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核讹诈,毛主席一招制敌:“换家”战术令人拍案叫绝

一品文史录 2023-04-19 15:13:02

1969年,由于在意识理念等方面存在矛盾与冲突,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两个头号大国苏联和新中国彼此交恶。珍宝岛的一阵阵枪炮声,让核战的阴云笼罩在了中苏上空,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边界,一场恶战貌似在所难免。

曾经,苏联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给予了很多帮助,众多的援助项目使得新中国得以建立较为完善的重工业,甚至是在核武器的研制上也对中国倾囊相授;中国也在社会主义事业上为苏联捧场发声,还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出人、出枪、出钱,购买苏联武器去应对一场对苏极为有利的战争。中苏两国的关系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楷模。那么,为什么中国和苏联后来却交恶了呢?

赫鲁晓夫演讲

主要原因就在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内最强大的国家,苏联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红色世界的领袖。然而,苏联却在红色国家内部大搞红色霸权,不仅要求红色国家在外交方面向苏联的旗帜靠拢,更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进行粗暴干涉。1956年,由于在国家政策上的分歧,苏联对匈牙利的群众游行展开了军事干预。1968年,苏联的坦克毫无所顾忌地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该国进行的内部改革刚有起色,亦不得不宣告终结。

当然,苏联也没有放弃对新中国的干涉。曾经,苏联提议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和中国一起建立“联合舰队”,然而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有限,此举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染指我国的领海主权。为了国防安全,我国果断回绝。此后,苏联又提出帮助我国建立“长波电台”,这一方案实质上损害了我国的情报安全,于是毛主席予以了严正回绝。赫鲁晓夫逐渐气急败坏,不仅将我国曾经借贷苏联的贷款作为要挟,还在金门炮战、达赖问题上拆我国的台,取笑此前我国开展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苏联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又在与国际会议上公开指责中国,将两国矛盾公开化。

在核战争问题上,苏联也与新中国存在分歧。此前中国认为要做好核战争的准备,在古巴导弹问题上,支持“古巴国父”卡斯特罗保留核武器和对美的五项要求。苏联却对古巴施压,还收回了自己运出的核武器。这项分歧使得苏联更加仇视新中国,还煽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孤立我国,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碍于苏联领袖地位,便纷纷站到了苏联一边,在国际上我国一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毛主席正在看报

士可忍孰不可忍,由于苏联此前的行径太过分,中央领导决定对苏联进行一次正义的回击。1964年,毛主席在会见日本来宾时,提到了历史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问题。事实上,原本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就宣布要将以前沙俄政府侵占的领土,归还给他们原本的主人。后来苏联对此绝口不提,就是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表现,毛主席的发言则是对我国固有领土的合理主张。更何况,当时苏联的行为已经踩到了我国红线,我国做出的反击也是天经地义。结果恼羞成怒的苏联自知理亏不敢辩论,却将百万大军调往了中蒙边界,想用这样方式吓唬中国人民。在双方的论战最激烈时,中国宣称苏联是“修正主义”,赫鲁晓夫是“投降主义”,苏联则直接称呼我国为“叛徒”。

这些矛盾逐渐累积,最终两国关系彻底破裂。1969年,举世震惊的珍宝岛战役爆发。中国军队面对苏联士兵的入侵奋起反抗,将其赶出了我国的领土。实际上,在此之前苏联就已经采取棍棒殴打、越境挑衅、军犬追咬等手段对付我国的边防军,双方经常进行不开枪的暴力冲突。在这些冲突里,苏联方面显得蛮不讲理而且拙拙逼人。等到苏联方面正式组织对珍宝岛的入侵行动时,忍耐已久的边防军战士终于等到了还击的机会。在毛主席的批示下,先后三次击退了苏联方面的进攻,打死打伤苏军230多人,其中包括击毙苏军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我军则阵亡了71人,这些阵亡战士都被安葬在了烈士陵园。

珍宝岛冲突震惊了全世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关注着此次事件的进展。这是冷战期间唯一有国家敢武力反抗苏联,自然使得苏联的面子丧失。此时苏联国力蒸蒸日上,处于巅峰时期,国内的主战派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为了报复,苏军侵入我国新疆地区,一手炮制了铁列克提事件,造成我方38名边防战士牺牲的惨剧。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近上百万苏军被运到中苏边境,展开攻击阵势,对我国虎视眈眈。

解放军战士行军

在这种时刻,苏联方面叫嚣着前面开战,还将对我国进行核打击。这种赤裸裸的威胁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两国关系走到了最紧张时刻,最糟糕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那就是全面核战争。

