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再变,中方“掀桌”,美方为何24小时内紧急“变卦”?

桑园故事汇 2025-04-19 11:27:04

文|六月

编辑|六月

前言

近期,局势突变,美方一系列不合理贸易举措不断试探底线,中方不再沉默,果断“掀桌”反制,以强硬态度捍卫国家利益与国际贸易公平,这一行动如巨石激起千层浪。

谁能想到,不到24小时,剧情惊天反转!美东时间4月11日晚,美国海关发布惊人公告,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取消“对等关税”,甚至允许已缴税企业申请退款。

一贯“抠门”的美方,竟主动让已到手的钱“外流”,如此罕见反转,瞬间成为全球焦点,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隐情?

压力如山:美方内部的“叫苦不迭”

美方这一突然的政策转变,背后是其内部如山的压力。在贸易战的泥沼中,美国科技股遭受重创,成为了这场贸易冲突的重灾区。那些在全球科技领域呼风唤雨的美国科技巨头们,其股价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直线下跌。

自贸易战打响以来,美国科技股的跌幅早已突破万亿美元规模。苹果、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市值大幅缩水,它们的业务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贸易战带来的关税壁垒,使得它们的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部分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中国等国家的供应链,关税的增加导致其从海外进口零部件和成品的成本显著提高。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苹果要么选择提高产品售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又可能导致产品销量下滑。

要么自行承担成本,这无疑会让公司的利润表变得十分难看。无论哪种选择,都让苹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而这些科技股的背后,是实力雄厚的华尔街资本。这些资本大鳄们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他们的利益与科技股的表现息息相关。

科技股的暴跌,让他们的财富大幅缩水,这无疑触动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他们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向特朗普政府施压。华尔街的大佬们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贸易战的不满,他们清楚地知道,贸易战持续下去,不仅科技股会继续遭受重创,整个美国经济都可能被拖入深渊。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对于特朗普来说,他虽然行事风格强硬,但也不能完全忽视背后金主们的利益诉求。

毕竟,华尔街资本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竞选资金的支持,还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为了安抚这些金主,缓解科技股暴跌带来的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做出妥协和让步,取消部分电子产品的关税,似乎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双拳难敌四手:全球抵制的困局

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并非只与中国一家产生冲突,其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众多国家纷纷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其中欧盟的行动尤为引人注目。

欧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面对美国不合理的关税政策,欧盟并没有选择妥协退让,而是毅然决定对美国实施反制。

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以报复美国此前宣布的对欧盟征收钢铁和铝的关税。这一举措涉及到众多美国商品,从农产品到工业制成品,涵盖范围广泛。

例如,美国的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等,原本在欧盟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但随着欧盟反制关税的实施,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销量大幅下滑。

而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美国的汽车、机械等产品在欧盟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关税的增加使得它们的成本大幅提高,竞争力大不如前。

欧盟的反制行动并非孤立的个案,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不满和抵制。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美国的贸易政策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各国纷纷团结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一些国家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美国商品的进口,一些国家则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美国的贸易空间被不断压缩,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和欧盟这两大经济体的抵制,无疑让其贸易战陷入了两难的困境。美国原本希望通过贸易战来实现其所谓的“美国优先”战略,推动各国购买美国产品,抹平贸易逆差,并吸引各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振兴美国制造业。

然而,现实却给了美国当头一棒。中国和欧盟的反制措施,使得美国的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的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在这两个庞大市场上的销售遭遇了重重阻碍。

同时,美国的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那些依赖于全球供应链的美国企业,由于贸易战导致的关税增加和供应链断裂,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一些企业甚至不得不面临减产、裁员甚至倒闭的困境。

美梦破碎:制造业振兴的幻影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初衷之一,是希望通过提高关税,推动各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从而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让“美国制造”再次称霸全球。这一目标看似美好,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了吸引企业赴美建厂,美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税收减免、土地补贴等。台积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美国的“大饼”所吸引,决定赴美投资建厂。2020年,台积电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芯片工厂,计划总投资高达650亿美元,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然而,现实却给了特朗普政府沉重的打击。台积电赴美建厂的进程并不顺利,遇到了重重困难。首先是成本问题,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昂,是台积电在台湾地区建厂成本的数倍之多。此外,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建设工厂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这进一步增加了建厂成本。

除了成本问题,文化差异也给台积电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台积电一向以高效和严格的企业文化著称,员工们常常会因为工作需要而加班加点,他们也愿意将大部分私人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美国员工的工作观念却截然不同,他们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坚决抵制加班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冲突,使得台积电在管理美国员工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产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美国国内半导体厂商如英特尔等在科技开发及市场占有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台积电赴美设厂,势必会面临与国内厂商的正面交锋,其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种种因素导致台积电赴美建厂的进度缓慢,原计划的产能扩张也难以按时实现。

从2020年宣布建厂到现在,四年过去了,连一块芯片都没生产出来,距离工厂投产并且达到预计产能,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到时候特朗普是否还在执政都未可知,如此一来,特朗普期望通过台积电等企业赴美建厂来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计划,短期内显然难以实现,这无疑是给他人做嫁衣,并非特朗普所乐意看到的。

在认识到振兴美国制造业并非一蹴而就,仅靠喊口号和出台一些政策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成果后,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

对电子产品豁免关税,或许是他们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无奈选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制造业振兴计划上的失败和妥协。

结语

在这场跌宕起伏的贸易博弈中,我们看到了国家之间利益的激烈碰撞,也看到了国际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的经济发展,更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产生着深远影响。

美方取消部分关税这一戏剧性转变,背后是多方压力交织的结果,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企图破坏公平贸易秩序、推行单边主义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其果。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全球贸易体系,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

1 阅读:452
桑园故事汇

桑园故事汇

在桑园里,汇聚养蚕等农事的故事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