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赴宴,见妻姐夫妇笑容诡异,他打翻油灯逃过一劫

月隐云间思情 2025-01-06 14:13:50

油灯之劫

在清朝末年,天下纷扰,世事无常。

在那江南水乡的一隅,有个名叫柳河的小镇,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李卫的男子。

李卫是个手艺人,平日里以打制铜器为生,手艺精湛,远近闻名。

他的妻子翠花,则是镇上刘铁匠的女儿,两人青梅竹马,结为连理,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和和美美。

这日,李卫接到妻姐刘氏的邀请,说是要为他庆贺三十岁的生辰。

妻姐嫁到了镇外的赵家庄,夫家姓赵,是当地的小富户。

李卫一听,自是满心欢喜,收拾了一番,便踏上了前往赵家庄的路。

一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李卫的心情格外舒畅。

他想着妻姐夫妇平日里待自己不薄,这次生辰宴定能好好热闹一番。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赵家庄。

赵家庄比柳河镇大了许多,村头村尾,皆是青砖黛瓦的宅院。

李卫按照妻姐给的地址,找到了赵府。

只见赵府大门敞开,门前石狮威严,门楣上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赵府”二字,笔力遒劲,气势不凡。

李卫上前敲门,不多时,便见一个小厮开门迎了出来。

那小厮见了李卫,忙笑道:“可是李卫姐夫?

我家老爷夫人正等着呢,快请里面坐。”

李卫跟着小厮进了府,一路穿过雕梁画栋的走廊,来到了正厅。

只见正厅内已摆好了宴席,桌上珍馐美味,琳琅满目。

妻姐刘氏和姐夫赵老爷坐在主位,见李卫进来,忙起身相迎,笑容满面。

李卫一看这阵仗,心里更是高兴,忙上前行礼道:“多谢姐姐姐夫盛情款待。”

刘氏拉着李卫的手,亲热地说道:“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

快入座吧,咱们好好喝几杯。”

李卫点头应允,入了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谈笑风生,气氛甚是融洽。

然而,李卫却发现,妻姐夫妇的笑容中似乎总带着一丝诡异,那眼神闪烁不定,像是在隐瞒着什么。

李卫心中暗自嘀咕,却也不便多问,只道是自己多想了。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风吹过,厅内的烛火摇曳不定,似乎要熄灭一般。

李卫抬头一看,只见厅堂中央的供桌上,放着一盏古旧的油灯,那油灯造型奇特,灯身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纹路,散发着幽幽的光芒。

李卫心中一凛,这油灯他从未见过,为何会放在这里?

正思索间,突然听刘氏说道:“李卫啊,你可知这盏油灯的来历?”

李卫一愣,忙道:“不知,还请姐姐告知。”

刘氏微微一笑,说道:“这盏油灯,乃是我家祖传的宝物,据说有着神奇的力量。

只要点燃它,就能实现人的一个愿望。”

李卫一听,心中大惊,这世上哪有如此神奇之物?

只怕是妻姐在和自己开玩笑吧。

然而,当他再看妻姐夫妇时,却发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认真,没有丝毫玩笑之意。

就在这时,赵老爷站起身来,走到供桌前,拿起油灯,说道:“李卫啊,今日是你生辰,我们夫妇二人也没什么好送你的,不如就让你许个愿吧。”

说着,赵老爷便要点燃油灯。

李卫忙摆手道:“不可不可,如此贵重之物,我怎敢接受?”

赵老爷却笑道:“都是一家人,何必客气?

莫非你是嫌弃我们夫妇二人?”

李卫一听,忙道:“不不不,我绝无此意。”

赵老爷见状,也不再多说,手中的火柴已点燃了油灯。

那油灯一旦被点燃,便发出耀眼的光芒,将整个厅堂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李卫只觉眼前一亮,心中一阵恍惚,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召唤着他。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妻姐刘氏说道:“李卫啊,快许愿吧,错过了这个机会,可就再也没有了。”

李卫心中一动,忙闭上眼睛,许了个愿。

然而,当他睁开眼睛时,却发现眼前的景象已大变样。

只见厅堂内一片漆黑,那油灯已不知去向,而妻姐夫妇则站在自己面前,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李卫心中一惊,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油灯呢?”

