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红楼梦为什么称之为“红学”?

子靖观察 2023-02-02 11:53:0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为政》,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主要讲的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更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之中,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孔子

对于现如今嘈杂的社会,读书难,做学问更难,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咱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么,为什么没有衍生出“水学”?“西学”?“三学”?,偏偏《红楼梦》衍生出了“红学”?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红楼梦为什么称之为红学呢?

近代红学,往往是一种史学研究,而“红学“一词,早在嘉庆、道光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据均耀《慈竹居零墨》记载,清末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

有人问他“在研究什么经书呢?”

他对人家说:“我所研究的“经书”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因为在繁体字中的“經”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红”字。

会稽刻石《经》

这个小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不久,“红学”一词就约定成俗,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名称。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在红楼梦的手抄本中,脂砚斋和畸笏叟就是最早的《红楼梦》评批家了。

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的家事、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更为读者提供珍贵的线索,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由于《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其热闹程度已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

而因红学产生的政治风波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个话题,我会单独列出一期,和各位娓娓道来。

“红学”到了民国初年,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究。

胡适

自1921年,胡适所写的考证《红楼梦》的文章,初步证实了作者为曹雪芹,提出了“自传说”,从此,《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与清代考据学以及民初的《整理国故》汇合起来,至今“红学”研究已汗牛充栋,人们把五四运动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以至于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引派、考证派、解梦派、辨伪派等等,诸如此类流派。

“红学”的概念本来就是很清楚的,一般认为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以及《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红学”。

周汝昌

然而,作为“红学”泰斗的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批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你们觉得呢?

欢迎各位留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共同学习哦。

我是子靖,下期见。

1 阅读:9
子靖观察

子靖观察

古人云:文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