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米特·迪隆。图源:法新社
《印度斯坦报》《经济时报》12月10日报道,特朗普宣布提名印裔律师哈米特·迪隆(Hammeet K. Dhillon)任司法部民权事务助理检察长,这是第四位进入“特朗普2.0”内阁的印裔美国人。信仰锡克教的迪隆曾多次批评莫迪政府针对海外“卡利斯坦”分子的行为,并且曾反对莫迪就《农改法》“欺压”印农民的行径。据悉,迪隆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以维护宪法权利和民权闻名,特朗普曾称赞她“在保护公民自由和选举公正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提名的首席副国家安全顾问黄之瀚(Alex Nelson Wong)也曾与印东北部、旁遮普邦分离主义组织保持关系。目前,除迪隆外,特朗普2.0内阁的印裔面孔还包括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祖籍印古吉拉特邦)、政府效率部部长维韦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印度教徒)。此外,被任命为国家情报总监的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虽不是印裔,但她是印度教徒,并且信仰哈瑞·克里希纳哲学。
NEWS
沃罗涅日(Voronezh)雷达。图源:新德里电视台
《今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12月9日报道,印俄签署一项总价值高达40亿美元($ 4 billion)的防务合作协议,拟合作生产雷达系统,旨在提升印防空能力。据悉,印防长拉杰纳特访俄期间参加印俄联产的隐形护卫舰“盾牌号”(INS Tushil)服役仪式,并会晤俄方高层探讨国防项目合作。据协议,印拟引进俄制“沃罗涅日”(Voronezh)系列超远程预警雷达系统。该系统探测范围超8000公里(8000 kilometers),能有效识别追踪弹道导弹、战斗机、洲际弹道导弹等多种武器。该雷达系统拟部署在南印卡纳塔克邦奇特拉杜尔加(Chitradurga)地区。印方称,这将大幅提升印防御水平,极大完善印防空体系。此外,约60%的雷达部件拟由印企生产,以加强国防“自力更生”自。分析人士强调,此次印俄防务合作或使印成为“具备远距离监控导弹发射等空中活动能力的国家”。
NEWS
桑杰·马尔霍特拉(Sanjay Malhotra)。图源:《印刷报》
《印刷报》12月9日报道,桑杰·马尔霍特拉(Sanjay Malhotra)12月11日正式接替达斯(Shaktikanta Das)出任印央行行长,引发市场关注印未来货币政策走向。马尔霍特拉曾任印财政部税务局局长,在金融、电力、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经验丰富,同时与印财长西塔拉曼关系密切。分析称,此次人事调整表明,莫迪政府延续由公务员出任央行行长的用人政策。据悉,马尔霍特拉多次强调经济增长与税收稳定的重要性,指出必须平衡税收改革与宏观经济稳定。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马尔霍特拉新任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要在降低通胀率至4%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当前,市场普遍预期马尔霍特拉上任后或调整货币政策。例如,金融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预测,马尔霍特拉2025年或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
NEWS
图源:路透社
路透社、印度《经济时报》12月10日报道,莫迪政府强制要求清洁能源企业自2026年6月起在政府项目中使用印规定的太阳能电池品牌,旨在“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降低对华依赖”。2019年,莫迪政府发布“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名单”(Approved List of Models and Manufacturers,ALMM),要求企业在政府项目中使用经印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认证的太阳能电池。据悉,莫迪政府希望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产能从当前的约15600万千瓦提升至50000万千瓦。然而,印太阳能组件制造高度依赖中国。为加强本土太阳能行业制造能力,塔塔电力、信实工业等企业已着手投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施,而莫迪政府则通过实施ALMM等促进光伏制造业发展。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强制要求使用印产太阳能电池能暂时促进本土化生产,但长期看,印需通过持续 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光伏制造业目标。
