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公立医院破产倒闭,医改浪潮下,二级医院发展之路怎样选择?

壹眼观察 2024-12-15 21:37:40

又一公立医院破产,敲响二级医院警钟

近期,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也给众多二级医院敲响了警钟。

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 2009 年,是梅州市第一所高校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嘉应学院医学院,为公立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医院等级为二级甲等。该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是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保及新农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位于梅州市广梅路 52 号。

从规模条件来看,它占地约 1.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3.1 万平方米,编制床位 400 张,有着较为可观的接诊能力。当时医院有职工约 240 人,其中高级职称就有 58 人,中级职称人员达 40 人,还有返聘专家 11 人,人才储备也较为充足。医疗设备方面更是配备精良,拥有日本进口东芝 16 排螺旋 CT、美国进口通用 GES6 型彩色多普勒 B 超等先进仪器设备,医院内还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众多科室,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医疗服务。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看似发展良好的公立医院,却在 2024 年遭遇了重大变故。就在 10 月,有网传消息称该医院破产,且欠薪 10 个月。同年 10 月 15 日,医院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 664 万余元。据梅州市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解释,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停诊,“可能涉及费用问题,它要申请破产,这个医院不属于卫生局管,它上属单位是医学院”,随后嘉应医学院的工作人员也确认附属医院已经停诊,只是未说明停诊原因。

更令人唏嘘的是,医院在经营出现问题后,对员工的处理方式也让大家深感无奈。10 月 24 日,医院的多名职工在网上求助表示,几天前医院开会突然通知员工离职,此前根本没给过任何通知,而且今年都没怎么发工资。有的职工称 “周二直接开会,让我们解散。不管有没有编制,都不能上班了”,还有高职称医生讲述了详细情况,10 月 22 日上午把主任们叫去开会,下午就在各个科室微信群里发布了停诊的消息,合同制员工准备签署离职协议,有编的会分流,医院表示最少半年内会支付拖欠的工资和赔偿金。

曾经承载着众多期望,有着不错硬件设施与人员配置的公立医院,就这样突然陷入困境,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这无疑打破了大家对于公立医院 “旱涝保收” 的固有认知,也让其他二级医院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医改浪潮下的发展之路啊。

二级医院陷入困境的多重缘由

外部环境压力

医保支付政策变革

近年来,医保支付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医保控费力度不断加大,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制度全面推行。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更加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然而对于二级医院来说,却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在按病种付费模式下,不同病种都被设定了相对固定的支付标准,医院需要依据这个标准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这就要求医院必须精准地把控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从药品使用、检查项目,到住院时长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超支,就可能面临亏损风险。例如,某常见疾病设定的医保支付额度是一万元,但如果在实际治疗中,因为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或者医院管理不善,使用了超出常规的高价药品或者增加了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导致费用超过了支付额度,这部分超出的费用就需要医院自行承担。

总额预付制度同样如此,医保部门会按照一定周期(如年度)预先向医院支付一笔费用总额,医院要在这个额度内完成对参保患者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提前做好预算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医疗资源的使用,可实际操作中,病情的复杂多变以及突发状况的出现,很容易使医院在不经意间突破预先设定的总额,进而陷入财务困境。所以,二级医院必须在有限的医保额度内小心翼翼地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超支风险,这无疑给医院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分级诊疗影响

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对患者就医流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烧、轻微外伤等病症,现在居民大多会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进行诊治。而疑难重症患者则更倾向于前往大型三甲医院就医,他们认为三甲医院有着更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权威的专家团队,能够为复杂病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方案。

这样的变化使得二级医院处于一种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的尴尬境地,病源被不断分流。原本一些可以在二级医院就诊的轻症患者被基层医疗机构分流走了,而那些需要更高水平救治的重症患者又流向了三甲医院,导致二级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下滑。门诊量的减少意味着诊疗收入的降低,住院人数的下滑则使得床位使用率不足,相应的住院收入也锐减。长此以往,医院的整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资金紧张的问题逐渐凸显,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例如,在一些城市中,某二级医院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基本医疗需求后,该二级医院原本每日几百人的门诊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住院患者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医院的运营压力陡然增大。

内部管理不足

人才瓶颈问题

二级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常常遭遇瓶颈,地域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限制。许多二级医院地处相对偏远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大城市相比,在生活便利性、教育资源、文化娱乐等方面存在差距,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医疗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

