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死在2023,是谁的错?

商贤老侯 2023-05-13 09:19:38

2002年8月,《法制日报》的记者李勇参加报社“高管”的公开竞聘,评委打分最高,结果因为年纪轻,被刷下来。

年轻气盛的他感到被愚弄,怀才不遇。这时一位志趣相投、年纪相仿的同事向他推荐了一个网络论坛,天涯。

李勇上去看了一周,决定注册一个ID,想起自己在老家砍过十年柴,于是就叫十年砍柴。从此以后,他身兼两重身份,一面继续当体制内的小记者,写新闻稿,一面在天涯激昂文字,撰写时评的网络作者。

没过一年,几家都市报纸找他约稿,写专栏,稿费很高。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写过7篇专栏,月收入超过两万。而他在天涯连载的“闲看水浒”系列不仅一直被跟帖催更,出版后,更成为现象级的文史畅销书。

当年,北京东五环的房子一平米五千多,他用稿费攒下60万,买了房。

据十年砍柴回忆,最早吸引他的板块叫“关天茶舍”,创建者是北大历史教授罗新。这里意见领袖云集,一旦网友对版主不满,就要“倒版”,让版主下台,“隔三差五的倒版,跟日本选首相一样。”

天涯的早期网友多数来自于高校、媒体和研究机构,其中不乏大学教授、杂志编辑、职业作家。他们多是有想法、有见解的知识分子,汇聚一堂时,会为热点事件唇枪舌剑,因观点不同,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正是这些人,催生出中文互联网社区的第一部“民间宪法”。

2003年,天涯起草了第一部《天涯基本法》,以网友为中心,严格限制站方和版主,保障网友的权力,保证了论坛自由、宽松的舆论环境。

线上纯粹的氛围,蔓延到线下,则是另外一种盛况。

十年砍柴回忆,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商场里的咖啡馆,参加“关天茶舍”的关于农民维权的线下聚会。网友见面,报上姓名,像参加武侠小说中的帮派聚会。

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也混迹其中。

那时候网络还没普及,咖啡馆的服务员听到一群人互相喊着四个字以上的网名,瞪大了眼。

这样的聚会持续了很多年,后来固定在长安街的三味书屋,谈论的多是政治、法治、哲学以及社会热点事件。聚会必须有人主持,按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否则势必吵成一锅粥。

就这样,星星之火,开始点燃时代的思潮。

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天涯帖子《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主角徐本禹成功入选,成为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同年,广西师大出版《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作者何帆是武汉的一位普通巡警,在天涯记录自己的巡警生活,成为网友每天追更的热贴。

后来,他考上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当时《新京报》评论部的负责人和编辑都是天涯网友,看到他的帖子,请他撰写时评。因为《新京报》的稿费,他成为在读博士生中的“富豪”。

获得博士学位后,何帆入职最高人民法院,而今是一位厅局级法官。

2004年,天涯注册用户达到300万,日访问量2000万左右,而当时的中文互联网网民只有7950万人。也就是说,每四名网友,就有一名“天涯”过客。

正是这些过客,让天涯成为社会事件的主要发声地。揭露收容遣送制度的孙志刚案、骇人听闻的山西黑砖窑案、周正龙拍虎事件、陈易卖身救母事件……

几乎每一桩社会热点事件都能在天涯都筑起高楼,在网友的热议中持续发酵,更有记者索性每天蹲点天涯,期待获得最热的一手信息,当时有一个说法是:

全民话题,天涯制造。

今年4月初,天涯官微发布公告,因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暂时无法访问。

直到现在,网站依然瘫痪。据媒体透露,公司资金链断裂,无力支付机房和网络费用,网站服务被迫中断。由于打官司,域名也被冻结。前任主编都说,天涯没死,只是瘫痪,还会回来。

可是大家都清楚,天涯早已在时代的狂潮中,悄悄落幕。

这意味着中文互联网的田园时代,以及初代网民的青葱岁月,一去不复返。

01

2005年,张牧野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金融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财务出现问题,每天不是审计就是被查账。公司基本已经没有业务,但几个年轻女同事还是每天热情高涨地坐在电脑前。