妻姐刘氏却不答话,只是拉着他的手,说道:“李卫啊,你跟我们来,我们带你去个地方。”

说着,便拉着李卫穿过走廊,来到了一间密室前。

那密室门紧闭着,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妻姐刘氏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密室门。

李卫跟着妻姐夫妇进了密室,只见密室内摆放着许多奇珍异宝,还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法器。

而那盏油灯,就放在密室中央的一个祭坛上,依然散发着幽幽的光芒。

李卫心中一阵惊骇,这赵家夫妇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宝物和法器?

还有那盏油灯,究竟有何来历?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赵老爷说道:“李卫啊,实话告诉你吧,我们夫妇二人并非凡人,而是修炼多年的道家弟子。

这盏油灯,乃是我们师门传下来的宝物,有着神奇的力量。

我们之所以请你来,就是想借助你的生辰之气,启动这盏油灯,完成我们的心愿。”

李卫一听,心中更是惊骇,原来这赵家夫妇竟是道家弟子!

难怪他们会有如此多的宝物和法器,难怪他们的眼神中总是带着一丝诡异。

然而,李卫心中却更加疑惑了,他们究竟要完成什么心愿?

为何要借助自己的生辰之气?

就在这时,妻姐刘氏说道:“李卫啊,你也知道,修炼之道,讲究的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然而,我们夫妇二人修炼多年,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盏油灯,就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只要你能帮我们启动它,我们就能借助它的力量,突破瓶颈,成就仙道。”

李卫一听,心中暗自思量,这油灯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然而,他转念一想,这赵家夫妇既然已是道家弟子,又为何还要借助外力?

莫非这油灯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赵老爷说道:“李卫啊,你也别多想了,只要你帮我们启动这盏油灯,我们夫妇二人定不会亏待于你。

等你回去后,我们定会将这密室中的宝物任你挑选三件,作为报酬。”

李卫一听,心中一动,三件宝物?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然而,他转念一想,这赵家夫妇既然能拿出如此多的宝物作为报酬,那这油灯的力量定是非同小可。

万一自己帮他们启动了油灯,他们却反悔不认账怎么办?

就在这时,他突然心生一计,说道:“姐夫啊,不是我不想帮你们,只是这油灯如此神奇,万一我启动不当,惹出什么麻烦来,那可如何是好?”

赵老爷一听,忙道:“无妨无妨,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做,我们夫妇二人自会在旁护法,保你无虞。”

李卫一听,心中暗自冷笑,这赵家夫妇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既想借助自己的生辰之气启动油灯,又想让自己承担风险。

哼,我李卫岂是任人摆布之辈?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密室角落里放着一盏普通的油灯,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他走到那盏油灯前,拿起它,说道:“姐夫啊,我看这盏油灯也挺不错的,不如就用它来试试吧。”

赵家夫妇一听,顿时脸色大变,忙道:“不可不可,这盏油灯乃是凡物,怎能与我们的宝物相提并论?

你还是用那盏祖传的油灯吧。”

李卫却笑道:“姐夫啊,你们不是说这油灯有着神奇的力量吗?

那为何不能用这盏凡物来试试呢?

万一成功了,岂不是省去了许多麻烦?”

赵家夫妇一听,顿时语塞,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就在这时,李卫突然将手中的油灯猛地往地上一摔,只听“啪”的一声,那油灯顿时摔得粉碎,灯油四溅,燃起了一片火海。

赵家夫妇见状,大惊失色,忙运起法力,想要扑灭火焰。

然而,那火焰却像是有了生命一般,越烧越旺,将整个密室都吞没了。

李卫趁机趁机冲出了密室,一路狂奔,逃出了赵家庄。

他一口气跑出了好几里地,才敢停下脚步,回头一看,只见赵家庄的方向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李卫心中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机智过人,打翻了那盏油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他转念一想,这赵家夫妇既是道家弟子,又为何会被一盏油灯所困?

莫非这油灯背后还有什么更大的秘密?

李卫心中疑惑不解,决定回去找翠花问个明白。

然而,当他回到柳河镇时,却发现家中已是人去楼空,翠花不知何时已不见了踪影。

李卫心中大惊,忙四处打听,却无人知晓翠花的下落。

李卫心中一阵绝望,难道翠花也被那赵家夫妇抓走了?

