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座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处山口。整条线路西起印度阿萨姆邦,东至我国的云南省和四川省,中间横跨了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地区。
航线全长约805千米,是我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由于该航线下方的山峰连绵起伏,就像是骆驼的峰背一样,故此而得名“驼峰航线”。
那么这条航线如今怎么样了呢?驼峰航线始于1942年,但由于这条航线是在二战时期,我国和盟军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所以在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这条航线也就被停止使用了。不过不得不说,驼峰航线在二战中,那可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驼峰航线持续的这3年中,飞行时间共计约150万个小时。截至1945年5月2日,驼峰航线已经运送了85万吨的物资,这可比通过公路运送的物资多了14.7万吨,总价值7.8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航线,曾经却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也就是“死亡航线”,至今都被禁止进入。
这又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极端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看过驼峰航线途径的路线,可以了解到它的全程,既要经过南亚的热带雨林,还要经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以及成片的寒带原始森林。这种极端的气候环境,不论是对飞机还是飞行员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而且驼峰航线的全程地势海拔,均在4500-5000米之间,最高海拔更是达到了7000米。这意味着飞机必须时刻保持在1万米左右的高空中飞行,这在极低的温度环境下来说,很容易造成飞机的外部结冰。假如冰结在了挡风玻璃上,那么飞行员就只能靠经验“盲飞”了,想想都觉得可怕。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危险的是过低的温度还有可能会造成油管断裂。假如真的发生了油管断裂,那么油管内部的燃油就会喷射出来,当燃油遇到灼热的发动机壳,就会瞬间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曾经有专家指出,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飞机寿命只有90天,这何尝不是因为其恶劣的气候条件而导致的吗。还有数据表明,美军曾在这条航线上,损失了超过1500架飞机,牺牲了近3000名优秀的飞行员,损失率超过了80%。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时代周刊》中曾这样描述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