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依旧显得有些“冷冷清清”。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仅有约7.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5.8%;销售额约为7.69万亿元,降幅更是达到20.9%。
二手房市场则更让人捉急:各大城市的挂牌房源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业主若不主动降价几十万,根本无人问津。
房地产市场“冷”的原因在哪?
要说楼市为什么这么冷清,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过去,“炒房”几乎成了稳赚不赔的生意,只要买了房,房价涨上去就能轻松赚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但如今,随着各地房价持续下跌,这种“买房致富”的逻辑不再成立。炒房客也开始偃旗息鼓,许多人不是退出了市场,就是在观望,谁也不愿当接盘侠。
近些年,部分知名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楼频频出现,这让许多购房者对期房的信任度直线下降。毕竟,谁愿意花大半辈子的积蓄去买一个“空头承诺”?开发商的失信,无疑给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带来了沉重打击。
疫情的三年,不少人的收入缩水,甚至面临失业。收入压力摆在眼前,许多家庭连日常开销都要精打细算,更别提背上几十年的房贷了。高房价再加上入不敷出的现状,购房需求自然难以释放。
而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寒冬”,国家显然不能坐视不管。近期,政策层面动作不断,试图为楼市注入一丝暖意:
为了鼓励刚需人群买房,国家从多个方面“开源节流”:
降低房贷利率:目前银行房贷利率已经降至3.5%,刷新历史最低水平,这对月供压力大的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像苏州、佛山、武汉等城市,已经调高了公积金贷款上限,让购房者可以用更低的利息买到房子。
减免税费:国家近期还推出了契税和增值税的减免政策,大大降低了买房时的额外开销,刚需一族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的“枷锁”基本已经松开。现在只要你手头宽裕,想买几套房都没人拦着。而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非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也在逐步试点放开。政策宽松后,这些地方的成交量也有所回暖,接下来全面放开限购政策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烂尾楼问题国家同样也出手了。对此,国家推出了“保交楼”政策,要求开发商按时交付房屋,避免期房变成“烂摊子”。同时,政府还鼓励开发商提高“现房销售”的比例,让购房者直接买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避免未来纠纷和风险。
明年楼市会有哪些“看点”?
尽管眼下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但随着救市政策逐步见效,未来楼市或将迎来三大变化:
未来一段时间,房价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起大落,而是逐渐向“稳中有降”的方向发展。当前楼市的泡沫需要时间慢慢挤出,房地产市场也将更加贴近“居住属性”。国家的政策目标是稳住成交量,减少波动,确保市场实现“软着陆”。
面对生存压力,开发商也不得不改变“玩法”:
现房销售为主流:期房的风光不再,未来开发商可能会更多地选择“现房销售”,降低消费者的购房风险。
转向高端住宅:普通住宅市场趋于饱和后,开发商可能更多地转向开发高档住宅,以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求。
与保障房建设:开发商还可能积极参与到保障房和旧改项目中,为政府提供更多的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打开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过去,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浪潮下,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一直被忽视。未来,这一“短板”将被补上。更多的保障房、廉租房将会入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兜底支持。而中高收入人群仍以购买商品房为主。随着保障房的大量涌入,商品房市场的需求可能会被分流,各地房价的下行压力也会相应增大。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悄然改变,居住属性将逐步取代过去的投资属性,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从房价的平稳过渡,到开发商的主动求变,再到保障房体系的完善,楼市正在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关键还是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理性购房,别让房子成为生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