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离婚冷静期,政协委员提案引热议

四叶与扶摇 2025-03-21 09:36:13

终究有一名女性政协委员勇敢地提出了「取消离婚冷静期」的倡议。

这位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建议「废除离婚冷静期条款」,其主张简单而深刻:延长离婚程序只会增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一论点早已显而易见,甚至在我们社区的广场舞队伍中,随意询问一位阿姨,她都能给出同样的见解。

然而,能够将这一声音传递至决策层的政协委员实属凤毛麟角。

这个提案不仅顺应了民意,更让这场争议变成了一部宛如大型讽刺喜剧的纪实片。

为何民政局门前常常泪流成河?为何原本平静的婚姻变得喧嚣不已?

60天内,当事人提心吊胆,两个家庭不得安宁。

一场错综复杂的离婚案,究竟为何难以达成?

离不了的婚姻背后,隐藏着哪些深不可测的秘密?这究竟是人性扭曲的体现,还是道德沦丧的象征?

是憎恨的滋生,还是爱情的绝望?

“离婚事件的当事人都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他们有权自主决定婚姻的去留。”

我们都是成年人,享有宪法赋予的自主权利,决定婚姻是否继续是个人的私事,具有极高的隐私性。

即便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无干预的权利,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应有过多的干涉。

“法律不应该以极少数冲动离婚的案例为借口,强制所有离婚当事人承担额外的代价。”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因冲动而离婚,我不得而知。

但我深知,那些被迫陪伴所谓“冲动者”一起“陪跑”的真正想要离婚的人,他们的数量不容小觑。

离婚的过程变得如此痛苦,增加了无法计算的负担,而有些人却只关注那所谓的“冲动离婚率”的挽回,这种观点实在是荒谬至极。

“在离婚冷静期内,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和冲突被加剧。”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仅在2022年,就有超过60%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是在冷静期内遭受了暴力的升级。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迫不及待,可以去起诉离婚。

”但我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常识,除非有确凿的严重家庭暴力证据支持,否则第一次起诉离婚通常不会被批准,必须等待半年后,进行第二次起诉,才有可能获得离婚判决。

因此,原本可以在民政局迅速解决的“救命离婚”,因为这一番波折,又是漫长的等待,你说这便宜了谁,又让谁感到高兴?

“离婚冷静期可能被滥用,成为转移财产、伪造债务的绝佳时机,从而加剧弱势方的困境。”

离婚冷静期实际上为那些不怀好意的一方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家庭暴力者可以继续施暴,贪婪者可以尽情剥削对方,甚至那些在法律边缘游走的人也可以悄无声息地转移自己的责任...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那些所谓的“冲动离婚者”,这种构思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的荒唐。

这个自信而固执的政策,在14亿中国人中,按概率来说,或许能找到一些赞同者,但遗憾的是,我从未遇到过。

更有趣的是,这个“为你好”的政策,曾经还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歌功颂德大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时刻,我确实未曾预料到,这些竟然真的出自官方之口。

“最为显著的转变便是不能再立刻离异,必须分两次进行”。

这种说辞,宛若喜剧电影中那些智力有限、行将就木的反派角色,在进行一场荒诞不经的滑稽表演。

当被问及“结婚率何时开始断崖式下滑”?

我的直觉告诉我,自从“离婚冷静期”这一概念问世以来,“拒绝结婚”的呼声便时常响彻云霄。

坦白说,“离婚冷静期”这个词的诞生与实施,本身就带着一股荒诞的幽默。

它仿佛在告诉我们:“不以离婚为最终目的的冷静思考纯属儿戏”,或是“不以冷静为初衷的离婚简直是无耻之举”。

“离婚”与“冷静”这两个词汇的碰撞,足以擦出激烈的火花,引人入胜。

人们有时需要冷静,但有时也需要冲动带来的执行力。

例如在结婚与生育的问题上,一旦过于冷静,往往会导致婚姻的破裂和生育的终止。

然而,离婚却与众不同,那些决心离婚的人,即使再冷静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决定。

而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可能在冲动离婚的路途上,因为忘记携带身份证而不得不回家,。