后来得知,她们痴迷天涯一个叫“莲蓬鬼话”的板块,里面连载各种怪力乱神的鬼故事,新鲜又刺激。

张牧野写过鬼怪故事。以前他追女朋友,最拿手的方法就是讲些离奇故事,女朋友觉得不过瘾,拿出网上连载、却已经断更的恐怖小说,缠着张牧野续写。三番五次,他开始落笔,不过没把那些当作自己的作品。

抱着玩一下的心态,他在天涯上注册账号:天下霸唱。

这是当时一部最火的网络游戏“群雄逐鹿”里的一个名词。

天下霸唱在天涯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叫《凶宅猛鬼》,字数只有4万,但是读者反响不错,于是他一鼓作气,继续写了《雨夜谈鬼事》《阴森一夏》,结果好评如潮。

2005年底,女朋友一家移民加拿大,失恋后的张牧野,将所有热情投入到写鬼怪故事上。以前的作品读者反馈不错,但不足以令他自己满意。这下他放开手脚,在天涯上连载一部新作品,名字叫《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作品出版,销量在网络书城排行第一,张牧野的版税收入高达400万。

这部小说成为当年现象级的作品,有网友觉得单凭一人,无法完成这样浩瀚的作品,一个人也不可能具备如此海量的知识储备,于是在天涯发帖,寻找天下霸唱幕后的高手与团队。

有网友跑到天津找张牧野,要他鉴定自己手中的文物是真是假;还有网友嫌他更新慢,于是重新开帖,写了一部同人文《盗墓笔记》。

就在“莲蓬鬼话”的天涯网友为天下霸唱鼓掌叫好时,“煮酒论史”板块里,有位ID名为“就是这样吗”的网友发表了一个贴子《明朝的那些事——历史应该可以写的好看》,后来发帖者的ID改为“当年明月”。

帖子创建两个月,点击量过百万,跟帖万条。

那时候手机还是2G网络,许多人上网要去网吧,网民总量还不到一亿。

连续三年,当年明月在天涯上连载近百万字,这些帖子垒成一栋栋高楼,集结成书后,销量超过千万,而他本人拿到将近4000万的版税。

后来大家得知,当年明月的真名叫石悦,是一位海关公务员,白天工作,晚上码字。拿到天价版税,连续多年登上作家富豪排行榜后,有人劝他辞掉铁饭碗,全职写作,但他拒绝了。

理由简单,写作是写作,上班是上班,两码事。

双重生活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现在的石悦不光是著名文史作家,还是上海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尽管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有人不服。

这个人叫孔祥照。

他跟自己的女朋友说,我要是写本书,卖得肯定比当年明月还好。女朋友直翻白眼,觉得这人不靠谱,满嘴跑火车,敦促他赶紧写《清朝那些事儿》。

他觉得不行,他要创造一个潮流,照搬别人算什么本事。

2007年底,孔祥照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他根据成长经历,在“天涯杂谈”板块连载《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用奶奶起的乳名当作笔名:孔二狗。

《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系列共四部,连载18个月,95万字,出版的时候内容过于血腥暴力,删减了10万字,不到两个月,销量便突破20万册。至今这系列仍被很多网友誉为最好的黑道小说。

《东北往事》改编电视剧

这些现象级的作品让天涯网友大饱眼福。不管现在你手里的书翻过多少遍,爽感也比不上当年现场观摩,在线追更的网友。

喜欢现实的,就点击天涯杂谈读《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想切换到古代,就到煮酒论史,读《明朝那些事儿》,再想看离奇的,就现场追《鬼吹灯》和《盗墓笔记》。

这还不是全部。

往前两年,有庄羽的《圈里圈外》——没错,就是郭敬明抄袭的那部,往后两年,有紫金陈的《坏小孩》,甚至娄烨导演的《浮城谜事》和2021年清明档爆款电影《我的姐姐》也都改编自天涯知名帖子。

有将量子物理揉进武侠的、有拿伤痕文学写职场的,有著作声名远扬,有奇文消逝在茫茫人海。

不觉间,天涯已然变为另一副模样,离我们很远,又很近。

02

2005年某天,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史恒侠衣着朴素,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海淀区成府路的万圣书园,在这里她见到天涯的老板、第一任站长和投资人,一行人围绕着一张木桌而坐。

