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赵露思的名字再度霸榜热搜,但这次无关作品,而是因为一场“劝退”风波。
她以抑郁症康复者身份推出的定制综艺《小小的勇气》刚开播,一句“生病前每天只能睡2小时”却让评论区瞬间沦陷,满屏“退圈吧,回家吧好吗?”
的呼声。
这场舆论风暴背后,究竟是网友的“无情”,还是明星与普通人之间的“共情鸿沟”?
赵露思的新综艺《小小的勇气》本是她大病初愈后的“转型之作”。
节目中,她素颜下乡探访非遗文化,与山区儿童互动,试图通过公益实现自我疗愈。
,当她在镜头前提到“生病前每天仅睡2小时”时,网友的怒火被点燃。
评论区迅速被“日入百万的明星卖惨”“退圈就能睡饱”等嘲讽淹没。
争议的核心在于“共情失衡”。
一方面,赵露思的粉丝心疼她曾因高压工作患上分离式转化障碍(需轮椅出行、体重骤降至36.9公斤);但更多网友认为,明星的高收入与社会资源已远超普通人承受范围,“月薪三千共情日薪百万”成最大痛点。
此外,她近期“全平台取关同行”“坚持自化妆容遭质疑”等争议行为,也让舆论天平倾斜。
赵露思的遭遇并非孤例。
近年来,公众对明星“诉苦”的容忍度急剧下降。
李佳琦“不够努力”翻车、208万日薪梗的流行,均折射出普通人对明星特权群体的抵触。
而赵露思此前被曝“对助理冷暴力”“剧组爆粗口”等黑历史,更让她的“脆弱人设”显得矛盾——既想展示真实,又被质疑利用病情博同情。
面对争议,赵露思选择“外耗”反击:挂黑粉、取关所有人、坚持自我风格。
这种“黑化”虽释放了情绪,却陷入恶性循环——病情未缓解,路人缘下滑,讨论度越高,负面评价越汹涌。
她的团队试图通过公益综艺重塑形象,但节目未播先火的营销感,反而加剧了公众的逆反心理。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明星职业特性与公众期待的冲突。
网友要求艺人“既真实又完美,既敬业又低调”,而赵露思的案例暴露了流量时代的悖论:越试图展现脆弱,越容易被反噬。
或许如她所言,“信仰、勇气和工作”是人生关键词,但若无法用业务能力打破争议,所有“勇气”都可能被解读为“炒作”。
你怎么看赵露思被劝退圈?
是支持明星赚那么多不该诉苦,还是反对认为生病需要被理解,亦或是中立但希望她用作品说话?
评论区等你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