还是她知道了什么秘密,故意躲着自己?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镇上的老道士张三丰。

张三丰是镇上唯一的道士,据说他法力高强,精通各种法术。

李卫决定去找他问问,看他是否知道些什么。

于是,李卫便来到了张三丰的道观。

那道观坐落在镇东的一座小山上,周围绿树环绕,清幽雅致。

李卫进了道观,只见张三丰正坐在院中打坐,闭目凝神,呼吸绵长。

李卫不敢打扰,在一旁静静地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张三丰才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了李卫。

“哟,这不是李卫吗?

咋这时候来我这道观了?”张三丰笑眯眯地问道。

李卫见张三丰开了口,忙上前说道:“道长啊,您可得帮帮我啊,我遇到了大麻烦了。”

张三丰一听,眉头微皱,说道:“莫急莫急,慢慢道来,究竟发生了何事?”

于是,李卫便将赵家庄赴宴,见到妻姐夫妇诡异笑容,打翻油灯逃过一劫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三丰。

张三丰听完,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你小子这回可是惹上大麻烦了。”张三丰叹了口气说道。

李卫一听,心中更是惊恐,忙问道:“道长,这话从何说起啊?”

张三丰站起身来,在院中来回踱步,说道:“那赵家夫妇可不是一般的道家弟子,他们乃是修炼邪术的魔头。

那盏油灯,更不是一般的宝物,而是邪派至宝‘幽冥灯’。

此灯一旦点燃,便能吞噬人的魂魄,增长邪魔的修为。

你小子能逃过一劫,实属万幸啊。”

李卫一听,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问道:“道长,那翠花她……她会不会也被那赵家夫妇抓走了?”

张三丰摇了摇头,说道:“这我也说不准,不过,以那赵家夫妇的行事作风,你妻子怕是凶多吉少啊。”

李卫一听,心中悲痛欲绝,忙跪下求道:“道长,求您一定要救救翠花啊,她可是我的娘子啊。”

张三丰忙扶起李卫,说道:“你先别哭,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吗?

要救你娘子,咱们还得从那盏幽冥灯入手。”

李卫一听,忙问道:“道长,您有啥办法?”

张三丰沉吟片刻,说道:“那幽冥灯既然是邪派至宝,必然有它的克星。

我这道观里有一件宝物,名叫‘乾坤镜’,此镜能照出世间万物的本源,也许能找到克制幽冥灯的办法。”

李卫一听,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忙说道:“道长,那咱们赶紧去试试吧。”

于是,张三丰便带着李卫来到了道观的后院,只见一座凉亭下,摆放着一面古镜,镜身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纹路,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这就是乾坤镜了。”张三丰说道,“你小子站稳了,我这就启动它。”

说着,张三丰便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

只见那乾坤镜突然光芒大放,镜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正是那赵家庄的密室,赵家夫妇正围着幽冥灯,面露狰狞之色。

“果然,你娘子被他们抓来了。”张三丰指着镜中的一幅画面说道。

李卫一看,只见翠花被绑在一张椅子上,脸色苍白,双眼紧闭,显然已昏迷不醒。

李卫心中悲痛欲绝,忙求道:“道长,咱们赶紧救救她吧。”

张三丰点了点头,说道:“你小子别急,我这就去找那赵家夫妇算账。”

说着,张三丰便站起身来,拿起一把宝剑,就要往外走。

李卫忙也跟了上去,说道:“道长,我跟你一起去。”

张三丰回头看了李卫一眼,说道:“你小子去了也是送死,还是留在这道观里吧。”

李卫一听,心中不甘,却也知道张三丰说得有理,自己去了只会添乱。

于是,他便留在了道观里,焦急地等待着张三丰的消息。

这一等,便是整整一夜。

直到第二天早上,张三丰才带着昏迷不醒的翠花回到了道观。

李卫一见翠花,忙上前抱住她,泪水夺眶而出。

“道长,您真是我的大恩人啊。”李卫感激涕零地说道。

张三丰却摆了摆手,说道:“你小子先别谢我,你娘子虽然救回来了,但那幽冥灯的事还没完呢。”

李卫一听,心中又是一紧,忙问道:“道长,那幽冥灯究竟该咋办啊?”

