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狙击手战场逞凶,敌我对狙决战,新兵完成一场绝杀

浅笑映红陈 2024-12-12 15:34:38

1945年初,在淮南朱家湾的战场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对狙较量正在展开。新四军战士王信功面对着一名经验丰富的日军狙击手,这个曾经连步枪都未曾拥有的农家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射手。当连队指导员王志康被日军狙击手击伤后,一场生死较量在所难免。在这场对决中,这位年轻的新四军战士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枪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一枪命中敌方狙击手的咽喉,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绝杀。

少年立志 血染抗日

在安徽省定远县坝面王村,1926年的一个寻常日子里,一个名叫王信功的男婴呱呱坠地。在这个贫苦的农家,王信功和千千万万个农家子弟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938年,日军的铁蹄踏破了定远县的宁静。日军在定远肆意烧杀抢掠,无数百姓惨遭毒手,年少的王信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新四军在淮北一带开展抗日活动,安徽的定远、淮南等地逐渐成为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的宣传队经常深入村中,秘密发展抗日力量。

1942年,新四军宣传干部王永华化装来到坝面王村,找到了王信功的三哥和村中的地下党员。王永华在村里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

宣传队住在王信功家中,17岁的王信功受到深刻影响。他积极响应号召,组织起了一支儿童团,负责村中的警戒工作。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王信功和十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带着两块干粮和王永华的介绍信,悄悄离开了家乡。他们徒步百里,躲过日伪军的搜查,终于在藕塘镇西的岗王村找到了新四军二师五旅第十三团。

新四军第十三团热情接纳了这群热血青年。王信功被分配到三营七连,担任通讯员一职。

到了部队,王信功却没有等来期盼已久的步枪,而是领到了一把大刀和四颗土制手榴弹。指导员王志康告诉他,新四军战士的枪支都要靠自己在战场上缴获。

为了能够尽快拥有自己的武器,王信功每天守在训练场边。只要有机会,他就向老兵们借枪练习,虚心请教射击技巧。

1943年11月,在对日军的反扫荡战斗中,王信功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一场战斗。在攻打定远县城和横山集的战斗中,他用手榴弹炸死了几个日军,缴获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三八式步枪。

这把来之不易的步枪,成为了王信功日后成长为优秀狙击手的重要起点。在随后的训练中,他把握每一次宝贵的练习机会,将射击要领铭记于心。

战场练兵,绝地成长,一朝封神

1944年春,新四军第十三团在淮北频繁与日军展开遭遇战。王信功在每一次战斗中都竭尽全力,寻找着合适的射击时机。

日军占领了滁县附近的一处制高点,他们的重机枪封锁了整个山口。连队决定采取分散突击的战术,由几名神枪手分别寻找掩体,对日军火力点进行点射。

在连长的安排下,王信功找到了一处背风的山洞。这个位置视野开阔,且有利于隐蔽。

经过三个小时的等待,一名日军士兵露出了半个身子。王信功调整呼吸,果断扣动扳机。

这一枪准确命中了敌军士兵的胸膛,为突击部队创造了突破的机会。连队一举拿下了这个制高点,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这次战斗之后,王信功被调入连队的狙击小组。老兵张德福成为了他的搭档和指导员。

张德福是连队里最有经验的狙击手,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王信功。从观察地形到伪装技巧,从风向判断到弹道计算,王信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在张德福的指导下,王信功的枪法突飞猛进。他学会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如何修正弹道,掌握了如何判断敌人的运动轨迹。

1944年秋,日军在淮南地区展开了新一轮扫荡。一支日军小分队在朱家湾附近活动,企图切断新四军的补给线。

王信功和张德福接到命令,在朱家湾设伏。两人选择了一处废弃的农舍作为观察点。

这一等就是两天。期间,他们只能靠带来的干粮充饥,用湿毛巾压制口渴。

第三天清晨,一支日军巡逻队出现在视野中。张德福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了一名军衔较高的军官。

王信功瞄准目标,按照张德福教导的方法计算风偏。子弹呼啸而出,日军军官应声倒地。

这一枪引发了连锁反应。日军巡逻队陷入混乱,新四军的伏击部队随即发起突袭。战斗结束后,缴获显示那名军官是一个中队长。

这次战斗让王信功在连队里彻底打响了名气。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一支从日军军官那里缴获的狙击步枪。

