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参谋投诚报信,为何秦基伟判断仍出错?轻视韩军变化是血的教训

度度狼观抗战 2024-10-30 07:50:45

1952年10月4日深夜,韩军第2师第32团三营参谋李吉求上尉,越过战线向志愿军投诚,在审讯中交代出一个重要情况:第2师已经接到命令,将配合美军进攻上甘岭的两个阵地,即《上甘岭》剧中多次提及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情报被火速呈交到军部和兵团部,王近山代司令员要求15军加强戒备,可秦基伟军长却选择不予采信!

(秦基伟剧照)

志愿军第15军负责的防线,由西向东主要是西方山和五圣山,西方山阵地屏障着平康川,是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带,这里有铁路和公路通向我方纵深,是志愿军战场中线之要冲。

一旦西方山失守,美军机械化部队可迅速插入山后的平原地带,对我威胁极大;而五圣山虽是朝鲜中部的制高点,但山势险峻,并不利于美军突破后扩大战果。

因此在秦基伟军长看来,西方山和平康川才是15军防御的重中之重,而五圣山对美军的价值,应该相对较小,基于这样的判断,第15军的布防态势呈“西重东轻”:

以战力最强的第44师附第29师一个团,加强七个炮兵营和二个坦克连,驻守西方山以及附近的斗流峰、王在峰;以第45师配属二个炮兵营,防御五圣山地区;另以第29师主力为军属预备队。

可见无论兵力还是火力配置,上甘岭所在的五圣山防区,远逊于西方山。既然韩军投诚参谋,已经明确说明敌人的进攻方向是上甘岭,在长达十天的时间里,秦军长为何没有对防线进行必要调整呢?

秦基伟将军回忆说:“如果我们动用西方山部队,范弗里特极有可能回马一枪杀向西方山,打我们一个声东击西”,《上甘岭》剧中反复强调了这个战役判断,倒也不是给秦军长开脱,毕竟风险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第15军没有根据情报加强上甘岭防务,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主观因素:那就是秦基伟对韩军战斗力的轻视,进而影响了战情判断。

误判的后果非常严重,当美韩军突然对上甘岭发动攻击时,崔建功第45师深感猝不及防,初战极为不利,不仅让上甘岭阵地险象环生,第15军也因此吃了大苦头!

一、韩国军队确曾是战五渣

日本投降之前,作为殖民地的朝鲜是没有政府军的,半岛南北分治以后,韩国在美军的扶植和武装下,建立了所谓的“大韩民国国军”,最初的成分基本是二鬼子、伪警察等,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朝鲜战争爆发前,韩军虽扩充到八个师约9.8万人,但是在13万朝鲜人民军的打击下,却以惊人的速度崩溃了,三天丢了汉城,一口气逃到了釜山,开战仅一个月,韩国军队近乎名存实亡了。

若非美军参战和拼命输血,韩军恐怕早就团灭了,仁川登陆后尽管联军完全占据主动,勉强恢复些的韩军,战场表现还是很拉胯,志愿军118师的首战,便创造了一小时全歼韩军加强营的记录。

在全部五次进攻战役中,志愿军跟韩国军队的较量结果如下:

第一次战役,歼灭韩军第6师、第7师大部,第1师、第3师、第8师一部,毙伤7584人俘4741人

第二次战役,歼灭韩军第7师、第8师大部,毙伤5962人俘5568人

第三次战役,歼灭韩军第1师、第2师、第5师各一部,毙伤4593人俘5967人

第四次战役,歼灭韩军第1师、第3师、第5师、第6师、第8师各一部,毙伤8861人俘7769人

第五次战役,歼灭韩军第3师、第5师、第6师、第7师、第9师各一部,毙伤6537人俘5233人

延伸阅读:从第五次战役结束至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期间志愿军再歼灭韩军25万多人,其中俘虏8354人,在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韩军393000余人。

不难发现,在前五次战役中,韩军的师级建制鲜有被全歼的记录,要么被歼大部要么被歼一部,倒不是韩军多么能打,而是特别善逃,用美国人的话说:他们跑得太快了!

