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奇石表面“图”的召唤力
三、玩石人之所以能够与奇石表面构图的产生共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与之一脉的缘故。
这种精神“一脉”,它首先是通过世世代代的积淀,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保存在某一个民族的每一个同胞的心灵中。比如,长江筋脉
图24-6 《禅修》 长江筋脉石 25*8*31厘米 吕沛霖 藏
石《禅修》(见图24-6),该奇石表面的“筋脉”所形成的图案表现了“佛”的有关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意识存在于每一个信“佛”的玩石人的心灵中。
同时,玩石人与奇石表面构图之“精神一脉”,还因为那是后天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造成的。比如长江筋脉石《禅修》,它表面的水墨色是其背景。在这个背景上,右边的那块“椭圆形”的白色筋脉呈现出了“J”形状,这个“J”形状由于顶部展现为半圆形,因而使得它的形态像是正处于“禅修”状态的“佛陀”。显然,这种“禅修”状态,它会让每一位佛陀与之产生共鸣,也会让每一位玩石人与之产生心灵共振。显然,这种共鸣,这种共振,它们是玩石人与奇石表面构图之“精神一脉”的最好注释。
当然,长江筋脉石《禅修》之表面佛陀眼睛处,那条往右上方的抛物线一样的白色筋脉,佛陀手中往右上方的抛物线一样的白色筋脉和往左上方的抛物线一样的白色筋脉,以及该石表面左部的那条粗细不等的上下方向的白色筋脉,它们像不像中国书法的线条那样,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③。因此,该长江筋脉石《禅修》之表面的那些线条形状的白色筋脉,它们就像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著作《美学与意境》中所认为的那样,中国的笔墨,中国的书法的传统,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这一点就有艺术性。
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玩石人也可以运用书法方面的这个“精神一脉”来选择、欣赏奇石表面“筋脉”构图的艺术性。
《石道》(1-4卷)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