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双十一已落幕,为何消费者都不捧场?背后原因很现实

漫步的空影 2024-11-16 01:58:3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史上最长”双十一购物节已经落幕,各大电商平台也相继晒出了“成绩单”,但广大消费者却好像不愿再为“双十一”捧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的“全民狂欢”购物日,近几年却变得格外的“冷清”,尤其是今年的“双11”退货还有点多,一些商家更是直呼大亏本。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中国老百姓们,不愿再为“双十一购物节”买单了呢?

从“购物天堂”到“消费者的疲惫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在半夜零点守着手机屏幕,手指飞快地点击抢购按钮,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秒杀商品,是许多人双十一的“保留节目”。

当时抢到一件心仪商品的感觉跟中彩票似的,但如今的双十一,却越来越像一场乏味的“持久战”,令人提不起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拨回2009年,彼时的“光棍节”还只是一个略显孤单的节日。

淘宝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推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以“全场五折”的惊人折扣,赋予了这个节日全新的商业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场大胆的尝试却意外地取得了巨大成功,消费者热情高涨,商家赚得多多,电商行业也因此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以前的双十一玩法简单优惠直接,没有复杂的算法,没有令人眼花的促销手段,只有实实在在的优惠和简单的购物乐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如同火山喷发,这也奠定了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

那时的双十一,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是消费者一年一度的“剁手盛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双十一也不例外,为了保持高增长近些年来各大购物平台不断延长活动时间。

从最初的一天到后来的两天,再到如今几乎长达一个月,甚至全年无休止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应接不暇身心俱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且商家的促销手段也越来越复杂,“满减”、“优惠券”、“预售”、“定金膨胀”等套路层出不穷,消费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规则,才能享受到所谓的“折扣”。

新京报的相关报道

信息来源:新京报 2024年11月12日 关于“价格‘先涨后降’、尾款涨价,双十一优惠背刺消费者”的报道

最令人气愤的是,很多消费者发现即使费尽心思,最终到手的价格也未必比平时便宜多少,甚至还会出现更贵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投诉”

这种“套路满满”的促销方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消磨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和信任,双十一购物节,也从最初的“全民狂欢”,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消费者的疲惫战”。

并且在新兴电商模式的冲击下,多元化购物选择也让双十一不再“独领风骚”,这也证明了在电商的赛道上,从来不缺新的玩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年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活动强势崛起,对传统电商巨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即便不在双十一期间,拼多多也以全年低价的策略,吸引了大批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成功地从传统电商巨头手中分得一杯羹。

这无疑给传统电商平台敲响了警钟:低价仍然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而一味地玩弄套路,最终只会失去用户的信任。

直播带货

而直播带货的流行,也让大家的购物习惯变了,主播的带货能力,加上直播间的互动性和娱乐性,让消费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购物,也分流了大量的双十一流量。

这对传统电商的图文展示方式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各种新的电商模式层出不穷,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后,双十一也就不再是唯一的大促购物节了。

现在消费者不再只盯着一个平台,他们会在不同平台之间比较,挑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家购物。

随着双十一的热度减退,平台对它的依赖也成了一个不小的负担,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不再,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都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但如何转型以及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是摆在各大平台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实双十一不仅让平台面临挑战,商家也感到了压力,因为利润在下滑,曾经双十一是商家一年一度的“大丰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抱怨双十一的“低回报”。

网友评论

现在平台的流量越来越贵,商家要想获得曝光就得花大价钱做推广,同时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火热,导致利润越来越薄,有时甚至赚不到钱。

这也导致为了在双十一冲销量,有些商家会先涨价格再打折,这样做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信任,还影响了品牌的长远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商家会越做越难,难以长久发展,现在双十一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平台和商家都需要反思,或许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对于平台而言与其费尽心思设计复杂的促销活动,不如多花点心思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服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公平、透明且健康的购物环境,商家与其总是打价格战,还不如多花心思在提高产品品质和创新上。

要知道消费者才是关键,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应该围绕他们的需求来展开,只有真正关心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吸引他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网友评论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智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购物,大家更愿意精打细算,理性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今年的双十一格外冷清,这其中固然有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套路”的厌倦。

相关报道

持续时间过长的促销、复杂的优惠规则、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都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损害了品牌的价值。

当消费者发现所谓的“优惠”不过是商家的“障眼法”,自然会对双十一失去兴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双十一的未来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平台需要摆脱对双十一的过度依赖,商家需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消费者需要回归理性消费。

只有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双十一重焕生机,重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狂欢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毕竟消费者、平台和商家,是构成双十一生态系统的三大要素,只有三者之间达到平衡,双十一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而如今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消费者对“套路”感到厌倦,平台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商家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重建这种平衡是双十一未来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这需要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回归理性追求品质,才能让双十一重新焕发生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新京报 2024年11月12日 关于“价格‘先涨后降’、尾款涨价,双十一优惠背刺消费者”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云南日报 2024年11月13日 关于“‘史上最长’‘双十一’购物节折射中国消费市场新变化”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IT时报 2024年11月12日 关于“‘双11’退货有点多,商家直呼大亏本?消费者呼吁‘价格有猫腻’”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北青网 2024年11月09日 关于“北青快评|别让商家愚弄消费者损害‘双11’信誉”的报道

0 阅读:1

漫步的空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