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分局官方微博@北京公交警方 4月19日通报:
近日,有网民反映在地铁5号线发生一起乘客辱骂他人情况。经查,2025年4月17日18时许,在地铁5号线从和平里北街站向张自忠路站列车上,违法行为人赵某峰(男,61岁)因座位问题,与邻座两位乘客产生纠纷,期间多次辱骂对方“跟要饭的似的”之类的话,扰乱乘车秩序,后被其他乘客劝开。目前,北京公交警方已依法对赵某峰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六旬男子因邻座乘客衣服沾灰,竟口出恶言“跟要饭的似的”,在公共空间上演了长达数分钟的辱骂闹剧。这场因一粒尘埃引发的风暴,不仅暴露了个别人文明底线的塌方,更将公共空间中的戾气与傲慢撕开展示无遗。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将“在公共场所辱骂他人”列入禁止条款,但总有人抱着“骂人不犯法”的侥幸心理。当警方依法对赵某峰作出行政拘留处罚时,公众拍手称快的背后,是对“文明有价,失德必究”社会共识的强烈共鸣。
赵某峰辱骂事件中,触发冲突的不过是邻座乘客衣襟上的些许灰尘,这种近乎偏执的“洁癖”,实则是将公共空间私有化的心理投射,把地铁车厢当作自家客厅,把陌生乘客视为需要服从自己标准的“闯入者”。
围观者的沉默往往助长了这些人的嚣张气焰,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普遍心态,个别跋扈者便愈发肆无忌惮,最终演化成这场“灰尘审判”的荒诞剧。但是此事件不同,旁边一位乘客勇敢站出来质问骂人者:“你为什么骂人?”当赵某峰持续输出污言秽语时,车厢里响起“别骂了”“有完没完”的呵斥声。
这种集体声讨,与深圳地铁“正义阿姨”怒斥猥琐男、成都公交乘客合力制止扒手等事件一脉相承,构成公民社会的“免疫系统”。监控镜头记录下的群起抵制,恰是现代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赵某峰被行拘的处罚结果,是对“骂人成本低”错误认知的强力纠偏,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公然侮辱他人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北京公交警方的快速处置,彰显了法律绝非“摆设”的威严。这让人想起2022年上海地铁“吐痰辱骂案”,当事人因侮辱他人被行拘五日,法律始终在为文明底线筑牢防线。
地铁车厢的金属扶手可以每日消毒,但人心的文明底色更需时时擦拭,赵某峰被拘的结局,既是对失德者的当头棒喝,也是对守礼者的鼓舞激励。
赵某峰的行政拘留通知书,应当成为悬挂在每个乘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日均运送千万人次的地下铁里,我们既要警惕“座位焦虑”催生的语言暴力,也要珍视其他乘客劝解时闪耀的人性之光。地铁跑得快,但只有法治与文明的共轨,才能让每个乘客都体面地抵达终点。
当我们为警方果断执法叫好时,更该反躬自省:是否也曾因琐事心生戾气?是否在某个瞬间忘记了对陌生人的基本尊重?因为,真正的文明社会,不在于地上一尘不染,而在于心中常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