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清朝末代王爷载涛在单位参会时接到一通电话,接完后,他脸色变得凝重。
众人见状,关切询问何事发生。载涛却以调侃口吻回答。
天公不佑,家中房屋倒塌,我如何能承担得起修复之资?
风趣的回答透露出载涛生活并不宽裕的真实状况。
得知情况,毛主席表示,载涛乃可敬之人,今遇困境,愿自稿费中拨2000元,用以修缮其房屋。
章士钊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完成交谈后,随即前往载涛家中,亲自将稿费送达。
此后,毛主席常关心载涛个人生活,每当载涛遭遇生活困难,他总竭力相助。
毛主席此举背后原因,与载涛这位末代王爷的民族气节及其选择的平民生活紧密相连。
【不做亡国奴,赢得毛主席的尊重】
辛亥革命终结了三百余年的清王朝。其后数十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纷争频仍。内战、抗战及解放战争相继爆发。
那段时间,满清旧贵族成为各方势力争取对象,包括溥仪、载涛等人。他们备受关注,成为各方拉拢的焦点。
抗战开始后,溥仪在日本支持下,于中国东北区域创立了傀儡政权,即“伪满洲国”。
溥仪仍怀揣“复辟帝制”之梦,众多满清贵族亦纷纷投靠于他,期望共谋旧朝复兴。
在日军蹂躏中华之时,溥仪等人的行为无疑是背叛国家的“汉奸”,他们充当了敌人的帮凶,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对此,清朝末代王爷载涛正色道:“为一官半职投靠日本人,甘为亡国奴,你们自便,我誓不为!”
溥仪得知此消息后,他意图结交载涛的计划随即落空。
载涛在满清贵族中威望极高,身为宣统帝叔父、光绪帝胞弟,他兼具德国留学背景与清末军机大臣经历,是位威望与才能兼备的显赫人物。
国共合作北伐时,日本人首次接触载涛,并提出条件:若载涛全力辅佐溥仪,他们将提供丰厚的物质援助。
然而,对于日本人表面友善实则暗藏祸心的“物质援助”,载涛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
1932年,溥仪创立“伪满”政权之际,日本人再次尝试拉拢载涛,进行第二次劝说,但结果和首次一样,载涛并未应允。
载涛认为,日本人侵华杀民,若自己不抵抗反同流合污,无异于汉奸。即便生活困顿,他也绝不沦为无民族气节的“亡国奴”。
载涛秉持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拒绝溥仪与日本人的拉拢。其正义之举,最终传至毛主席处。
载涛,身为“末代王爷”,在满清旧朝贵族借“伪满”政权敛财之际,坚守良心,毅然立于民族大义之侧。
毛主席听闻此等作风,亦不禁产生了深深的尊重与钦佩之情。
【生活日渐窘迫,王爷也成摆摊小贩】
载涛在民族与名利间,毅然选择了民族。他未成为日本傀儡,也未趁战乱谋取私利,坚守了高尚情操。
然而,载涛的爱国爱民精神虽可敬,但仍面临严峻考验:战乱导致他谋生艰难,日渐贫困,家庭负担也随之急剧增加。
末代王爷载涛拥有众多“旧家产”,无谋生手段时仍可变卖养家。早期,他确曾这样做,甚至变卖了“涛贝勒府”以维持生计。
载涛需养活包括保姆在内的近三十口人,家庭开支庞大。尽管他拥有丰厚的旧家产,但长此以往,也会面临财产耗尽的局面。
十几年光阴流逝,载涛的财产渐尽,为维持家用,他亲自管理财务,从衣食住行到柴米油盐,乃至孙辈学习用具,皆亲自过目安排。
然而,尽管载涛极力精打细算,意外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解放战争时,北平局势动荡,金圆券迅速贬值,导致物价急剧上涨,载涛家庭收支迅速失衡。
生活愈显窘迫,载涛与妻悄然寻觅新径。此时,门外响起呼喊:“回收废品,旧衣、农具、纸皮,循环利用……”
两人迅速想到办法,随即把家中几件废旧物品挑选出来,卖给了上门收购的小贩。
废旧物兑换价值有限,变卖非长久之计。载涛提议,因不懂行情,可多接触商贩,待熟悉后自行摆摊,此方案或可行。
载涛妻子听闻其摆摊度日的想法后,摇头道:“不可,你身为末代王爷,若此事传出,颜面何存?”
