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始末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9:16
序言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驻北平附近的日本守军在未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径自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在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由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同时也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前夕:北平已处于被三面包围的危险境地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绝非朝夕之间,而是蓄谋已久。

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时就迅速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吞并朝鲜半岛和台湾、侵占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所谓大陆政策。

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击败清王朝,逼迫后者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

1905年,日本又战胜俄国,将旅顺、大连强占为殖民地,还夺取辽东半岛的铁路控制权,此后日本磨刀霍霍,不断向东北地区渗透。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开启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将注意力放在“剿共”上,主张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军侵略东北的行为坚持不抵抗原则,致使整个东北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沦陷。

此后日本继续对中国进行领土蚕食,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流血事变。

同时扶持清末皇帝溥仪、李守信等汉奸政权在东三省、察哈尔分别建立伪满洲国和“察东特别自治区”。

继东北之后,日本又于1935年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阴谋颠覆冀东22个县脱离南京政府,扩大对华北侵略利益。

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蒋介石却始终姑息妥协,不仅不积极御敌备战,反而加紧对红军的打击力度,一时间民怨四起。

此后日本将目标瞄向北平,为了截断其与华北、南方各地联系,于1936年6月至9月两次在丰台挑起事端,并强占丰台。

到卢沟桥事变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被日本控制。

其中,北部是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本部,西北面部是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部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约17000人保安队,南部是强占丰台的日军部队。

在此期间日军不断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中日军队之间关系日益紧张,而卢沟桥作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军为了彻底切断北平的对外联系,不断向卢沟桥附近集结军演,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血战北平城,中国军队打响抗日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晚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名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

驻城团长吉星文对这一无理要求表示拒绝,日军随即包围宛平,吉星文命令部下严阵以待,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驻北平的29军军长宋哲元为避免事态升级,当即派遣副局长兼兼北平市长秦德纯前往调查。

不过宋哲元不知道,这次的日本士兵失踪事件并非偶然,原来这名所谓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他的“走失”是日军故意制造。

据传7日当天晚上,宛平城的巡防官兵在他们的驻地发现了一名日本士兵,这名士兵徘徊良久不愿离去,直到远处传来枪声,才自行撤离。

就在钱德纯准备与日军交涉之际,7月8日早晨4时50分,日军打响攻城第一枪,并对宛平进行猛烈攻击。

驻守宛平团长吉星文随即下令还击,此后日军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英勇抵抗。

与此同时,宋哲元一边下令坚守卢沟桥,另一边给南京方面发电报,向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经过。

蒋介石接到电报,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商议对策,责令外交部门向日本大使馆提出口头抗议。

日本没有想到这次国民政府反应如此迅速强硬,当即调整策略。

一方面同意停止射击,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以此麻痹国民党当局,另一方面从天津、河北调集大量部队及大炮、坦克向卢沟桥一带集结。

对于日本的两面三刀,蒋介石业已看穿,在达成停火协议的同时,便致电宋哲元要求其积极备战,不容丝毫退让。

然而宋哲元却对日军心存幻想,认为能平即能和,就在日军源源不断的往天津方向集结时,宋哲元却将卢沟桥驻军撤至长辛店及衡门口。

11日,日军用大炮猛烈轰击宛平城,炸死炸伤城内大量百姓,团长吉星文也因此负伤,之后日军出动飞机侦察扫射,战火很快蔓延至八宝山、廊坊一带,29军分散在各处只能被动应对。

中国守军的不利开局让蒋介石颇为着急,从12日到13日,蒋介石两次致电宋哲元,要求不得屈服,就地抵抗,全力抗战。

但此时的宋哲元却在心里犯起嘀咕,他既怀疑蒋介石抗日的决心,也害怕中央军来抢自己的地盘。

从14日至19日,宋哲元多次派人与日军谈判,但日本丝毫不妥协,甚至指责中方调集军队是在对日本挑衅。

在此期间,蒋介石也多次电示宋哲元切勿对日军抱有任何幻想。

从7月20日起,日军再次炮轰宛平城,扩大攻势,宋哲元这才丢掉幻想,决心抵抗,并发表守土抗敌的通电,表示“我守土有责,不得不正当防御。”

从7月28日拂晓,日军三个旅团对北平城发动总攻。

此时的北平已无险可守,廊坊、昌平、汤山等周边地区均已被日军攻占,29军将士拼死抵抗,但日军凭借火力和规模优势对29军形成绝对压制。

短短一天时间,29军有五千名战士伤亡,损失极为惨重,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于南苑壮烈殉国,整个29军防线被拦腰斩断。

7月29日北平失守,宋哲元率军撤至保定,张自忠代理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北平市长拖延时间,30日天津失守。

至此整个平津地区落入日寇之手,此后日军长驱直入,对中国开始大规模侵略。

后续:庐山抗战宣言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事变的第二天,中共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7月17日,蒋介石身着戎装,面对社会各界代表在庐山正式发表《抗战宣言》,宣告抗战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指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同时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0 阅读:1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