待遇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相较于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在薪资水平、科研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往往缺乏竞争力。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考虑职业发展时,会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而二级医院有限的资源很难满足他们在经济和科研等方面的期望,这就使得这些优秀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待遇更好的三甲医院。

此外,发展空间也是影响人才选择的关键因素。二级医院可能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等原因,无法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晋升渠道和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导致他们觉得自身专业技能难以得到充分施展,职业发展受限。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二级医院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进而导致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缺乏优秀的带头人引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慢,一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难以引入,也无法开展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项目,在医疗市场中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患者也更愿意选择技术更先进、专家资源更丰富的医院就医,进一步加剧了二级医院的发展困境。例如,某县城的二级医院,多年来一直想开展一项新的心脏介入手术项目,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成熟的技术团队,始终无法付诸实践,导致周边有相关需求的患者都流向了上级三甲医院。

运营成本及信息化滞后

在运营成本控制方面,二级医院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二级医院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药品、耗材、设备采购以及人力成本等各项支出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在药品采购环节,没有充分调研市场、进行合理议价,导致采购成本偏高;在设备购置上,可能存在盲目跟风,购买了一些使用率不高却价格昂贵的设备,占用了大量资金。

同时,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二级医院的竞争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医院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患者信息的高效管理、医疗数据的分析利用等多个方面。然而,一些二级医院的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各科室之间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患者的诊疗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导致重复检查、诊疗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信息化滞后也不利于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等管理工作,无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了解患者需求、优化医疗服务,进一步削弱了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使其在与其他医疗机构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医改浪潮下二级医院的转型机遇

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民众健康需求的逐步转变,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相关服务的需求正呈现出日益增大的趋势,这无疑为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清晰且极具潜力的方向。

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且特殊的群体,身体机能衰退、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较为普遍,他们在疾病康复、日常护理等方面有着持续且专业的服务需求。例如,许多老年人在经历了心脑血管疾病、骨折等状况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还有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日常的生活护理更是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帮助。而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除了常规的诊疗外,也需要专业的护理指导来进行病情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现在民众对于健康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对于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二级医院原本就具备一定的医疗资源基础和专业的医护团队,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将部分业务重心向康复、护理等领域倾斜,增加相应的服务供给,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能在医改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政策鼓励引导

国家和地方都高度重视二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转型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进行鼓励和引导。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医保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力,为二级医院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9533 号建议 ——《关于加快老年病医院建设,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的建议》给予答复,明确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或者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扩大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及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同时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对老年医学科的收治范围、设置运行、设备设施、人员配备、质量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指导规范老年医学科的建设与管理。而且,深化医改启动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从 2000 年的 4557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6797 亿元,年均增幅 13.9%,下一步各级财政也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政策,这意味着在二级医院转型过程中,有望得到更多的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在地方层面,不少地区也积极响应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像北京市,财政会为每家转型的医疗机构补助 1500 万元,专项用于人才培养、设备设施采购或房屋维修改造,助力二级医院成功转型为康复医院等;江苏省也积极推动县级医院升三级以及开展县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等工作,为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在方向指引上,还是在实际的资金、资源支持方面,都如同 “东风” 一般,助力二级医院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促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医改的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级医院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

精准定位与打造特色专科

依据区域疾病谱:

二级医院要想在医改浪潮中脱颖而出,精准定位并打造特色专科是关键的一环。首先可以从分析所在区域疾病特点入手,依据区域疾病谱来确定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科。比如,若所处地区慢性病高发,像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数量众多,那么医院就可强化对应专科建设,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以及先进的诊疗设备,针对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病情管理等环节进行精细化服务。像奔牛人民医院就充分利用地域、疾病谱等特点,结合实际将内科胃镜组、外科肠镜组积极整合,建成消化专科,设立消化内镜中心,开设消化专科门诊,还开展普通胃肠镜、无痛胃肠镜、ESD、EMR 等消化专科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中率先开展 AI 助力下早癌筛查、HP 普查,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吸引周边众多患者前来就诊。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品牌,增强对患者的吸引力,从而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避免盲目跟风: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二级医院存在盲目跟风的问题,最终导致失败。有些医院看到三甲医院开展高难度的诊疗项目,便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扩张,也投入大量资源去开展这些项目。例如,某些二级医院本身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都还不足以支撑复杂的心脏搭桥手术项目,却强行上马,结果不仅手术成功率难以保证,还因为设备采购、专家聘请等投入巨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给医院运营带来沉重负担,也没有获得患者的认可。二级医院应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医院实际的技术水平、人才队伍、资金实力等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发展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专科,稳扎稳打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竞争力,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大上的项目却忽视了实际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强化合作与拓展资源