其实,世界上众多拥核国家,慑于核武器的威力,并不敢互相开战。即使是面对无核国家,也不敢开这个先例。因为一旦有国家率先打破禁忌,那么此后其他国家也不会再克制核武器的使用,无核国家将会更加渴求得到核武自卫。到了那时,世界就只剩下毁灭,这便是著名的核平衡理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平衡理论从来没有被打破,没有那个国家敢挑起核战争。

但是,核讹诈却在霸权主义的阴影下大行其道。拥核国家对无核国家进行威胁,迫使其屈服于自己,无核国家势必非常被动。在建国之初,美国就经常对新中国进行核讹诈,迫使我国屈服。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硬骨头。在朝鲜战争时,美国用核武器威胁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毫不畏惧,仍然利用常规武器将联合国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苏关系尚好,使得美国投鼠忌器。另一方面,却离不开中国人民雄健不屈的精神。

核弹爆炸

1969年,苏联想要对新中国进行核威胁时,中国人民势必不会因苏联霸权而屈服。如果苏联真的动用核武,中国人民必然奋起反击。问题就在于如何反击?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主张依托核防工事固守本土,并且紧急扩充核武库,对于苏联可能展开的核攻击,采取以牙还牙的核报复。军委会议上真可谓是人人言战,义愤填膺。

可是,我国的核武库规模始终无法与苏联匹敌,而且苏联政治、经济中心远在东欧,我国的核武器暂时无法将其摧毁。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那就是利用我国的常规武器库,武装我们的数亿国民。如果开战,数亿人民军便在解放军的引领下前往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与苏军展开游击战,靠着人数上的优势占据苏联的地盘。像这样,即使我国领土被苏联核武器污染,我国人民一样可以在苏联国土上建立新的家园。苏联必然投鼠忌器,不敢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丢核弹。

既然常规武器用来武装人民,那么核武器又将如何使用呢?毛主席决定将珍贵的核武器投到周边的美国军事基地。像这样,美国便再无法坐收渔翁之利,由于本国政体原因,势必会在民众主战声音的裹挟下参与战争。那么,在中国人民已经撤离本国的情况下,美国的核弹便只能丢到苏联国土,苏联必然被迫对美国宣战。在中美苏三国都卷入其中的情况下,整个地球的形势必定混乱不堪,中国的数亿人民军队,就可以向任何没有核武污染的地区进军,跨越白令海峡打进美国也是其中一种选择。军委会议上,众人都被毛主席计划中的宏伟气魄所震撼,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于是,经过紧急讨论,毛主席的方案被通告给了苏美两国。

毛主席与人民群众亲切交谈

果不其然,在收到毛主席的方案以后,苏美两国高层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慑。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气魄,制定出了如此宏伟的计划。要知道,敢于同苏联展开核战争,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已经具有十足的勇气了。敢于放弃本国国土,武装数亿人民进入其他国家,这背后彰显的更是伟人心中那包藏寰宇的气魄。

苏联高层在得知这个方案后,十分惊讶,他们没有想到我国人民居然会用如此决绝的方式。即使苏联有着百万坦克的“装甲洪流”,也不一定是数亿人民军的对手。此外,如果被迫与美国开战,那么这次的军事行动必然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美国也不愿意承担如此高昂的代价,因为美国并没有插手这件事的想法,他们渴望隔岸观火,从而捞取政治好处。所以为了一点小利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对于美国来说并不划算。因此美国方面立刻通报苏联,只要苏联对中国展开核打击,那么美国就会立刻对苏联展开核报复。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

当美国决定插手其中,摇摆不定的苏联高层最终放弃了核战争的打算,被迫坐在了谈判桌上。毛主席此举真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哪怕是嚣张的超级大国苏联,也在毛主席的英明决断下望而却步。其实,我国人民也为吓退苏联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了备战,全国人民大修防空洞,堆积物资,建立核防工事,这些工事有的甚至保留到了今天,被改建为了地下车库、地铁站,看着这些历史遗迹,我们仿佛就看到了那时人人备战,人人为国,团结一致对外的时代光辉。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承诺绝不率先使用核武器,这是因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屑于采用核讹诈的卑鄙手段。如果遇到外敌,中国人民必将拿出绝对的雄心,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爱好和平,不畏强权,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仍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

0 阅读:30
一品文史录

一品文史录

回顾一段历史,解开历史迷雾,感悟人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