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中东局势越是剑拔弩张,以色列成为众矢之的的趋势便愈发凸显。
尤其是,近期以色列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营地一事不断发酵,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抗议和不满。
13日,联黎部队的40个派遣国发表联合声明,对联黎部队遇袭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并重申全力支持联黎部队的任务与活动,为黎巴嫩南部和中东地区带来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很显然,40国联手向以色列施压,以色列这回的确是惹下众怒了。更重要的是,这份联合声明中提到,40国将继续支持联黎部队的行动,意味着联黎部队将不会轻易从黎巴嫩南部撤离。
尽管,目前以色列尚未对袭击联黎部队一事做出回应和解释,但13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发表声明,敦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立即从危险地带撤离联黎部队”。
并且,在近期联黎部队遇袭过程中,已经有至少5名维和人员受伤了。
结合这些情况来看,以色列袭击联黎部队的主要目的之一,很可能就是促使联黎部队离开黎南部地区,以便以军大部队对黎南部发起地面进攻。
如此一来,若以色列为了“打跑”联黎部队而继续发动袭击,很可能遭到更多势力的施压与谴责,即便以色列背后有美国支持,处境也将不容乐观。
更糟糕的是,关键时刻,以色列还收到了2条坏消息,或令美国倍感压力。
消息一,又一国和以色列“断交”了,以色列或成孤家寡人?
12日,尼加拉瓜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断绝与以色列政府的所有外交关系,并重申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决议,停止对巴勒斯坦人、黎巴嫩人民的袭击。
对此,以色列并未做出任何回应,美国也处于“失声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尼加拉瓜并非第一个与以色列断交的国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这之前,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都纷纷宣布与以色列“断交”。并且,土耳其日前也表示,未来可能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但这一决定必须由多个国家同时做出,才能达到更有力的效果,而在这之前,土耳其已经撤回了所有驻以色列的外交官。
言下之意,土耳其不仅准备与以色列“断交”,还准备联合其他国家一起与以“断交”。
因此,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若以色列继续对加沙、黎巴嫩等地发动袭击,招致更多势力的不满,其距离“孤家寡人”的处境也将越来越近。
然而,正当尼加拉瓜与以色列“断交”之际,伊朗也突然出招了。
消息二,伊朗准备“退群”并重走“拥核之路”,这回轮到美以紧张了。
12日,伊朗方面宣布,该国正在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前伊朗议会正在对此展开讨论。
几乎同时,《德黑兰时报》报道称,考虑到以色列准备袭击伊朗,多名伊朗议员已经开始致信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呼吁迅速推动核武器的研发。
言下之意,伊朗不仅在考虑“退群”、解除核限制,还准备迅速转入研发核武的拥核之路。
对此,美国和以色列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要知道,自从美国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便恢复了核开发活动,如今距离拥核,实际仅剩“一步之遥”了。
因此,一旦伊朗“退群”,并决心走出那一步,那拥核或将很快到来。
更要注意,伊朗目前已经拥有了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一旦拥有核弹头,二者相结合,那将对美国和以色列构成巨大的威胁。
毕竟,美国至今还没有高超音速导弹,要想进行拦截或帮以色列拦截伊朗空袭,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眼下要想阻止伊朗迈出这重要一步,关键就在于以色列是否坚持要对伊朗实施打击。
目前,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就回击伊朗一事进行商讨,但还没有结果,而以色列此前放出风声,称准备袭击伊朗的石油设施与核设施。而伊朗则发出警告,任何针对伊朗基础设施或核设施的打击都将引发伊朗全力反击。
伊朗还强调,该国不寻求与以色列、美国的全面冲突,但也不害怕战争。
可见,若美以两国持续施压伊朗,局面很可能走向失控。
最后,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1,眼下,中东局势已然充满混乱与动荡,但种种迹象表明,更大的混乱风暴正在向中东袭来。
一方面,以色列对黎巴嫩、加沙的袭击还在持续,如今又牵扯到了联合国,一旦局势失控,战火可能全面升腾。
另一方面,除了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武装之外,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武装等势力也在不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正处于“多线作战”的情况之下,若局面进一步升级,很可能大半个中东都将卷入战火。
2,中东局势持续至今,在美国没有明确制止以色列的情况下,显然谁也无法让以色列尽快停火。
尤其是,近日美媒又披露了美国可能向以色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而帮助以色列抵御空袭的消息,再次引发外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
而这也再次表明,美国虽然嘴上在呼吁缓和局势,但实际在做的,却都是加剧事态升级、给紧张局势煽风点火的举动。
可见,若美国一天不收手,那么以色列也不会轻易停手。
3,还是那句话吧,战争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带来苦难和动荡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以色列空袭加沙、黎巴嫩,令无数平民流离失所之际,以色列本土也在遭受打击,大批以色列民众不得不被迫撤离、前往避难所躲避战火。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以色列确实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