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房琪可真是火出了圈,不过这火的方式却有些特别,伴随着不少争议的声音。
房琪平日里给大家的印象挺奇特的。
瞅着她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说话也总是温温柔柔、文质彬彬的样子,那些话听起来都是为了跟人搞好关系、讨人喜欢。
可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资深演员叶童老师就毫不客气,当面直接怼她“你这个人真的很有问题”,何泓珊对她也是明显表现出一种生理性的厌恶。
其实,咱平心而论,房琪这人本质上并不坏,就是情商这块儿稍微差点火候。
她平日里也学了不少沟通的技巧,可能是想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如鱼得水。
但可惜的是,她在运用这些技巧的时候总是不太得法,结果就给人一种特别虚假、腻歪的感觉。
今天呢,咱就专门从沟通这个角度出发,仔仔细细地分析分析为啥房琪这么不招人待见。
房琪沟通方式:重技巧轻真心
在《浪姐》节目进行到重新组队的关键环节时,叶童老师看中了房琪在创作方面的能力,觉得她要是加入自己的表演队伍肯定能给团队带来不少亮点,于是就向房琪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一开始,房琪听到叶童老师的邀请,脸上瞬间露出了开心的神色。
毕竟,能得到行业内资深大前辈的认可,换做是谁心里都会乐开了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
可这开心的表情没持续多久,紧接着房琪就慢慢低下了头,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从她的神态中,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拒绝的意思。
随后,她开始组织语言,准备回应叶童老师的邀请,最终说出了让全网都不能接受的担心叶童精力有问题。
你要是不想去叶童老师的队伍,大大方方、直接拒绝就行呗,非得在那儿加一堆修饰词,拿“担心您精力”当幌子,说得冠冕堂皇的,实在是没必要。
房琪这做法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油滑了,总以为自己聪明,能把什么事儿都处理得妥妥当当。
她那番话甚至像是按照某种结构来组织的。
说白了就是“全是技巧,没有一点真情实感”。
再看看何泓珊被淘汰的那个场景。
当时,大家同时拆开信封看到何泓珊被淘汰的消息。
彭小苒的反应特别直接,一下子就哭了出来,那眼泪止都止不住,她这是在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
而房琪呢,在一旁一直不吭声,眼睛紧紧盯着何泓珊,那眼神就好像在琢磨,自己到底该说点啥才合适。
过了好一会儿,房琪才开口说道:“我很抱歉,我没当好队长”。
可何泓珊听了这话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好像没听见一样。
这时,彭小苒带着浓浓的哭腔说:“我不想和你分开”。
那语气里满是不舍和委屈。
何泓珊看到彭小苒真情流露也被深深地打动了,眼眶一红,也开始哭起来。
从当时的画面就能明显看出来,何泓珊和彭小苒在情感上有非常真实的交流,两个人的情绪频率完全一致,都沉浸在那种离别的伤感之中。
而房琪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就在于,她说话总是经过太多的思考,太过于刻意。
她一门心思都在揣摩别人的想法,想着怎么运用自己学来的那些说话方式找到最恰当的表达。
她肯定学过不少所谓正确的表达方式,平常也刻意练习过怎么说话,能看出来她是真心想和大家搞好关系,说话的时候也不想伤害到别人。
可结果呢?
叶童老师直接怼她,和何泓珊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不仅没达到舒服沟通的效果,反而让人觉得特别排斥,跟她交流都觉得心累。
房琪沟通问题根源:假面与顾虑
房琪式沟通问题之一:太假,像戴了面具。
房琪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时,总是没办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每次都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加工才给出一个她自认为合适的回应。
这就给人一种特别奇怪、不真实的感觉,就好像她戴着一副面具在和人交流一样。
就拿拒绝叶童老师这件事来说,从她内心的情感来讲,她是不想去叶童老师的队伍的,打心眼里是想拒绝的;但从她的认知层面来看,她又想着要好好表达,不能让前辈觉得被拒绝了没面子,于是绞尽脑汁编出个关心叶童老师精力的理由。
她这种情感和认知的不一致会通过她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言逻辑一点点表现出来,让人感觉特别别扭。
这种不一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特别拧巴,让人看着很不自然。
而作为接收对方情绪表达的我们,根本就搞不清状况,不知道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所以说,演员要有信念感,信念感是什么呢?
信念感就是要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就好像自己真的就是那个角色正在经历角色所经历的一切,自然而然地产生未经加工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不管是表演还是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本质上都是一种情感连接,只有对方能够感受到你的真心实意,你们之间才能建立起这种连接,进而搞好关系。
如果总是像房琪这样戴着面具,那根本就无法和别人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房琪式沟通问题之二:内心顾虑太多,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性格特点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总觉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样。
像房琪这种内心顾虑特别多的人,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别人内心也有很多顾虑,所以说话的时候就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伤害到别人。
我相信房琪肯定没有恶意,她这么表达,出发点可能是想照顾对方的感受,本意是好的。
但她这份顾虑,让她的表达重点都放在了“别伤害对方”上,反而弱化了自己原本想传达的意思。
就像她和叶童老师交流的时候,她担心叶童老师接受不了被拒绝的结果,所以采用了很圆滑的方式来回应;在何泓珊被淘汰时,她又担心何泓珊接受不了被淘汰的事实,就把责任一股脑儿往自己身上揽,说“我是队长,我该负责”。
她这么做,看似是在为别人考虑,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还让别人觉得很不舒服。
改善沟通:回归真实表达
房琪的问题就在于没搞清楚沟通和社交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堆砌各种技巧,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东西。
对于房琪,我觉得她可以尝试做出改变,就从练习真实、直接的反应开始。
我猜房琪小时候可能成长环境不太允许她自然地表达情感,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种文绉绉、爱用技巧保护自己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重新找回自然表达情感的能力。
你看房琪在节目里的表现,每次说话都像是在背书,特别不自然。
再看看彭小苒的反应,多真实啊:朋友要离开了,心里难过,不想和朋友分别,就直接哭出来,把内心的感受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有些人戴久了假面,可能都忘了什么是“真实直接”。
我能看出房琪在努力学习沟通、搞好人际关系。
但可惜她学的东西太多太杂,用起来就像乱打一套组合拳,反而把人吓跑了。
我不太了解房琪的成长经历,不过猜测她小时候可能不被允许直接表达情感,又因为内心渴望和大家好好相处,所以学了很多沟通技巧。
希望房琪以后能慢慢放下伪装,做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她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喜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沟通问题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