一进门便被家里的混乱所困扰,整理一番后,顺手洗衣服、清理垃圾,转眼间孩子即将放学,便投入到做饭的忙碌中,最终忘记了初衷。

因此,真正阻碍离婚的并非冷静。生活中的琐碎烦扰驱使人们想要逃离婚姻的枷锁,但最终,往往是这些琐碎的细节,让离婚的决心化为乌有。

在婚姻的绚烂童话中,离婚冷静期犹如一个不愿长大的梦幻故事。

日常生活的琐碎、柴米油盐的交响曲、婆媳之间的微妙和谐、子女教育的分歧、性格的差异、生活习惯的碰撞,甚至成为形影不离的上下铺兄弟。

这些在王子与公主的浪漫故事中是不存在的。

出轨、劈腿、戴上绿色的帽子,这些现实中的戏剧,难道能编织进童话的梦幻篇章吗?显然,它们是童话世界的局外之物。

即便是观众津津乐道的女儿国国王与唐僧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也只能点到为止,他们不可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不出三年,国王也许就会觉得那位光头和尚索然无味,不如八戒风趣幽默,他们或许也会萌生离婚的念头。

这样的情节,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吗?显然不是。

童话故事总是对婚姻抱有敬畏之心,因为童话必须笼罩在美好的光环之下,而婚姻的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

于是,人类设计了“离婚”这一程序,旨在拯救那些陷入苦海的婚姻,让那些无法继续幸福生活的人们找到解脱的出口。

这是一场对人性忠诚的仪式,也是夫妻之间最私密的交流活动。

然而,现在这个程序的步骤变得如同“证明你妈是你妈”一般荒谬而繁琐,使得它既失去了对人性忠诚的本质,也不再是私密的庇护所。

想象一下,某天一对打算离婚的夫妻说:“我们离婚吧。”

他回答:“你先冷静一下。”

你回应:“我已经很冷静了。”

他反驳:“你说你冷静并不代表你真的冷静。

冷静与否,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国家说了算。

你自以为的冷静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即便我们去民政局提交离婚申请,他们也会要求我们再冷静一下。

你如何证明你是冷静的?

如果你激动地列举一大堆离婚的理由,他们会认为你过于情绪化,不够冷静;如果你不激动,他们会觉得你无言以对,一定是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冷静下来就会后悔。

如果你一会儿说一会儿不说,他们可能会认为你精神状态不稳定,而在一方精神不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允许轻易离婚的。

所以,无论你怎么证明,他们都会认为你不够冷静。”

你无奈地说:“我不离了还不行吗?”

另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对“冷静”的要求来得太迟了。

同居之前为何不提倡冷静?结婚之前为何不提倡冷静?上床之前为何不提倡冷静?生娃之前为何不提倡冷静?

甚至生二胎也没有要求冷静。

每次的小测验都是开卷考试,而期末考试却突然变成了闭卷。

蒋胜男委员的见解一针见血,离婚冷静期确实可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但从家庭内部事务的角度来看,离婚冷静期也是一种对个人权利的不公。

如果离婚的门槛不断提高,人们只会对婚姻产生更大的恐惧,这就像是商品标签上写着“概不退换”,而这个商品甚至没有三包服务……

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商品往往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换”,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鼓励结婚,就应该打出这样的广告:“终身无理由退货,包结包离,绝不纠缠。”

这样的承诺,或许才能让婚姻的市场重新焕发活力。

0 阅读:225

评论列表

变数

变数

3
2025-03-22 11:41

别取消 结婚要持证上岗 以后咱们学法国 在一起可以 办结婚证 NO![得瑟]

老张

老张

2
2025-03-21 23:39

支持

你猜

你猜

2
2025-03-22 11:15

能离就离,不能离也要离,要什么冷静期了

雨前龙井 回复 03-22 14:23
婚姻是一个家庭分割,对一家人的共同伤害,你说离就离?不能离也要离?[静静吃瓜]你怎么赔偿家庭成员分割造成的伤害(对方付出了的时间感情钱财,有孩子的最受伤)?你是不是净身出户?[静静吃瓜]若是,不管对方同意不同意,不管冷静期不冷静期,你马上可以回娘家了分居跑路了。纠结冷静期的,不外乎是乘人冲动,混水摸鱼,谋划多分利益而已。

beef85

beef85

1
2025-03-23 11:24

不用瞎折腾了,已经没人结婚了,离婚也快没了

 红梅

红梅

2025-03-23 09:33

因该废除冷静期

野生的家猫

野生的家猫

2025-03-28 13:06

有没有可能,提出离婚冷静期的砖家和怂恿砖家的人,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呢?现实中,只要不离婚,家暴致死就一定能取得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