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但能世袭罔替的,不过一人而已

小侠客笔记本 2025-02-01 00:37:11

清代汉人仅有五人获封公爵,但能世袭罔替的,不过一人而已

同治三年七月,天京陷落,清军扬眉吐气,14年太平战乱终于平息。这一捷报不仅让清朝上下欢呼雀跃,慈禧太后也忙不迭地下旨嘉奖功臣。曾国藩作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头号功臣,获得了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的荣耀,头上也多了一朵娇艳的双眼花翎。按理说,曾国藩的功劳足够封郡王,毕竟咸丰在世时还曾允诺“克金陵者封王”,只是朝廷最终仍未授以王爵,不甚厚待。不过,这可以理解,大清从乾隆起便几无汉人封公,就连公爵也罕见。探究清代,汉人封公可谓难上加难,能将爵位传给子孙者更是凤毛麟角。

黄梧是福建漳州人,原为郑成功部下,镇守海澄,顺治十三年归清,被封海澄公,他率部继续驻守旧地。顺治、康熙初年,黄梧屡立战功,还劝降不少郑氏旧部,为清廷一统中原效力颇多。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康熙即位大赦,各路前明余部受封爵,黄梧不满自己未得世袭罔替之位,上奏请行。康熙下旨晋其爵至一等,准袭12次,亦即世袭罔替。黄梧死后,其子黄芳度承袭一等公,可惜一年多后黄芳度即为郑经部所杀,家族没有生还者。康熙下旨赠黄芳度郡王衔,黄梧兄之子黄芳世承袭一等海澄公,爵位一直沿袭至清末。

陈福陕西榆林人,前明武举出身,顺治朝时主要在陕西、四川两地协同清军镇压农民军余部,步步高升至陕西提督。康熙年间平定三藩时,陈福抗击王辅臣,因军饷匮乏致使军中倒戈,被参将所杀。康熙念其功,高赠三等公,其子承袭三等子,准袭九次。乾隆皇帝又下令,陈福子孙袭满可获恩骑尉世袭罔替。

承恩公白文选陕西吴堡人,早年从张献忠,后随李定国、孙可望抗清,顺治十八年归降清廷。康熙元年获封承恩公。清代承恩公虽不及一般公爵,却也非世袭,但白文选死后,其子降级承袭侯爵,第三代便再无封赏。

郑克爽名声在外,继其父郑经后为延平王,实权在冯锡范手中。康熙二十二年澎湖海战施琅大败刘国轩后,郑克爽等人投降清廷,被送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封为海澄公。然而封赏后,郑克爽一直在监视下度日,战战兢兢,他死后海澄公爵被撤亦无后续。

清朝名将岳钟琪四川成都人,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剽悍大将。康熙晚年随王胤禵平定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之乱,因功升至四川提督。雍正二年随年羹尧在青海平叛罗卜藏丹津之乱,战后晋升三等威信公,太子太保。年羹尧失势后,岳钟琪因与噶尔丹策零交战惨败,加之与鄂尔泰不和,被雍正削公爵,后因罪贬为庶人。直至乾隆十三年朝廷平叛大金川受挫,方又启用这位闲居十余年的老将,再多次获功。乾隆十九年病逝,乾隆帝赐谥襄勤,终未再封其子孙。

浙江仁和人孙士毅,乾隆朝著名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虽为文官,却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台湾林爽文起义后,孙士毅协同福康安剿灭获封,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乾隆五十三、五十六年间再立军功,最终被赠一等谋勇公。虽与和珅关系紧密,但在和珅倒台时孙士毅也受波及,一等公爵被夺,家族恢复原籍。

清代自康熙后期起,汉人封公且传世的事例极罕,世袭罔替者更是一人独享成为美谈。大清在治内用人时,保持了对汉人的严格控制,即使封爵者,亦多不会善终。虽生衍圣公孔氏家族世代沿袭,这早在宋代尊封,与此属不同范畴。#视界频道激励计划#

1 阅读:2223
小侠客笔记本

小侠客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