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学被评傲慢而不自知,网友:面对库克的他可不是这副嘴脸!

毒舌嬷嬷 2025-04-13 09:21:49

4月12日,B站顶流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因一则关于网约车司机好评的争议言论冲上热搜。一句“抱歉我不想打”,让这位曾以谦逊形象对话苹果CEO库克、被央视点赞的“科技新星”,陷入“傲慢而不自知”的舆论漩涡。网友犀利对比其面对普通司机与行业巨擘的态度差异,撕开了公众人物在不同社交场景下的“双面性”争议。

事件始末:从“真诚宣言”到“人设崩塌”

4月11日晚,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个人经历称,过去面对网约车司机的好评请求会口头敷衍,如今则选择直接拒绝,理由是“锻炼真诚和勇气”以克服讨好型人格。他补充道:“除非服务真的很好到我想打好评的程度,否则我会直接说‘抱歉我不想打’。”此言论迅速引发两极争议。

支持者认为其“敢于说不”是自我突破的表现,但更多网友质疑其“傲慢”:“用底层服务者的困境来‘锻炼勇气’,本质是权力不对等的欺凌”“若真想挑战讨好型人格,何不对库克也说‘不’?”更有网友翻出其此前多次在视频中呼吁粉丝“一键三连”(点赞、收藏、关注),讽刺其“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对比悬殊:库克面前的“谦逊少年”VS司机眼中的“冷漠乘客”

与库克的三次“高光时刻”

何同学与库克的互动历来是其“优质青年”人设的核心支撑:

2021年:22岁的他以学生身份线上采访库克,全程英文流畅、态度谦逊,被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转发点赞。

2023年:受邀赴美参加苹果发布会,与库克面对面探讨创新,被媒体称为“Z世代科技代言人”。

2025年:杭州西湖畔与库克共品下午茶,展示自制记忆金属工艺品,获库克连声称赞“太棒了!”。

这些场景中,何同学始终以“求知若渴”“彬彬有礼”的形象示人,与此次事件中的“冷硬拒绝”形成强烈反差。

人设危机:从“科技宠儿”到“傲慢符号”

崛起神话与舆论反噬

何同学的成名之路堪称“爽文模板”:

2019年:凭借《5G有多快?》视频爆红,播放量破亿,被央视报道;

2021年:采访库克、助推乐歌股价暴涨6亿,被誉为“中国Z世代创新代表”;

2023年:入选B站百大UP主,成立个人工作室,商业价值持续攀升。

然而,伴随流量膨胀,争议接踵而至:

2024年:视频《36万行备忘录动画》被指抄袭,多次道歉仍难平息质疑;

2025年:此次“好评拒绝”事件进一步消解公众好感,评论区涌现“跌落神坛”的叹息。

公众期待与形象管理的悖论

何同学的困境折射出公众对“优质偶像”的复杂期待:

专业性与真实性的平衡:网友既要求其保持科技内容的专业深度,又渴望其展现“真实人格”,但二者一旦冲突,极易引发人设崩塌;

道德完美主义的陷阱:从“抄袭风波”到“双标争议”,公众对其道德瑕疵的容忍度远低于普通网红,反映出对“榜样型”人物的严苛审视。

行业反思:流量时代的“真诚”困境

“表演型真诚”的破产

何同学事件暴露了自媒体行业“人设塑造”的脆弱性。其团队长期打造的“真诚理工男”形象,因一次“过于真实”的发言遭遇反噬,恰恰说明:

流量逻辑的异化:当“真诚”成为吸粉工具,其本质已沦为精心设计的表演,一旦与公众认知错位,信任即刻瓦解;

共情能力的缺失:科技博主往往擅长理性分析,却疏于体察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压力,此次“好评争议”正是此类隔阂的爆发。

Z世代网红的转型阵痛

作为“Z世代顶流”,何同学的起伏为同行敲响警钟:

内容与人格的同步进化:粉丝增长需匹配情商与价值观的成熟,否则“少年感”将沦为“幼稚病”;

社会责任感的觉醒:顶级网红的话语权伴随社会责任,需谨慎权衡个人表达与公共利益。

何同学的“翻车”,与其说是个人失误,不如说是流量时代集体焦虑的投射。当网友质问“面对库克的他为何不是这副嘴脸”时,真正拷问的是所有公众人物:能否在不同权力关系中保持一致的真诚与善意?

0 阅读:5
毒舌嬷嬷

毒舌嬷嬷

追踪时下热门娱乐圈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