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来自团拜会的灵感

真言贞语 2025-01-18 17:35:04

来自团拜会的灵感

文/周长行

昨日晨练时,笔者猛不丁地萌生写诗念头,也可叫作“灵感”。它来自于战友要聚会济宁“明月楼”,提前团拜这么个“状况”。再有四个多小时就要到来的团拜“倒逼”着我拿出一首诗来。这不是自己逼自己呀!

团拜会按惯例,其中必有一个“项目”:轮流发言。别怪我晨练走神,我得揣摩该讲点啥好哩。不可思议的是我想到了“闷罐车”。

56年前我参军入伍时乘坐的就是“闷罐车”。当兵20年后我转业时,又是“闷罐车”把我送回了家。

来来往往“闷罐车”也。参加此次团拜会的战友,全是六七十年代入伍的老兵和军嫂。尽管脾气性格等各有不同,但在“去”也“闷罐”,“回”也“闷罐”上,却高度“志同道合”,格外契合。

于是,我诗之意象就紧紧“盯”住了那个“窗户奇小,高悬着,四面都是铁皮裹着”的闷罐车;既运输过无数猪、马、牛、羊等家畜家禽或其他货物,也运输过共和国几代军人和兵器的“闷罐车”——毛泽东时代的“军列”。

连我自己都搞不懂,大年下战友们“团拜”说“过年话”讨吉利的场合,你周长行硬从岁月深处“拉”出一列“闷罐车”来,这算咋回事呢?

但是,开弓已没了回头箭,我已想出了头两句:

去也闷罐车

哐哐当当

哐哐当当

回也闷罐车

哐哐当当

哐哐当当

尽管没看到沿途的风景

却饱尝到“两头”

外面的人生

……

到此为止,所谓的诗就被“卡”住了。无奈且无助。巴不得有人拉一把。

昨天上午11点,主持人张义省宣布“团拜会”开始时,我还沉浸在“闷罐车”里透不过气来。当掌声四起,该我发言时,我不得不以“壮士割腕”的气概把“闷罐车”甩开,麻利地从我的衣兜里掏出几张纸片,其上有我两首早已抄录好了的顺口溜以备不测,还真管用,于是我便情深意切激情满怀地朗读起来:

第一首,写于2021年“八一”建军节战友聚会时:

这一聚来之不易,

坚持40多年的“聚”,

总是皆大欢喜。

这一聚来之不易,

两年疫情,

让我们更加惦记。

这一聚来之不易,

“一个都不能少”的呼唤,

深深扎根在战友们心底。

这一聚来之不易,

其乐融融,

满堂漾溢着吉祥和瑞气。

这一聚来之不易,

张义省贾庆来会长操心出力,

弟兄们感动又感激。

这一聚来之不易,

召之即来,

“老兵之聚”感天动地。

这一聚来之不易,

历经磨难,

战友风采依然瑰丽!

……

我就这么着,“不易”“不易”地朗读着,偶尔也瞥一眼各个桌子上都已“奔八”深知“不易”潜台词的“听众”,我发现他们的眼眶里,已注满了那个……

毕竟是要过年了,“奔八”们不能太动情。于是,我又朗诵了写于今年元月七日的那首接到这次“团拜会”通知时的顺口溜,来点轻松的吧:

东方破晓读通知,

又到战友聚会时。

不见不散明月楼,

欢声笑语唱春词。

尽管战友们对这两首顺口溜耳熟能详,因为我都发表过,但是,温故而知新,大家依然闻之而欢呼雀跃。

我呢,趁机也耍了个“小计谋”,央求弟兄们:哦,得帮我一个忙啊,我有一首“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吐不出来,你们得给我想想办法呀。于是,我一五一十地将《闷罐车》的构思和盘托出,只见一个个“奔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置可否。

此时,贾庆来老兄突然举杯,高声喊道:“来吧,喝酒吧!”顿时,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拜年声和碰杯声。

把对一首诗的渴望交给这样的酒场,我是充满自信的。此时,我还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呢,果然,立马就有朱志福等战友依偎到我们的餐桌上开始出谋划策了……

注:写于2025年1月18日。山东济宁“二五五”全体战友向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亲友们、朋友们拜早年:蛇年吉祥,幸福安康,万事如意!插图:牛建军摄影。

【作者简介】周长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①长篇报告文学集《鲲鹏腾飞的地方》(1988年8月,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②《大京九解说词》(与人合作。1996年3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③长篇报告文学集《赵忠祥写真》(1996年1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④长篇纪实文学《乔羽恋歌》(1999年4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⑤长篇人物传记《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2007年7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⑥长篇报告文学集《伟大的我们》(2011年8月第一版,2011年12月第二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⑦长篇报告文学《大浪淘金》(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