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在缅北逃亡了350年的“中国人”

白发渔樵江渚上 2023-12-01 10:02:34

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的果敢紧邻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双方仅有百米之遥。20万的总人口中,果敢族占了近90%。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官兵。

作为华夏遗族的“果敢族”,在350年的历史中,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逃亡。

“我们不是汉人,也不是缅甸人,我们是果敢人。”

这是今天生活在缅北果敢地区大多数人的身份认同。但如果追溯果他们的源头就会发现,果敢人的“根”在中国,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实际是中国的汉人。

如果你走在果敢老街会发现,这里虽然隶属缅甸,但却通行人民币,通用语言是汉语的西南官话,街道牌匾也几乎都是中文。

果敢地区全称是“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果敢(Kokang)是掸族语,“果”意为“九”,“敢”意为“户口”,是指古代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

缅甸政府对部分果敢人“另眼看待”,在身份证背面特意注明:“持证人不属于本国国民,也不能作为出入缅甸军政府管辖区的有效证明。”没有身份,没有护照,没有国籍,他们就只能在果敢周围一带的有限地域活动。

果敢小城

一切都要从李自成攻陷北京说起。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南明建立。清兵入关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为逃避清兵追杀,带着上千汉族追随者,于1659年从云南逃入缅甸。三年后,在清朝平西王吴三桂逼迫下,缅甸王交出永历帝,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但跟随永历帝入缅的汉人,则留在麻栗坝一带。这部分明代遗民大多属职业军人,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自此一个汉人政权崛起于缅北高原,形成了今天果敢特区的雏型。这一时期的果敢人还包括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

在昆明的明永历帝殉国纪念碑

永历帝事件过后不久,清朝雍正皇帝为了更好的控制该地,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一杨姓将领为土司世守其地。但毕竟鞭长莫及,杨姓土司逐渐对该地形成了实际控制权,他们不臣服清朝皇帝,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自我封闭了几百年。

直到英国人到来打破了这一平衡。

1852年,英国殖民者侵占缅甸,中国开始失去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

英国人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罂粟生长,派人传授种植技术,并指定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缅甸的毒品生意由此而来。

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订立《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勘边定界后,果敢正式被划入英属缅甸。生活在果敢地区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

但果敢族并没有在政治上得到过承认。原先统治果敢的土司成为了英国人的“警卫”,他们带着英国人给的红布,在街上巡逻维护治安。

清政府与大英帝国勘界石碑

二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果敢人发现这是一个独立的好机会。当时杨氏土司后人杨文炳眼看果敢人深受日本伤害,就在当地组建了一支“自卫队”抵抗侵略。

1947年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因对缅甸抗日保土有功,杨文炳作为“果敢族”的代表参加了民族加盟缅甸联邦政府的签字仪式。

会议上,缅甸中央政府正式承认300年来不被接纳的果敢族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也被迫流落到果敢。至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等地。

在整个北金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

英国结束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后,缅甸就兴起了一种“大缅族主义”——即以缅族为民族主体的大民族主义,排斥以果敢族为主的其他少数民族。缅甸中央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少数民族的同化,这也是果敢地区乃至整个缅北战争不断的原因之一。1959年杨氏以和平结束土司制,放弃世袭权为代价,换来了果敢政治的平等地位。但1962年缅甸政变后撕毁了协议,开始在果敢推行“缅甸化”,引起了果敢人强烈反对。1968年,彭家声组建了“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对抗,迫使缅甸政府承认果敢的高度自治权。他的理由是:“果敢需要果敢人自己统治”。转变发生在2009年,缅甸军方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造毒品为由,向果敢调派军队,再次与果敢形成对峙局面。彭家声向全球华人发出呼吁:“愿以同根同族为念,出钱出力,以救我百姓;发言发声,以壮我军威!”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以彭家声败北结束。但数十年来,果敢人的自治地位大体得到保证。

曾统治果敢地区数十年的彭家声,被视为缅北果敢民族的英雄

350年前,他们在异域蛮荒、永无休止的战争、政治和毒品中远离了祖国。350年后,还在争取平等的他们该该何去何从?

2 阅读:158
白发渔樵江渚上

白发渔樵江渚上

闲云野鹤时评,杂文,游记,趣闻,人文地理,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