个人。
虽然最终中国女排并没有在2008年的比赛中拿到冠军。但中国女排还是战胜了国家队,拿到了当年奥运会的季军奖牌。陈忠和总算是在全国人民的面前交出了一份相对不错的答卷。那他究竟是凭什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备受争议的教练生涯陈忠和在女排内部是从陪练员做起的,陈忠和在担任陪练期间曾认真研究过各国女排主力选手的进攻动作。陈忠和所做的这些工作在客观上为当时的中国女排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1979年12月,中国女排前往香港参加当年的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支初出茅庐的队伍居然以六战六胜的成绩直接让赛场内外的人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女排的黄金时期。那时的女排世界杯、女排世锦赛、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赛场上几乎都能看到中国姑娘们欢呼的身影。
当每一次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到达新的比赛场地之后,陈忠和他们这些陪练人员就会立即陪着队伍里的姑娘们适应场地,并与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打败每一场的对手。
在女排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之后,陈忠和曾经短暂离开过女排队伍三年。不过,在1989年陈忠和就重新回到了女排国家队。此时的陈忠和已经是一个正式的教练了。
1995年,陈忠和成为了国家队的主教练。但这个时候女排早就已经失去了当初的荣耀。新一届女排队员的能力在当时的舆论场上也备受质疑。
甚至有很多人都认为不管女排怎么换教练员都无法复刻当年的成功。陈忠和就在这样的压力下开始带领着女排默默地寻找出路。
当时有不少人都认为女排应该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模式来打比赛。但陈忠和在仔细了解了女排内部的情况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要把队内所有的主力队员都换成新队员。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中国女排才有可能再次战胜强大的对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当时,陈忠和作出的这个决定为他招来了不少非议。但陈忠和也是一个赛场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当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和许多排球教练一样,陈忠和刚刚开始也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排球运动员。1970年,陈忠和进入了福建龙海体校接受排球训练。
那个时候大家普遍将运动员看作一种非常光荣的职业。因为运动员能够代表国家出国比赛,如果他们还能在比赛中拿奖,那他们所获得的荣耀和奖励绝对是令人羡慕的存在。
仅仅在4年之后,陈忠和就入选了福建男子青年排球队。以这个成绩来看,陈忠和在排球方面的确是有一定天赋的。所以,他后来也才能凭借着丰富的赛场经验执教女排。
1977年,陈忠和终于进入到了福建男子排球队。可是,在整个队里陈忠和并不算太高。所以,他通常只能作为替补队员在场上看着别人比赛。
不过,替补队员好歹也是正式队员。一场比赛打下来,替补队员也还是有上场机会的。所以,1978年福建男子排球队在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夺得了冠军。这背后其实也有陈忠和的一份功劳。
本来陈忠和想要继续自己的运动员生涯。但是命运却没有给他这样的一个机会。在阴差阳错之下,陈忠和这个男子排球队的替补队员居然成了中国女排的重要组成力量。
1976年,袁伟民接到上级组织的任命负责组建新的中国女排。当时陈忠和就被人推荐为了新一届中国女排的陪练运动员。那个时候陈忠和的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但很快他就适应了女排内部的训练环境。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陈忠和虽然只是陪练,但也算是辅助型的教练。也就是说,陈忠和的女排教练生涯其实是从1976年开始的。
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更是见证了女排无数个历史性的时刻。女排的辛酸、屈辱、荣耀和欢乐背后几乎都有他的影子。
帮助女排再度崛起在陈忠和执教女排期间,他非常大胆地启用新人。这些人在打比赛的时候往往不会像老人一样背负太重的心理包袱。这种轻装上阵的打法往往能够取得奇效。
而且,作为女排的教练员,陈忠和也会从整体上把控每一个队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工作。
在比赛开始之前,他会反复思考队员们在赛场上所遇到的每一种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这样的执教方式让女排在随后的几年里再度展现出了“世界王者”的风采。
在2007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上,陈忠和带领着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举拿下了亚军。而在第二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虽然惜败给了巴西队,但最终女排还是战胜了强敌古巴队夺得了季军。
后来,中国女排又在郎平的带领下夺得了08年女排亚洲杯决赛上的金牌。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陈忠和早年间给女排打下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底子,后来的女排也不会取得那么耀眼的成就。
虽然后来陈忠和离开了中国女排国家队,但他依旧在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女排队伍里的每一个姑娘以及中国的排球事业。
虽然陈忠和对于女排来说,从始至终只是一名教练员。但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相处他的生命早就已经和女排的命运融为了一体。女排每一次战斗的背后都离不开陈忠和等人的默默付出。
陈忠和虽然不曾亲自在战场上夺得冠军,但他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体育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