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董卿的接班人”,甚至连董卿本人都对她赞不绝口,这样的评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可说句实在话,要是知道李七月是谁,你可能会觉得这真不是随便吹牛。央视主持圈里向来卧虎藏龙,但能从中脱颖而出的人,那才叫一个凤毛麟角。而李七月,就是这么一位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星——不仅仅因为她那深情磁性的嗓音,还是因为她身上透出的那股子沉稳大气和文化底蕴。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李七月,大概是在《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吧?我跟你说,当时那个场面真是惊艳得很!无论是逻辑缜密、层次分明的演讲内容,还是临场发挥时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都足以让观众竖起大拇指。这姑娘,不仅脑瓜灵光,还特别懂得抓住观众心思,她讲话就像给你的耳朵做按摩,让你既舒服又入迷。不信?去翻翻当年的比赛视频,保证你看完只想感叹一句:“哎呀妈呀,这也太厉害了!”难怪连康辉老师都忍不住夸,说这小丫头将来肯定有戏。
不过啊,一个人的成功总归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那么问题来了:李七月到底怎么练成这样的?其实要了解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她小时候的一些故事。据说,从小到大,她就是个特别爱折腾的小孩儿,对着镜子模仿电视里的主持人;后来呢,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中国传媒大学,这可是播音界妥妥的黄埔军校啊!但话又说回来,好学校毕业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只有少数人成为了行业翘楚?这里边门道可不少。拿李七月来说,她并没有直接端起铁饭碗,而是先跑到了辽宁卫视积累经验——别以为地方台没啥挑战,人家也是一点点把功夫磨出来的。
再往后,我们就迎来了人生转折点,《主持人大赛》带给了她巨大的曝光度,而后央视的大门正式向她敞开。不过刚开始嘛,也没什么闪耀的位置安排给新人,所以李七月只能暂时接受外景记者这样更“接地气”的工作机会。在节目《远方的家》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脸笑容、不怕风吹日晒、挽着裤腿走乡村探民俗的小姑娘,有时候甚至背着摄像设备徒步爬山。这么干过几个月之后,再娇弱的人估计都炼成钢筋混凝土般结实了吧?
慢慢地,她终于等来了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等着我》,大家记得吗?那个帮助失散家庭团聚、充满泪水与温情的大型寻亲节目。坦白讲,在这种节目里当嘉宾或者团长,不光需要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共情力。试想一下,如果换个人站在那里,只顾念稿子、不懂得如何安抚那些激动或悲伤中的素人,会不会显得格外尴尬且违和呢?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次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李七月总能用柔软却坚定的话语化解紧张氛围,同时引导故事朝希望方向发展。有人形容,这是“用声音搭建桥梁”,听起来还有那么点文艺范儿,是吧?
当然啦,说回现实生活,有光鲜亮丽的一面,自然也会有一些低谷时期。有传言称,本来大家期待李七月可以顶替董卿继续《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棒,但结果却不了了之……怎么回事呢?!网上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都有,可谁也拿不到确切答案。不过这些争议倒并没有打击到我们的主角,因为随后我们发现,她悄咪咪转战农业频道去了。在冷门栏目《大地讲堂》中重新露脸,与农田庄稼打交道,这画风转换简直堪比拍纪录片。然而仔细琢磨下,这条路似乎还挺适合曾经户外经验丰富的她——毕竟之前跋山涉水见识广,现在换个领域继续拓展专业优势,也算不上跌落神坛,对吧?
有人可能会问:“好好的综合频道不待,为啥跑农业频道?”对此,我觉得未必一定非要纠结平台大小。如果反过来看问题,其实正是在这种相对平淡的平台环境中,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再者嘛,人各有志,有些事情表面看冷清,但实际上未尝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与其嘲讽别人“不红”,倒不如认真研究他们正在做些什么、有何意义。
最近关于李七月的新动态,还包括2024年藏历春晚上的C位亮相,以及通过短视频分享日常生活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拉近了明星与普通粉丝之间距离,用更加真实自然的一面赢取大众认可。我跟你讲,现在网络时代就是这样,“离观众越近,你越吃香”。相比于传统媒体单纯输出内容,新生代主持人大胆尝试新玩法,无疑是一种顺应潮流、自我突破的方法论。当然啦,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变化,有些老派观众依旧怀念过去严肃端庄版本……但世间万物,总不能做到人人满意,是不是这个理儿?
聊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一件事:真正优秀的人在哪儿都会发光发热。他们根本无需依赖特定资源或者靠别人赏识才能立足,而是用扎实底蕴一步步铺垫未来道路。当初那个年轻青涩、偶尔还有点怯场的小女孩,如今早已蜕变成独挡一面的职业女性,看似选择了一条迂回路线,却在每一步探索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价值。所以即使今天淡出了热门综艺圈,我们仍然相信,以这样的韧性与追求,即便投身完全陌生领域,也终究会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