张三丰沉吟片刻,说道:“要彻底消灭那幽冥灯,咱们还得去找一个人。”

“谁?”李卫忙问道。

“天池圣母。”张三丰说道,“天池圣母乃是正道至尊,法力无边,她定有办法消灭那幽冥灯。”

李卫一听,心中顿时又燃起了希望,忙说道:“道长,那咱们赶紧去找天池圣母吧。”

于是,张三丰便带着李卫和翠花,踏上了前往天池的路。

这一路山高水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池边。

只见天池碧波荡漾,云雾缭绕,仙气渺渺。

张三丰上前几步,高声喊道:“天池圣母在上,弟子张三丰求见。”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天池水面上泛起一阵涟漪,一位身着白衣,头戴玉冠的仙子缓缓升起,正是天池圣母。

“何事求见?”天池圣母问道,声音宛如天籁。

张三丰忙将赵家夫妇修炼邪术,炼制幽冥灯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天池圣母。

天池圣母听完,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那幽冥灯,乃是我当年封印在冥界的邪物,不知何时被那赵家夫妇盗走,竟酿成了如此大祸。”天池圣母说道,“你二人速速带我去那赵家庄,我要亲自消灭那幽冥灯。”

于是,张三丰便带着李卫和翠花,跟着天池圣母来到了赵家庄。

只见赵家庄已是一片废墟,那赵家夫妇已不见踪影,想必是畏罪潜逃了。

天池圣母在空中一挥衣袖,只见一道金光闪过,那幽冥灯便从废墟中飞了出来,落在了她的手中。

天池圣母手持幽冥灯,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灯中的邪气渐渐消散,最终化为一缕青烟,飘散在空中。

天池圣母将幽冥灯抛入天池,只见那灯瞬间沉入水底,再也浮不上来。

“邪物已除,你们二人也可以安心回家了。”天池圣母说道。

李卫和翠花一听,忙跪在地上,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圣母大恩大德。”

天池圣母微微一笑,说道:“你二人日后要行善积德,切莫再被邪魔所惑。”

说完,天池圣母便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了空中。

李卫和翠花望着天池圣母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二人回到柳河镇,重建了家园,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李卫打制铜器的手艺更是越发精湛,远近闻名,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那赵家夫妇,据说被天池圣母消灭后,连魂魄都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这也算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了。

从此,李卫便时常告诫后人,要心怀善念,切莫被邪魔所惑,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而那盏幽冥灯的传说,也便成了柳河镇上一则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

李卫和翠花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柳河镇,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佳话。

李卫打制的铜器,因为沾染了天池圣母的仙气,更是成了镇上的宝贝,人们争相购买,希望能沾点仙气,保佑家人平安。

这天,李卫正在铜匠铺里忙碌,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探出头去一看,只见一群穿着华丽的人,正簇拥着一个年轻公子,朝着铜匠铺走来。

“妈呀,这是哪路神仙下凡了?”李卫心里嘀咕着,赶紧迎了上去。

那年轻公子,长得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一见李卫,便拱手说道:“听说李师傅手艺精湛,特来求一件铜器。”

李卫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忙说道:“公子客气了,不知公子想要啥样的铜器?”

那公子从怀里掏出一幅图纸,递给李卫。

李卫接过一看,只见图纸上画着一把精致的铜壶,壶身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要腾飞而起。

“妈呀,这可是个手艺活儿。”李卫心里暗惊,但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公子放心,我李卫定能打造出让公子满意的铜壶。”

那公子一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如此甚好,那在下就静候佳音了。”

说完,那公子便带着随从们离开了铜匠铺。

李卫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琢磨着这铜壶的来历。

他深知,能拿出如此图纸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卫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精心挑选材料,仔细雕琢每一个细节。

翠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劝李卫别太累了,但李卫却总说:“这可是咱家的荣幸啊,咱得好好把握。”

