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杂交突变,对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有何方向上的影响?

啰嗦翔子和你谈 2024-05-27 02:35:54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欧阳修在他官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曾是钱惟演的幕僚,他在洛阳度过了四个春天(1031-1034)1034年。

刚离开洛阳不久,他创作了《洛阳牡丹记》,记录他在那里关于牡丹的见闻,在11世纪(以及此后的若干世纪里)人们都普遍认为洛阳的牡丹甲天下。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欧阳修试图用他的文章来介绍洛阳城里的奇异花朵。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作了一个总的介绍,列出二十四个洛阳牡丹的品种;第二,解释各个品种的名称;第三,描述各地关于牡丹的风俗。

和别的植物不同的是,无论是通过天然还是人工的刃法,牡丹因其遗传的多样性而能轻易变异,衍生更多的品种,每一个品种的花朵都独具特色,在颜色、瓣数、形状和香味方面各有差异。

参考资料

欧阳修时代的园艺家们的嫁接等实践技术非常先进,了解品种应怎样杂交和突变,从而培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牡丹。

其中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千叶”的品种,它的雄蕊被转变成花瓣,单独的一朵花可以具有厚厚的几百片花瓣。

欧阳修列举了二十四种最负盛名的洛阳牡丹,但他的名单是不详尽的,他曾经看到过超过九十种的名单。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的短名单在若干年后就过时了,每年春天人们都在不断地索求新的更惊人的花朵,所以品种改变的速度非常之快。

欧阳修的文章的第二部分解释了二十四个品种的名称来源,大部分是得自于他们独特的颜色或形状(比如鹤翎红、九蕊真珠),或者是跟培育的主人有关(比如牛家黄)。

第三部分描述了该地关于牡丹的习俗和传说,从园艺专家的高价收购到培育技术,无所不包,以下是从中摘录的内容:

接时须用社后重阳前,过此不堪矣。花之木去地五七寸许截之,乃接,以泥封裹,用软土拥之,……此医花之法也。乌贼鱼骨以针花树,入其肤,花辄死。此花之忌也。

这些作品在欧阳修的文集中显得很特别,无论何种主题,要想在他的文集中找到对物质世界如此关注的文章是很难的。

有关园丁的学问

对于园艺文化中技术层面的关注也是很少见的,通常士人阶层会避免表现出他们具有如此专门的实践类知识,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合宜的。

与欧阳修同等地位的人,唯一乐于展现的是跟精英与经典的学问有关的传统知识,而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学问是园丁的学问,而园丁阶层的人在欧阳修的世界里没有地位。

即使是这样,欧阳修仍然对此付出极大的热情,他非常急切地传达他所学到的关于如何有效地培育植物的每一点知识,他的确懂得不少。

在开头的概述部分,欧阳修充分肯定了洛阳牡丹的优点,这些优点是中国其他地区的牡丹所不具备的。

参考资料

他反复强调,连外地种牡丹的人都认为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时候,这说明他自己也是认可这一点的。

他还提到洛阳当地人特有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方式,当他们提到其他花卉的时候,他们会冠以具体的名字,比如“绯桃”“瑞莲”等等。

但是他们提到牡丹的时候,就直接用“花”这个字,欧阳修总结道:“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

他认为这表明了洛阳人多么喜欢和珍惜牡丹,很明显,欧阳修自己也接受了洛阳人对于牡丹的态度。

在文章的开头一段之后,欧阳修迅速转换了话题和语气,他提出了关于美的理论,并试图解释为什么洛阳牡丹这么特别。他说:

说者多言洛阳于二河间,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此亦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瘿木拥肿者,窃独钟其美而见幸于人焉!

随即,欧阳修的主题又突然一转,描述了自己为何在洛阳待了四年,而逐渐熟悉了牡丹,欧阳修用了很多文字来解释洛阳为何拥有这么美的花朵,并用自己的观点推翻了人们之前的看法,尽管他的解释看起来有点奇怪。

美和气之偏病的联系

他把美同物气之偏病联系起来,这绝对是最偏离正统的美学理论,传统的看法认为美通常来自于中正平和之气,而非气的分配不均。

的确,有时候人们用“气之偏”来描述生物的区别,但那是就“偏”的中性意义而言,并没有把它跟病联系在一起。

而“气之病”通常指事物的本质发生了变异,因此,一星之陨,一泉之绝,一般都用“气之病”来形容。

通常的看法是,生命力与有机体的健康或美之间,后者是前者的直接结果,就像柳宗元所说的,贞松产于岩岭乃“和气之发也”。

在确定了气之偏病跟美的关联之后,欧阳修又寻找有力的证据证明花的“灾”和“妖”之间的区别。

他主要的看法是,花虽然妖艳有瑕疵,但却是无害的,有意思的是,欧阳修在这里对“妖”个概念作了刻意的曲解。

他坚称“妖”跟灾害无关,这跟该字的常用意义不一样,史书中充满了大量的例证表明被称作“妖”的怪兽和灾异现象的确伤害老百姓,会导致大的灾难。

“妖”意味着“对人的引诱和迷惑”,经常用来指女性的美,很明显跟欧阳修在这里使用的意义有关。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个词通常的含义是女性的妖艳是十分危险的,这样一来,欧阳修的说法就很牵强了。

他似乎有意要包含两层意思,即:牡丹虽然是妖艳的,却没有害处,问题在于他所用的词汇本身不具备这种双重性。

欧阳修突然脱离正题,转而讨论牡丹的生理学和宇宙学元气论,而后又很快地结束这个话题,可以看作是他的一种妥协,借此调和他所讨论的主题本身潜在的矛盾。

正如先前引用的唐代文献所表明的,人们对牡丹的普遍的狂热被士大夫阶层谴责为幼稚或疯狂。

跟梅和菊不同的是,牡丹缺乏一种诠释学上的传统使它易于为士人所接受,欧阳修几乎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去为牡丹树立一种新的观念和形象。

不过他却急于表现他广博的栽培知识,这是他矛盾的症结所在,他的解决办法是在论述中尽早承认牡丹天生的宇宙学元气论上的缺陷,尽管他所包含的意思超越了宇宙学元气论。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论欧阳修的牡丹情结》宋晓倩。

【2】中国知网——《宋代文人的博物理性世界——以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为中心的探讨》柯丽玉。

0 阅读:9
啰嗦翔子和你谈

啰嗦翔子和你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