因此在转入阵地战之前,志愿军各级指挥员,确实不太把韩军当回事,潜意识里认定,韩军就是给美军打杂当炮灰的,理论上说,在1952年之前,这样的判断属实没毛病。

可上甘岭战役爆发的时间,已经是1952年10月间!战前第15军的当面之敌,是美军第7师、韩军第2师和第9师的一个团,总兵力虽在3万人以上,但数量仍以韩军居多。

秦基伟军长依据经验判断,既然五圣山对面是韩军第2师的阵地,那就不可能是范弗里特的主攻方向,至多是企图“调虎离山”的佯攻,故而坚持不调整部署,这就注定要付出些代价了。

二、韩军战斗力提升较快

可上甘岭刚一打起来,秦军长就发现不对劲了,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美军第7师第31团负责攻击“三角山“(597.9高地),在空前的炮火掩护下,美军死伤数百人,也没有啃动我135团九连的阵地,狼狈撤了下去。

而负责攻击“狙击兵岭”(537.7高地北山)的韩军第2师第32团,与我135团一连鏊战整整七个小时,终于突入志愿军的山头主阵地,又经“20多分钟的白刃搏斗才占领阵地,我一连仅剩的20余人退守坑道”。

换言之,美军在三角山怂了撤了,而韩军却达成战术目标,其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攻击力,让15军的军师首长们大吃一惊,曾经的战五渣部队,如今居然敢跟志愿军拼刺刀了!

韩军变化如此之快,与范弗里特的关系极大,这厮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后,趁着战线相对稳定之机,下大力气整训韩军,“生产”出更多的炮灰以弥补美军数量的不足,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选派2500多名中下级军官,远赴美国受训,提高基层指挥能力。

2、派出大批美军教官,强化韩军新兵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应该承认美军练兵有一套。

3、加强韩军的装备水平,以火炮数量为例,1952年起韩军每个师增编至四个炮兵营:

辖三个105炮营和一个155炮营,总计48门大口径榴弹炮,这几乎跟美军配备完全相同,至于轻武器和单兵装备更是“全美械”,范弗里特那是下了血本的。

经过整训的韩军在作战中,还可以得到美军的空中和后勤支持,额外加强美军炮火和坦克,因此志愿军后来评价说,韩军主力师团的综合战斗力,已丝毫不弱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所谓“五大主力”。

个人看法,在美军提供后勤和空中掩护的状态下,韩军精锐师团的战斗力,恐怕比“五大主力”还要强些,比如新一军和新六军的整训模式,跟韩军相似,但是战场上哪有美国空军、炮兵、装甲兵和后勤的支持?

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的10月初,我38军曾在白马山反击作战中失利,面对的即是韩军第9师,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韩军战斗力提升较快,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惜15军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韩军最终还是败下阵去

上甘岭开战三天后,崔建功师长报告军指,第45师伤亡突破3500人,全师已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营,而美韩军动用的部队超过17个营,秦基伟终于判明,敌人果真企图集中兵力夺取上甘岭阵地了!

就在我三兵团和15军调动后备力量时,范弗里特也调整了部署,伤亡惨重的美7师为缩短正面,将三角山阵地也移交给韩2师,也就是说,到了坑道与地表相持阶段,上甘岭两个地表阵地上,全部是韩军。

志愿军战史记录到:“南朝鲜军第2师接防后,对坑道的破坏比美军更毒辣,敌人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气弹、硫磺弹熏;用巨石块堵洞口;用铁丝网缠绕成团堵塞通气口;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等,给我造成很大麻烦”。

韩军的狡猾和狠毒,让15军的坑道坚守和增援部队,付出了许多血的代价,《上甘岭》剧中深度还原了这段战史,比如韩军的团长金柱玄中校,一度成为我之大敌,还使用高射机枪,封锁我运输线等。

从10月21日到29日,我15军共投入21个连,在两个阵地上与敌反复争夺,给韩军以有力打击,并于10月28日恢复了“狙击兵岭”主峰阵地,然而在韩军的疯狂反扑下,10月30日下午再度失守。

到上甘岭战役的后半程,基本是志愿军与韩军的较量,美军则主要提供火力和后勤支援,秦基伟军长在补充到位后,于10月30夜里组织了决定性的大反击,一举恢复全部地表阵地。

(金柱玄剧照)

时间进入11月以后,上甘岭阵地由志愿军第12军部队接防,韩军当然不甘心失败,在20天时间里竟然组织了134次攻击!可见韩军战斗力提升之快,不再是战争之初的“战五渣”了。

当然这134次攻击,全部被英勇的12军指战员粉碎了,期间毙伤韩军超过2000人,战至11月25日,损失惨重的美韩军再也无力反扑,上甘岭战役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综合各方面数据,志愿军战斗伤亡11500余人,战役期间毙伤韩军11000到13000人,另美军损失达5000人,事实证明,韩军就算战力有所恢复,就算有美军火力撑腰,仍然不是志愿军的对手!

至于秦军长的战前误判,志愿军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在战后总结会上说了句公道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换了谁,恐怕都会做出和秦基伟一样的选择”。

(王近山剧照)

0 阅读:2
度度狼观抗战

度度狼观抗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