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聚会,谈到军人气质。老陈年龄比我们长,上个世纪80年代入伍,上过老山战场,从士兵提干,一直干到团级干部退役。他说,他们那个时候,部队的作风比较彪悍,管理比较严同时也很粗放,干部文化不多但军事都很过硬,连队吼得响,跑得起来,也敢冲敢打。那时候各方面条件,包括训练设施、生活保障、娱乐生活等都比较落后和匮乏,但是基层连队搞训练,绝对是凶得很。连队没有人不参加训练,包括连长指导员,都是带头训练。早上出操,除了连值日和炊事班几个人,其他人都要参加,五公里是常规动作,接着还要搞体能。军事不好的人,在连队要吃够苦才行。他说,什么是军人气质?就是遇到事情不怕,敢出手敢冲锋,就算知道对手很强大,那也要敢玩命。他说了个故事,当时和驻地单位搞共建,一起踢足球,连队的这几个人根本不是别人的对手,技术水平压根就没有,最后还踢平了。原因就是玩命,不要命跑,敢踢,硬是靠体能和疯跑把对方逼平。再说平时训练,当时就没有人会请假,也没有人会轻易说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有什么不舒服?不舒服就加大训练量,量大管够,人就舒服了。所以当时的官兵都极能忍耐、极能刻苦、极不怕死。在这种环境和训练状态下的官兵,就会有一种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气质。眼神中有一种淡定、不慌、不虚、不惧,拿起枪有一种威慑力,眼睛里放光,坚定而又沉稳。这就是当时军人身上的气质。尤其是上了战场,和敌人交手过,蹲过猫耳洞,扔过手榴弹,甚至有的还负伤过的战友,更是有一种不惧无畏的气质。这种气质一定是要从战场上才能修炼得来,绝对不是坐在办公室瞪着眼睛就能练成。
按照他的这种说法,军人的气质主要是一种让敌人看了心虚害怕的杀气,是一种让对方产生心理压抑的胆气,还是一种敢打敢战敢胜的虎气。其实不仅仅是上个世纪的60、70、80、90年代的中国军人有这种气质,就算是2000年,包括现在的军人,也一样具备这种气质。只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在物质相对缺乏、装备相对落后、后勤保障未能完全跟得上的条件下,部队在战斗力的追求上,必然是向内挖潜,向训练要战斗力,向战斗精神要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必然的是训练强度更大,对人的磨练摔打程度更深,对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诠释得更加具体。
在这一代代中国军人身上,在他们平静如湖却又视死如归的眼神中,在他们那一张张看起来稚嫩却又沉稳的脸庞里,在他们饱经风霜黝黑的皮肤下,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结晶,是一次次重大军事活动和演习的积累,是一天天不断重复摔打的痕迹。所谓军人气质,其实就是面对困难的从不惧怕,就是面对强敌的敢于亮剑,就是面对困难的从容淡定,就是面对挑战的面带微笑。每一代军人都有每一代军人的从容。每一代军人都有每一代军人的气质。但汇成一个气质,那就是能打赢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