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凌晨,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的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11月9日14点,天津又发布信息,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货车司机,曾到海联冷库拉货;10日上午10点左右,相关工作人员排查中,天津又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为滨海新区东疆港冷链搬运工。
天津本轮疫情是如何发生的?病毒传播到底是由人到物还是由物到人、由人到人?昨晚播出的《新闻一加一》对此做了解读。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梳理发现,有几点细节值得注意。
1
从入境到被检出
病毒存活了近20天 11月8日凌晨,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一份冻猪肉制品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后被确诊为天津市第138例本土病例。
这批外包装检出阳性的冻猪肘来自德国不莱梅港, 10月19号 运抵天津,16天后,也就是 11月4号 ,该批货物从太平洋码头运到海联冷库,也就是这一天,该病例在这个冷库参与了货物搬运。一天后, 11月5号 ,这批货物又被全部运往山东德州,两天后, 11月7 号,在德州检出阳性。 从入境到被检出,病毒在冷链状态下存活了近20天。
2
德国冻猪肘阳性样本与
北美 流行毒株高度近似
11月8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对天津市第138例本土 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相关冷库环境涂抹样本 ,进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 9日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与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北美分支)。 这也再次证明冷链远距离运输可能传播新冠病毒。
3
海联冷库两例感染者
接触的并非同一种冷冻食品
11月9日14点,天津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曾到海联冷库拉货的货车司机。但该无症状感染者与天津第138例本土病例并未接触同一种冷冻食品, 没有出现在一个链条当中, 他们的共同点只是在海联冷库工作过。
4
三个证据指向“由物到人”
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区长梁春早表示,第138例病例出现之后,经过流调溯源,初步得到结论为 此次疫情传播是由物到人 。证据有三点: ①该确诊病例,确诊之前没有到过疫情发生的地方, 没有接触过其他患病的病例, 也没有接触过发热的病人,也就是说他唯一可能的感染途径就是“由物到人”。 ②这个病例接触的密接者以及密接的密接者核酸检测 全部都是阴性 。 ③病毒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是 属于北美的分支, 但这个病例没有到过境外,没有接触过境外的人。 同时,11月9日确认的无症状感染者与第138例确诊病例并没有直接接触,因此可以推断该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也是由物到人的过程。
全国至少10地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
如何防范输入风险?
今年6月开始,全国至少十地先后在进口冷冻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
如何防止进口冷链产品成为外部输入隐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表示,国务院相关机构印发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非常及时有效, 把冷冻食品完全放在一个闭环管控下, 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毒传播到人群的风险。 同时还要重视相关作业工人的防护。 以前这方面比较薄弱,需要让这些工友,让这些工人知道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同时,应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相关的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督促,如果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工人感染的现象也会减少。
吴尊友:疫情防控,冷链不可掉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昨日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时,也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吴尊友表示,与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温环境比如摄氏零下十几度下,并不会被冻死。 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冷冻的海产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国家的病毒传入我国。但值得注意的是, 北京、大连、青岛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发现得早,规模也越来越小。 对此,吴尊友表示, 这是我们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结果。 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定期对冷链产业的环境检测、对从业人员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处于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新闻一加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