当时她在清华论坛小有名气,算是个小范围的红人,网名叫芙蓉姐姐。

这次见面后,芙蓉姐姐的名号响彻全国。网络推手将她的照片和语录集中放在天涯上,引发巨大的争议。那时候还没有流量变现一说,她靠着向采访的媒体收费挣钱,还因为100元拍照费用和摄影师起过争执。

除了芙蓉姐姐,天仙妹妹、极品小月月、犀利哥等中国第一代网红都因在天涯爆热,走进公众视野。无数天涯“神贴”不断挑战着网友的下限。

一张裸照,一句狗血的标题,就足以引起围观,筑起高楼。

而“诈捐门”“章子怡海滩艳照”等影视明星的八卦新闻也逐渐在天涯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用户海量增长,天涯的当年“锋利如刃”的内容不断稀释、瓦解,欢笑替代思辨,八卦消磨锐气,最终娱乐一统江湖。

2008年,一名叫奇拿的网友晒出陈冠希和钟欣潼的私密照片,随之而来的,还有张柏芝、陈文媛……天涯就处在这场互联网风暴的中心。

没过多久,“艳照门”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期间“娱乐八卦”板块的流量是平时的八倍,成为天涯第一板块,其他板块再也无法企及。

曾经的天涯,凭借着多年来的惯性,依然扶摇直上,被誉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四海之内难逢敌手,然而时代的暗流涌动,头顶的利剑摇摇欲坠。

据“十年砍柴”回忆,他最后一次参加天涯的活动是2011年春天。

那年,天涯举办了一次千人航海年会。将近700名天涯员工和200多位受邀的天涯网友登上5.3万吨的豪华游轮“歌诗达号,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出发,途经三亚凤凰岛,抵达越南下龙湾。一路上,大家把酒言欢,庆祝着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

那是最后的盛宴,最后的晚餐。自那以后,上市新三板、发售虚拟币,江湖上关于天涯的传闻,基本上都沦为纷纷扰扰的闹剧。

甚至,大家早已淡忘了天涯的存在。丧钟,亦无声。

尾声

2010年12月1日凌晨一点,本山大叔在新浪微博发布一条消息,9小时后,微博访问量激增,导致系统瘫痪。

随后几年里,国内移动互联网飞速崛起,明星的官宣、出轨、离婚,一次次掀起全民娱乐的浪潮,无论准备多少服务器,微博依然会瘫痪。

许多创作者、草根明星都离开了天涯,他们现在拥有更多机会、更大的舞台,天涯没能跟上。十年砍柴也一样,他已经习惯使用微博,可每逢大事发生,他还是会回来看看。

2012年方韩大战,双方粉丝互骂,天涯盖起“史上最高楼”。十年砍柴回到天涯观战,因为微博上的大V都在挺韩寒,而他只能听到大V的声音。

天涯的魅力在于最早期的互联网精神:平等、开放、共享。现实中贫富尊卑,在天涯的ID面前,没有任何差别。想要在这里赢得尊重,获得追捧与掌声,唯一的途径就是靠文字说话。

十年砍柴回忆称:“毫不夸张地说,天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现在交往的朋友里,只有少数是同学和旧同事,大多是因天涯结缘的朋友。若无天涯,我的社交圈一大半将不复存在。”

在天涯的黄金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立而自尊的个体。线上线下,大家平辈论交,兴起而聚,兴尽而归。

进入微博时代,这种规则遭到颠覆性的改变。运营方通过人工制造流量大V,或者找到现实中的名流大咖,特别是娱乐圈的明星,将他们已经存在的影响力转化为流量。这放大了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微博时代没有网友,只有粉丝,只能仰视和崇拜,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平等。而大数据制造的信息茧房,使互联网的撕裂更加严重,偏激与狭隘遍地都是,理性讨论终成为一件奢侈品。

2019年,“天涯十大诡异贴”登上微博热搜。在缅怀天涯的评论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没有人试图复活它。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天涯的没落是必然,它只是互联网初期,一群有才华和学识的人,营造出来的一个乌托邦罢了。”

部分参考资料:

[博客天下]王海璐:天涯海角记得当年全盛时

[新周刊]曹吉利:互联网30年挖坟记:天涯社区的水,比微博深一百倍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菜豆2065

菜豆2065

2023-05-13 13:50

怀念靑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