终于,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精雕细琢,那把铜壶终于打造完成。

李卫看着手中的铜壶,满意地点了点头。

只见那壶身光泽温润,龙凤图案更是栩栩如生,仿佛要破壶而出。

第二天,李卫便带着铜壶,来到了那公子指定的地方。

只见那里已经摆下了一桌酒席,那公子正等着他呢。

“妈呀,李师傅来了,快请坐。”那公子一见李卫,便热情地招呼道。

李卫坐下后,将铜壶递给了那公子。

那公子接过铜壶,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李师傅真是名不虚传啊,这铜壶简直就是艺术品。”那公子赞叹道。

李卫一听,心里美滋滋的,说道:“公子满意就好,那在下就告辞了。”

那公子却拦住了他,说道:“李师傅别急,今日在下设宴,就是为了感谢李师傅的。

咱们一起喝几杯吧。”

李卫一听,盛情难却,只好坐了下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那公子突然问道:“李师傅,不知这铜壶可有啥讲究?”

李卫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公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

他稳了稳心神,说道:“这铜壶嘛,也没啥特别的讲究,就是打制的时候得用心,得把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好。”

那公子一听,点了点头,说道:“李师傅说得对啊,做事就得用心,才能做出好东西来。”

说完,那公子便举起酒杯,跟李卫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李卫看着手中的酒杯,心里琢磨着这公子的话,总觉得他话里有话。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风吹过,只见那铜壶的壶盖微微晃动了一下。

那公子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李师傅,你这铜壶,可真是有灵性啊。”那公子说道。

李卫一听,心里更加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这公子究竟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那公子突然站起身来,说道:“李师傅,今日咱们就到这里吧,在下还有要事在身,先行告辞了。”

说完,那公子便带着随从们离开了。

李卫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到家中,李卫跟翠花说了这件事。

翠花一听,也觉得这事透着邪性。

她劝李卫别再管这事了,但李卫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第二天,李卫便带着铜壶,来到了张三丰的道观。

张三丰一见李卫,便笑着说道:“哟,这不是李卫吗?

咋这时候来我这道观了?”

李卫忙将昨天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三丰。

张三丰听完,眉头紧锁,说道:“这铜壶,怕是没那么简单啊。”

李卫一听,心里更加忐忑不安,忙问道:“道长,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张三丰沉吟片刻,说道:“那公子,怕是跟天池圣母有点渊源。

而这铜壶,怕是天池圣母留给后人的某种线索。”

李卫一听,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问道:“道长,那咱们该咋办啊?”

张三丰叹了口气,说道:“这事儿,怕是得你去趟天池了。”

李卫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

但一想到天池圣母的大恩大德,他便咬了咬牙,说道:“好,我去。”

于是,李卫便带着铜壶,踏上了前往天池的路。

这一路山高水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池边。

只见天池碧波荡漾,云雾缭绕,仙气渺渺。

李卫望着天池,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他深吸一口气,将铜壶高高举起,大声喊道:“天池圣母在上,李卫前来拜见。”

就在这时,只见天池水面上泛起一阵涟漪,一位身着白衣,头戴玉冠的仙子缓缓升起,正是天池圣母。

“李卫,你终于来了。”天池圣母说道。

李卫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忙跪在地上,说道:“圣母在上,李卫有罪,特来请罪。”

天池圣母微微一笑,说道:“你何罪之有?

你打造铜壶,用心良苦,我岂会不知?”

李卫一听,心中更加疑惑,忙问道:“那圣母为何要让那公子来找我?”

天池圣母叹了口气,说道:“那公子,乃是我天池的守护神转世。

他此番下山,是为了寻找一件能够镇压天池邪气的宝物。

而这铜壶,正是那件宝物。”

李卫一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打造的铜壶,竟然有如此重大的使命。

他忙将铜壶递给了天池圣母,说道:“圣母在上,这铜壶就交给您了。”

天池圣母接过铜壶,说道:“李卫,你此番立下大功,我定会好好奖赏你。”

说完,天池圣母便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了空中。

李卫望着天池圣母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他转身朝着回家的路走去,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不仅完成了天池圣母的使命,还为自己和家人赢得了无尽的荣耀和福泽。

从此,李卫的名字,便在柳河镇上流传得更加广泛了。

人们都说,他是天池圣母的福星,是他为柳河镇带来了无尽的福气和好运。

而那把铜壶,也成了柳河镇上的镇宝之一,被人们世代相传,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