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七卦,《师》。
师,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在本卦中主要意思就是征战的师旅。
师旅征战,在丹法中是一个常见譬喻。黄老道教的传说里就说“黄帝且战且学仙”,最后黄帝在鼎湖乘龙登天成仙,这些都是黄老道教修炼丹法的譬喻。
张伯端《悟真篇》也说: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丹法修炼,最重师传。丹诗有云: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
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所以《师》卦的彖辞就说:
贞,丈人吉。无咎。
贞,就是守静入定。入定修炼之时,宜有上师护持传授,故曰“丈人吉,无咎”。
丈人,老人,特指授业之师。老人持杖故谓之丈人。
《六书正譌》曰:「丈借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
《淮南子·道应训》也说:「狐邱丈人。」注:「丈人老而杖于人者。」
按照一万年以前流行黄老道教的有虞氏礼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被尊为国老,赐以鸠杖,并在国家的大学里面担任天子的老师,专职传授黄老之术。这些手握鸠杖的国老,就是《师》卦里的丈人,也被统称为“老子”,他们的教学内容最后汇编成了《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书。
传说中黄帝本人也有多个老师传授,传授内容包括丹法、医学、天文、卜筮、奇门遁甲、太乙九宫………等等等等内容。事实上,整个中华文明的所有内容,都是这些有虞氏的丈人们从最低一万年以前就传授流传下来的。
下图就是浙江出土的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鸠杖,鸠杖下方是一个以金刚坐高阶姿势跪坐的人。

浙江是一万年以前有虞氏的核心活动区,直到战国时期仍然流行国老持鸠杖的制度,可见这项制度流传之久。
看看另外一件鸠杖下方的青铜人像,一模一样的金刚坐高阶坐法,这是有虞氏一万年以来的标准修炼姿势。


这些修炼黄老之术的修士们,正是以这样的姿势守静入定,在手持鸠杖的国老上师指导下修行的。
丹诗有云:
昔遇明师传口诀,祇教凝神入气穴。不知炼已待何时,性命双修全真一。
接下来的《师》卦六句爻辞,就是明师所传的丹法口诀。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