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晓菲报道 你身边有过这样的情况吗?原本性格内敛、生活规律的人,突然就像变了个人:开始频繁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一晚上赶好几个场子;不停地购买昂贵奢侈品,花钱如流水;说话语速极快,想法天马行空;常常半夜还毫无睡意,精神亢奋。可没过多久,又陷入长时间的低落,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对工作和社交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世的念头。其实,这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表现。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消除误解与歧视。为了揭开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秘面纱,记者采访了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的杨冠华主任。
杨冠华主任介绍道,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两极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交替经历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时,会出现情绪高涨、易激惹、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语速加快、注意力分散、自我评价过高、参与高风险活动等表现。抑郁发作时,常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乏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典型发作,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增加了诊断难度的,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杨主任建议,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若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
谈及病因,杨主任表示,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都有影响。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此外,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与发病有关,一些负性事件如生活的重大变故、长期压力等都可能增加本病本的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能显著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如慢跑、瑜伽、游泳等,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韧性。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无法攻克,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定期复诊,察觉异常及时求助,给予积极关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就会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希望,冲破情绪的阴霾,拥抱生活的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