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国轩高科锂电材料项目迎来新进展。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3月10日发布了《关于合肥国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文件显示,项目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乳泉路北侧、龙兴大道以东,合肥国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由国轩高科子公司合肥国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建。拟对现有年产2万吨负极材料生产线进行改建,配套理化分析及负极材料研发实验室,新增进料输送器、回转炉、微波消解仪等生产及检测设备。

据了解,负极材料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在锂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产能方面,国轩高科布局了肥东基地(合肥国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乌海基地(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美国密歇根州正负极材料基地。
其中,肥东基地是公司的重要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5亿元。该项目专注于汽车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的加工制造,涵盖电池回收、负极材料、电解液及功能材料等多个关键环节,致力于构建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
乌海基地打造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该项目计划分四期建设,一期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工厂部分车间已开始试生产,实现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二、三、四期将建设年产30万吨负极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每年近200亿元的规模产值。
美国密歇根洲电池正负极材料工厂是完善北美地区产业链、保障北美地区锂电池生产供给安全的重要一环。项目投资金额约为23.64亿美元,将建设一座电池正极材料工厂,年产能15万吨;项目还将建设两个生产电池负极材料的工厂,建成后产能将达到每年5万吨。
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这不仅有利于支撑其2025年实现100GWh电池产能20%国内市场份额的战略规划,还将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实现204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在技术方面,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临近,国轩高科也已经开始推进硅基负极的研发生产。
就在去年年底,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摘要显示,该负极材料的主体材料为锡掺杂的预镁氧化亚硅,在所述主体材料表面依次包覆碳层、二硫化钼掺杂的聚苯硫醚包覆层。
截至目前,国轩高科在中国、欧洲、非洲、美洲等已初步形成全球布局,从研发、制造、销售再到电池回收,构建了一体化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