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智能化浪潮裹挟着技术狂欢席卷全球,广汽集团却在这场峰会上给出了清醒的答案——安全,才是这场变革的方向盘。
4月12日,以"科技守护 安心智在"为主题的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将来自产学研界的300余名代表聚集于广州。付于武、赵福全等汽车行业泰斗与广汽高层、科技新贵们展开了一场"安全进化论"的对话,直指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在技术狂奔与安全底线间找到最优解?
"没有安全的智能化是伪命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的开场发言,为这场峰会定下了理性基调。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的回应更显锋芒——他们构建的"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正在将安全从碰撞后保命的被动逻辑,升级为风险预防的主动智慧。
在广汽展示的碰撞测试中,昊铂HT以64km/h时速完成25%重叠率偏置碰撞,电池无热失控、乘员舱完好无损的严苛实验,让安全进化有了具象的注脚。这种将航空级安全标准注入量产车的尝试,或许正是智能汽车时代需要的"安全新物种"。
圆桌论坛上,一个共识正在形成:智能汽车的安全突围,不能靠单打独斗。赵福全教授将智能化比作"中场战事",强调多主体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展示的L4级自动驾驶车,正是产业链共治的样本——33个传感器构成的感知矩阵、2000TOPS算力平台与广汽的安全冗余架构融合,让零事故愿景照进现实。
但技术堆砌不等于安全。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的警示发人深省:"硬件定义安全底层能力。"当行业追逐算法迭代时,广汽将"固态电池级安全"下放到量产车的做法,反而显得更具战略眼光。这种安全降维打击,或许比参数竞赛更具行业示范价值。
在峰会的热议中,"安全"二字被反复提及76次。这种集体焦虑背后,折射着汽车智能化转型的深层矛盾:技术迭代速度与安全验证周期的矛盾,用户体验期待与责任伦理的冲突。
广汽的"星灵体系"给出了参考答案:通过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三域融合",构建全链路防护网。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种体系化安全成为行业标配,而非个别企业的技术秀场。当车企纷纷将智能驾驶作为卖点时,广汽选择将安全作为必选项而非平衡点,这种战略定力更显珍贵。
总结:
当峰会闭幕时,一个共识已然清晰:智能汽车的安全竞赛,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广汽用这次峰会吹响的,或许正是行业回归安全本质的"集结号"。毕竟,在生命面前,所有技术参数都该让位于那个最朴素的追求——让出行,真正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