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战事已经骤然延续两个多月。以色列在动员36万预备役后,总兵力已攀升至50余万,其中精锐部队几乎倾巢而出,猛攻加沙。随着战线的拉长,更多地带爆发了激烈战斗。截至12月5日,以军南方司令部司令芬克尔曼将军称,自地面行动开始以来,正处于最激烈战斗的一天。与此同时,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将军宣布,第三阶段作战已经拉开帷幕。
对于经常关注加沙战事的网友而言,或许有些困惑:怎么又是一个“第三阶段”?早在10月3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是已经宣布,针对哈马斯的战事进入了“第三阶段”吗?这让人疑惑,究竟以色列有多少个“第三阶段”?
为了更好理解加沙之战,我们来梳理一下以方的报告,发现在以色列军政高层存在着三个“三阶段”战略。这三者各有巧妙之处,定义却并不相同,有时甚至会混为一谈。因此,弄清楚这些阶段的确切指代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让我们看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三阶段”论。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阶段,封锁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对加沙进行空袭;第三阶段,扩大对加沙的地面进攻。因此,内塔尼亚胡在10月30日宣布的第三阶段作战开始,按照他的理论,指的是大规模地面攻势。但令人有趣的是,在10月27日晚以军进行大规模地面攻势时,内塔尼亚胡却在10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更多部队进入加沙,第二阶段作战已经开始。这使人不禁感到疑惑:为何在10月28日将大规模地面攻势定义为“第二阶段”?两天后又成为“第三阶段”了?
实际上,联系总参谋长哈莱维将军所言,内塔尼亚胡在10月28日所称的“第二阶段”论,是套用总参谋长的“三阶段”战略。而两天后说的“第三阶段”,则是按照他自己的“三阶段”战略。两者不是同一回事。总参谋长的“三阶段”战略是:第一阶段,轰炸加沙地带,重点打击哈马斯的“军事设施”;第二阶段,重点打击加沙北部,尤其是夺取加沙城;第三阶段,重点打击加沙南部,以彻底“消灭”哈马斯。因此,理解内塔尼亚胡在10月28日所说的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可对应总参谋长的“三阶段”战略中的第二阶段。
而加兰特,以色列国防部长,也提出了自己的“三阶段”战略。在10月20日,他宣布国防部长版的“三阶段”战略,内容为:第一阶段,空袭后发动地面攻势,破坏基础设施以击败和摧毁哈马斯;第二阶段,消灭哈马斯的“零星抵抗”;第三阶段,在加沙建立新的“安全政权”,为以色列创造新的安全状态。在11月16日,加兰特表示,国防军控制住并清理了加沙城西部,军事行动进入“下一阶段”,即第二个阶段。
因此,在以色列的军政领导高层,即总理、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各自拥有一套“三阶段”论,时常宣称某个阶段开始,使得整个战况显得有些混乱。例如,10月28日总理宣布第二阶段开始,10月30日又宣布第三阶段开始。11月16日国防部长宣布进入下一个阶段,12月5日总参谋长宣布第三阶段开始。因此,在阅读这些报道时,我们必须搞清楚所谓某个阶段的宣布,是由谁说的,又具体套用到哪个“三阶段”战略,方能更好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提出“三阶段”战略的人所说的某个阶段,可能使用的是其他领导的“三阶段”战略,未必是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