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a704674f7522ec80c50eabb5d5c3fb.jpg)
图为法国巴黎街景。 (视觉中国)
近日,面对新一轮经济结构性改革推行在即与新年度财政预算法案持续难产,法国贝鲁政府在多党派矛盾难解与谈判胶着下,冒险复制前政府模式,在其任期内首次动用宪法条款强行通过财政预算案。虽然勉强过关,但是多重结构性矛盾、深水区痼疾依旧未解决,这显示出法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裂痕正持续加深,将使其后续改革面临更多挑战。
当地时间2月3日,因执政党联盟在国民议会不占优势,预计难以获得多数支持,法国总理贝鲁首次动用宪法第49条第3款,绕开国民议会投票强行通过了2025年法国财政预算草案及社会保障预算草案的第一部分。贝鲁表示,“任何国家都无法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运作,法国更是如此”。该草案旨在通过扩大对高收入家庭及大型企业征税、削减多部门开支等方式,将2025年法国公共赤字减少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4%,并事先经过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混合委员会谈判达成妥协共识。
贝鲁此举随即引发多党议员的强烈反对,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随即在国民议会提出对贝鲁政府的不信任案,并指责该预算草案“比前政府的计划更加紧缩,将对法国造成更大损害”。2月5日,相关不信任动议因未得到左翼社会党和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的支持而未获通过,意味着“贝鲁版”财政预算草案勉强过关。贝鲁随即再次启用宪法第49条第3款,直接通过了社会保障预算草案的部分内容,旨在逐步恢复社会保障基金账户平衡。对此,极左翼党派“不屈法国”表示将继续对政府发起不信任动议。
针对财政预算草案的“闯关成功”,法国舆论认为不可过于乐观,因为此次以“弹劾防御战”的方式勉强通过草案,更多显示的是民众、企业及地方政府对法国政局持续动荡严重冲击经济稳定的焦虑情绪,与法国政治格局进一步碎片化、割裂化的胶着困局,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无奈妥协”,各方始终没有凝聚真正的共识,相关草案只是各方不可调和矛盾下的“临时停火”,后续如频繁打开第49条第3款这一“潘多拉的盒子”,势必将面临反对派更加凶猛的弹劾攻势,持续牵制政府资源、增加协调与斡旋成本,进而拖延亟待改革与推进的重要议题。
有法国经济学家认为,法国政坛当前存在的“逢动议必拉锯、逢表决必分化、逢强推必弹劾”的“怪相”,反映出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出现的深刻裂痕。
在政治上,法国国民议会目前由多个党派组成,没有任何一个党派占据绝对多数,且执政联盟在议会中处于相对弱势,使得像财政预算草案、社会保障预算草案等关乎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议题均面临议会层面的艰难平衡,这种割裂局面使政府不得不依赖宪法相关条款进行强行通过,进而诱发反对派弹劾、多党派攻讦等反噬效应。频繁动用第49条第3款不仅将引发广泛争议,并将被质疑是对民主与议会权力的削弱,进而对政治机制运行造成深远负面影响。
在经济层面,当前,法国正面临严峻的经济下行与财政失衡压力。法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法国经济增速为1.1%,国内需求有所放缓,投资也出现下降,而2025年法国经济增速将为0.9%,甚至有机构预测将仅为0.6%。同时,法国公共债务持续处于高位,远高于欧盟上限,面临减赤字与促增长的艰难平衡。另据法国劳工部最新统计,2024年四季度,法国A类失业人数即完全失业者环比增长3.9%,特别是25岁以下的A类失业者环比增幅达8.5%,且2025年中期法国失业率将攀升至7.6%,政治的不确定性正持续传导至经济与就业领域。
在社会层面,政府削减福利、增加税收等措施正不断引发中低收入群体的不满,左翼党派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和福利,而极右翼则主张控制移民并减少对欧盟的财政贡献,但两者均与政府重整财政的目标产生冲突,并引发各自支持民众的民意割裂,加剧民众不满情绪与对政府的疏离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助长了民粹主义倾向。
有法国经济学家感叹,无论如何,法国议会领域的“潘多拉魔盒”都已打开。一时的强行通行,远不如建立在广泛民意支持与党派最大共识基础上的法案来得扎实与稳固。这需要切实从民众的真正诉求出发,脚踏实地立足破解结构性难题,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各政治党派搁置争议,从更加立足长远、更加贴近民生、更加凝聚共识的角度共谋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