与三甲医院合作:

和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对于二级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远程医疗,二级医院在遇到疑难病症时,可以及时将患者的病例资料、影像数据等传输给三甲医院的专家,专家远程会诊后给出专业的诊疗建议,让患者能在二级医院就享受到三甲医院的高水平诊断服务。例如在一些医联体模式中,基层患者不用长途奔波去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挂号排队,在当地二级医院就能得到专家的远程诊断。

在专家会诊方面,三甲医院可定期安排专家到二级医院坐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进行现场的指导和帮扶,提升二级医院处理复杂病症的能力。同时,人才交流也是合作的重要内容,二级医院可以选派医护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接触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三甲医院也可以派专家到二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带教,帮助培养人才队伍。像奔牛人民医院手外科科室医务人员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手外科医院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接,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这些方式,逐步提升二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实现共赢发展。

与基层医疗机构协同:

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意义重大,能实现双向转诊,拓宽病源渠道,保障分级诊疗顺畅衔接。对于一些病情较轻、适合在基层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二级医院可以将其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的康复护理等服务,释放自身的医疗资源,同时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了病源。而基层医疗机构遇到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患者时,能及时将其转诊至二级医院,确保患者得到更专业、有效的治疗。

例如,在一些地区的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对居民进行初步的健康筛查和疾病诊断,对于疑似患有较复杂疾病的患者,迅速转诊至合作的二级医院,二级医院经过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将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这样的协同合作,既让患者得到了合理、有序的医疗服务,又使得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有序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二级医院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医学人才加盟是重要举措。在待遇方面,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等,保障人才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比如有的地区二级医院会根据人才的职称、专业技能等给予相应的岗位津贴,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还会发放专项奖励资金。

在职业发展方面,要为人才规划清晰的晋升渠道,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参与机会,让他们看到自身在医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像有的二级医院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引进的人才开展科研项目,对于取得科研成果的给予表彰和进一步的支持。还可以通过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人才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杰出医学人才加入,充实医院的人才队伍,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提升在职人员素质:

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也是提升二级医院综合实力的关键。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传授最新的诊疗技术、医学理念等知识,让在职人员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例如开展针对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解读的培训,让医生能按照最新、最规范的标准来治疗患者。

同时,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外部的专业培训课程、学术研讨会等,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还可以建立导师带教制度,让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对年轻医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扶,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像一些二级医院会安排科室主任作为导师,带领年轻医生参与临床实践、病例分析等工作,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优化内部管理效能

成本控制举措:

加强成本控制是二级医院提升运营效率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例如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通过科学的排班制度,依据科室患者数量、诊疗需求等情况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防止出现人员闲置或过度劳累的情况。在物资管理方面,对药品、耗材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好采购计划,充分调研市场,进行合理议价,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严格把控物资的领用、库存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另外,对于设备购置要进行充分论证,结合医院实际业务需求,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一些使用率不高却价格昂贵的设备,占用大量资金。像有的医院在没有充分评估的情况下购买了高端的大型检测设备,但实际患者检测需求有限,导致设备闲置,资金积压。通过加强成本控制的各项举措,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运营成本,使医院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能更好地发展,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建设推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二级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医院管理、诊疗服务等各环节的效率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从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入手,实现各科室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比如患者在门诊做的检查结果,住院部医生能实时查看,避免重复检查,提高诊疗效率。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患者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挂号、线上缴费、查看检验检查报告等,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就医体验。

在医院管理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等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患者需求、病种分布等情况,进而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科室设置。例如通过分析患者就诊数据,发现某类疾病患者数量增多,医院可以相应增加该疾病相关专科的诊疗资源投入。还可以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方便与上级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合作,提升医疗协同能力,推动医院整体发展迈向新台阶。

0 阅读:5

壹眼观察

简介:新媒体编辑+期刊编辑 分享最新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