载涛对妻子的忧虑不以为意,称家庭负担重,摆摊虽显市井,却正当光荣,且不违法,实为解决当前困境的良策。
妻子尚存犹豫,但载涛已下定决心:“就这样决定,无需多虑。”
自那日起,载涛开启了摆摊生活。
早市内人声鼎沸,载涛摆摊其中,初时不甚引人注目,周遭之人亦未发现其真实身份。
随时间推移,他“王爷”身份终败露。因误将明代瓷器作普通藏品低价售出,此事迅速轰动早市,众人皆知晓其真身。
即便如此,载涛仍不以为意,坚持认为摆摊是正当行业,不偷不抢,只要放下身段,并无羞耻之处。
心态调整后,载涛依旧早出晚归,坚持前往摊位,继续他的摆摊生涯。
【毛主席宽宏大量,载涛得到特别照顾】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并未让周恩来四处寻找满清旧朝的贵族。这一说法缺乏事实依据,可能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混淆。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并不存在所谓“寻找满清旧朝贵族”的行为。
早前,毛主席得知,满清旧朝部分格格因缺乏生存技能而流落街头,境遇极为悲惨。
作为仁慈博爱的领导者,毛主席对困境中的人深感不忍,无论是旧朝贵族还是普通民众,面临艰难,他都会心生怜悯。
毛主席认为,旧朝贵族有错应劳动改造,有功应表扬,无过无功者应帮助,因其特权已失,谋生手段匮乏。
毛主席下令后,周总理迅速于北京一胡同内寻得载涛。
此时,载涛如常般忙碌于自己的摊位,细心地整理摆放着商品。
周总理望着艰苦度日的载涛,这位“末代王爷”,深感唏嘘。他未曾料到,载涛能摒弃“旧朝贵族”身份,以谦虚勤恳之态,从事卑微职业。
向中央汇报载涛近况后,毛主席感慨道:“新中国各行各业无贵贱,载涛能自力更生,是好迹象。这令我更加钦佩他。”
见毛主席沉思,周总理直言询问:“主席有何安排,请明示。”
载涛不同于误入歧途的溥仪,他坚守民族大义,对日本人多次拉拢不为所动,展现出坚定立场,我对此深感敬佩。
他曾任清末军机大臣,有留学背景,且精通军马知识,因此,我拟安排他进入解放军炮兵司令部任职。
此言一出,周总理当即露出笑容,原来毛主席此举意在珍视人才。
他了解解放军司令部设马政局,便向毛主席提议:“鉴于其军马知识渊博,可任马政局顾问。”
1950年8月10日,毛主席决定:“如此安排,让他停止摆摊,转至解放军任职。”并正式任命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
这份工作乃稳定之职,薪资远超摆摊。得知此事,载涛满心欢喜表示:“感激毛主席关怀,我必全力以赴,尽心工作。”
为报答毛主席厚恩,载涛每日不辞辛劳奔波数十里至炮兵司令部马政局,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心尽责。
1952年,毛主席忆起载涛,向工作人员询问:“载涛近况怎样?”
毛主席请放心,他近况良好。我常见他骑自行车上下班,往返数十里,无论风雨,从未迟到。
听毕,毛主席沉思片刻:“他家离单位甚远,且年岁已高,如何承受?你们能否妥善处理,务必给予适当照顾!”
"遵命!"言罢,工作人员迅速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
1952年12月13日,中央根据毛主席指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发函。
载涛顾问因年岁渐长,往返单位恐伤身体。为维护健康,自今日起,改为居家办公。遇紧急事务需磋商,将另行临时通知。
得知情况,载涛深表感激:“感谢毛主席和中央的照顾,我将永远铭记。”
自那日起,年老的载涛始终居家处理事务,未再外出。
在毛主席与中央的支持下,载涛后续成为政协委员及全国人大代表,并在全国一至三届人大会议上,作为满族代表积极发言。
载涛常赴各地,致力于贯彻党和国家政策于各民族、各部门,虽年逾古稀,仍恪尽职守,不负党中央、毛主席及人民厚望。
【结语】
乱世中,载涛未贪名利、不卖国,秉持高尚民族精神。面对现实,他放下身段,自力更生。其作风与个性,给毛主席留下良好印象。
毛主席得知载涛生活窘境后,迅速给予照顾。载涛则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其工作促进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参考资料:】
《文史月刊》记载,“皇叔”载涛过上了平民生活,其日常与普通人无异,保持了低调朴素的生活方式,中心思想依旧围绕其平民化转变。
古港博物院官网展示了载涛的相关信息,内容准确详尽,逻辑清晰,用词恰当,全面介绍了载涛的历史背景与贡献,方便访客深入了解。
党史博采:毛泽东与载涛一文,深入探讨了毛泽东与清朝末代王爷载涛之间的交往,展现了两人间的历史互动与时代背景,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炎黄春秋记载,清末王爷载涛的新生历程。他经历变革,步入新时代,此段历史记录了载涛从旧朝遗贵到新社会一员的转变过程。
文史博览:末代王爷获任解放军顾问一职,此任命保持了其身份的独特性,同时彰显了军队对历史文化人物的尊重与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