NEWS
BTTC 报告从各国进口土豆的成本细节。图源:《土豆新闻》(Potatoes News)
《今日印度》《周刊》杂志12月10日报道,由于印孟关系持续紧张,孟正积极拓宽土豆和洋葱进口渠道以减少对印依赖。长期以来,孟洋葱、土豆等必需品高度依赖进口,而印是孟土豆、洋葱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3-24财年,孟自印进口洋葱72.4万吨、土豆35万吨。然而,由于印限制食品出口、相关食品价格波动剧烈,加之印孟关系交恶,孟目前正加速寻找替代供应商。其中,“孟转向自巴基斯坦进口洋葱和土豆”引发印媒关注。据悉,这一转变旨在稳定供应和价格,同时缓解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据孟贸易和关税委员会(BTTC)报告,洋葱进口成本预计为每吨430-700美元,土豆为250-800美元不等,其中巴基斯坦、中国、土耳其被列为孟意向中的“进口替代国”。分析指出,孟此举也反映出其地缘政治考量。孟食品进口多元化举措或推动改变印主导南亚地区贸易的格局。
NEWS
图源:网络
《经济时报》12月10日报道,数据显示,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已突破1万亿美元($1 trillion),其中毛里求斯系印最大投资来源国。12月8日,印商工部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司(DPIIT)发布投资报告指出,2000-2024年9月间,印FDI流入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来自毛的FDI占总FDI流入量的25%,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24%)、美国(10%)。2014-2024年,印FDI流入达6674亿美元($667.4 billion),相较前十年增长119%。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服务业、软硬件、电信、汽车、制药业。其中,制造业领域的FDI流入量显著增长,达1651亿美元($165.1 billion)。据悉,毛在印市场主导地位与《印毛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ouble Taxation Avoidance Agreement <DTAA>)提供的税收优惠有关。
NEWS
图源:《印刷报》
《印刷报》12月10日发表题为《改革者缺席,印逐渐背离1991改革艰难确立的经济发展道路》的评论文章认为,印左翼“减贫主义”的思维惯性(注:Povertarian,是印度政治语境下的新造词,是“关注减贫”“重视分配”等利好底层民众的政策和经济思想的统称,含贬义,主要用于反对派攻击国大党等左翼经济政策,因而此处译为“减贫主义”)、钢铁行业的保护主义偏好、强力改革者缺位,上述三者不仅是摧毁1991年以来印自由化改革宝贵成果的元凶,也是当前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为此,印需重新培养一批改革者,摒除干扰改革推进的外部杂音,推动印经济重回1991年改革以来确立的良性增长轨道。本文作者谢卡尔·古普塔(Shekhar Gupta)系《印刷报》主编。当下,印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可归结于三大原因:一是“减贫主义”的思维惯性。印近期经济表现疲软重新引发各界关于“减贫主义”的讨论,持这一观点的人将困扰印经济的所有问题完全归因于“社会不平等”,并呼吁“限制财阀”“关注分配”。但实际上,1991年拉奥政府启动的自由化改革及改革成果足以批驳“减贫主义”的错误观点,持此种观点虽可能出于好心,但无助于解决问题。二是印钢铁行业的保护主义偏好。印政府不仅未着力扩大钢铁这一工业化核心材料的供给,反而在印钢铁行业的裹挟与影响下,长期严格限制钢铁进口。一方面,印高额进口关税极大推高企业和民众购买钢铁产品的成本。这导致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因难以承担高额进口成本而被迫破产,民众为满足日常需求也被迫承担更高价格。另一方面,印本土钢铁产业难以满足汽车业等高端制造业需求,但印政府却拒绝正视现实调整政策,宁愿让“违规”进口货物永远堆在港口。这种限制政策不仅削弱外资加码赴印的信心,也损害了印自身经济发展。三是印缺少强力改革者。1991年改革塑造了一种“成功”幻觉,使“自由企业论坛”(FFE)等改革关键组织在“完成使命”后逐渐失能。这导致在当今进口替代、政府补贴、保护主义等旧观念大行其道时,印难再涌现一批类似什洛夫(注:A.D. Shroff,印建国初期自由派代表人物,曾批判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认为这是将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混为一谈的“有害观点”)那样足以维护改革成果的“卫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