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原名甄英莲,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作为《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历劫之人,她又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上承林黛玉,下启晴雯,注定她的身份重要。
曹雪芹惯用人名作谐音伏笔。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从书中设定能够看出他们一家三口,正是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三人之影。甄士隐影射贾宝玉,封氏影射薛宝钗,甄英莲影射林黛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而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她被赋予以“莲”为“怜”的悲谶,与娇杏以“杏”为“幸”的吉谶对应,形成《红楼梦》中人物“悲喜”两种命运。得“莲”者结局多可怜,得“杏”者结局多幸运。
既名“真应怜”,就注定甄英莲的曲折可怜命运。当日父亲甄士隐抱着她出门看过会的热闹,引来一僧一道疯疯癫癫要度化她去。甄士隐自然不肯将女儿交给陌生“骗子”?殊不知僧道的目的也并不是为英莲而来,而是为度化甄士隐作伏笔。
僧道对甄英莲“袖手旁观”,导致甄英莲只能一步步走向悲剧命运,也在林黛玉身上重演。林黛玉出生后先天体弱百药莫治,也是来个和尚要度化她出家,却决口不提如何医治。似乎“治不得”成为薄命标签,让甄英莲和林黛玉被动接受了未来注定的可怜命运。
林黛玉没随和尚出家,随后弟弟、母亲先后去世,她被父亲送去京城外祖家中寄养。又过不久父亲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林家家破人亡。由林黛玉的“去”注定林家的败亡。
而早于林家败亡,甄家的家破人亡也是由甄英莲的“去”开始。这就要从那一年的元宵节讲起。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引程甲本第一回)
不知道别人在看这一段时有何感想,我却觉得很费解。甄家固然是小门小户,人口也不算多。但甄士隐到底是致仕还乡的乡宦,饱读诗书的富贵之家,如何这么草率的将四岁女儿随便交给男仆抱出去玩大半夜?奶娘哪里去了?丫头如何不跟着?
甄英莲尽管年纪小,也是女儿小姐。四岁的孩子“吃喝拉撒”全不能自理,那霍启一个大老爷们要如何照顾小姑娘?最起码奶娘肯定要跟着霍启一同照顾才是。可奶娘“消失了”。
尤其书中明确写到“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这可与当日他在梦中醒来,奶娘抱着英莲来到书房,他抱女儿出门去看“过会”的热闹有了前后的呼应。
过会的热闹和社火花灯的热闹比较,但奶娘“不见”,却是甄士隐吩咐霍启抱走女儿去看花灯。那么,甄英莲如何到的甄士隐跟前?从甄士隐吩咐霍启抱走女儿,当知肯定是在外书房而不在内宅,妻子封氏也不在跟前才是。
如果按照之前“看过会的热闹”时的情景还原,是不是应该奶娘抱着甄英莲来到书房,随后甄士隐吩咐霍启抱走女儿去看花灯……那么,他留下奶娘干什么?
尤其甄士隐妻子封氏在女儿不见大半夜也不担心,岂不让人奇怪?但如果奶娘告诉她要抱女儿出去看花灯,结果甄士隐吩咐霍启抱走女儿,封氏还以为有奶娘跟着万无一失,是不是就解释的通了?
如果是这样,甄士隐与奶娘肯定就有问题。这似乎也能解释奶娘那天大下午抱着甄英莲直闯甄士隐外书房的不合理。还是那句话,甄家是书香门第,诗礼之家,男女有别是基本之防。还有那个大丫头娇杏,大白天竟也来到外宅老爷的书房外头撷花不说,还咳嗽出声……再联系甄士隐年近五十没有儿子也没有姬妾。根据明清律法,丈夫五十无子,妻子必须要给丈夫安排姬妾生育。甄家在平静的表象之下,似乎围绕着“子嗣”问题也是暗流汹涌。
如果一切按照上面的猜测,也能解释为什么甄士隐在知道女儿丢失后的反应要比封氏更严重,打击也更大,皆因其心中有愧。也能解释为什么封氏面对父亲封肃算计丈夫家产时一声不吭,她心中自然也对丈夫有怨怼。
当然以上只是推测,只可怜甄英莲却因此受难。当晚霍启因尿急将她放在一户人家门前,结果被个拐子抱走,属于甄英莲的人生至此结束。再出场时她已经成为“香菱”。而香菱谐音“相凌”或者“相怜”,也由“菱”及“凌”,算作“莲”的变化,还是影射女儿的可怜。
多提一句甄英莲的遭遇,据应天府的门子对贾雨村讲述,拐走甄英莲的拐子应是明清时代臭名昭著的“养马人”,甄英莲被他拐走后养在一处培训调教,就是著名的“扬州瘦马”。
提这一段故事,不但交代了甄英莲被拐走后被迫作扬州瘦马的可怜,也能解释她日后学诗为什么能够速成。皆因她被拐后,拐子肯定发现她自幼学了文字,便被填鸭式的教授了很多文化,只因缺少名师教诲而不得要领,经过林黛玉一点拨也就通了。
不管如何,甄英莲丢了,甄家散了,是对林家以及贾家未来最重要的“伏线千里”。尤其是贾家败亡、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线索,都要从她身上寻找答案。这是她作为林黛玉之“影”,最重要的存在意义。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