这支狙击步枪性能优异,配备了高倍瞄准镜。王信功如获至宝,每天都要擦拭保养,并且抓紧时间熟悉新武器的特性。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王信功的战绩不断刷新。他和张德福配合默契,成为了连队里最可靠的狙击手组合。

到1945年初,王信功已经发展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狙击手。他不仅能够准确狙杀敌人,还培养了几名新手狙击手。

在一次战斗中,张德福不幸负伤。王信功独自承担起了连队狙击任务的重担。这为后来在朱家湾与日军王牌狙击手的对决埋下了伏笔。

危机四伏,巧施妙计,智取敌命

1945年2月,日军在淮南地区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扫荡。朱家湾地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新四军第十三团接到命令,要在朱家湾地区阻击日军的推进。连队占据了有利地形,在制高点设立了多个狙击阵地。

王信功选择了一处废弃的谷仓作为狙击点。这里不仅视野开阔,还有多条撤退路线。

战斗从黎明打响。日军的先头部队刚进入射程,就遭到了新四军的狙击火力打击。

在连续击毙了三名日军士兵后,王信功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日军的行动诡异,似乎在试探什么。

一发子弹突然从侧面飞来,击中了王信功身旁的木柱。这一枪暴露了对方狙击手的存在。

这名日军狙击手的位置选择极为巧妙,位于一片矮树丛中。如果不是开枪,很难发现他的踪迹。

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狙。这名日军狙击手技艺高超,每次王信功刚露出枪口,就会遭到精准的点射。

战斗陷入了胶着。王信功观察到,每次日军狙击手开枪后,都会在原地停留几秒钟,观察射击效果。

利用这个特点,王信功想出了一个计策。他用钢盔挂在枪管上,慢慢探出掩体。

日军狙击手果然上当,一枪打中了钢盔。就在他抬头观察的瞬间,王信功已经调转枪口。

这一枪精准命中了日军狙击手的咽喉。战斗结束后,部队搜索了战场,从这名狙击手身上找到了军官证件。

这个日军狙击手竟然是一名特别编成的狙击部队小队长,在菲律宾战场上赫赫有名。他的武器是最新式的狙击步枪,性能远超王信功的装备。

这场对决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大大提升了部队的士气。王信功获得了团部的嘉奖,被授予"神枪手"称号。

战后统计,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共歼灭日军一个中队,其中很大部分战果来自狙击手的贡献。

王信功缴获的那支日军狙击步枪,被送到了团部作为战利品。指导员王志康伤愈归队后,特意找到王信功,称赞他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的冷静和智慧。

壮志未酬,英雄远去,精神永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王信功和战友们还未来得及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国内战争的阴云就笼罩了华夏大地。

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后,王信功被任命为连队狙击组组长。在组建狙击训练班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在对日作战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战士。

1946年春,国民党军队向淮海地区发起进攻。王信功带领狙击组在泗县一带设伏,打退了敌军多次进攻。

在一次关键战役中,王信功的狙击组担负起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重任。通过连续72小时的狙击作战,他们成功延缓了敌军的追击速度。

这场战斗中,王信功亲自击毙敌军一名营长和三名连长,有力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然而,在撤退的最后阶段,王信功不幸被敌军的炮火击中。

重伤的王信功被战友们抬到后方医院。医生诊断他的伤势极为严重,弹片击穿了他的肺部。

在医院治疗期间,王信功依然惦记着前线的战事。他让战友把自己珍藏的那支从日军缴获的狙击步枪送给了最得意的学生。

1947年初的一个雨夜,由于伤势恶化,21岁的王信功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战友和部队。临终前,他还在向医护人员询问前线的战况。

连队为王信功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追悼会。他生前教导过的狙击手们列队瞄准天空,打出了最后的礼炮。

王信功的事迹在部队里广为流传。他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王信功曾经训练过的狙击手们,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队特意将王信功的事迹编入教材,作为对新战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案例。他的故事也被收录进《华东军区英模传》。

1950年,王信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淮南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

在王信功的家乡定远县,当地政府建立了一座纪念馆,收藏着他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和相关史料。每年都有许多群众前来参观瞻仰。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了一部反映王信功事迹的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年轻狙击手的英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