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一点民生新闻的人都知道,现在全球很多国家的生育率处于一种下跌状态,亚洲的中日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人口红利的作用,不必多说,如今大家在面对生育率下降的情况,免不了出现一些担忧。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街头采访就选择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你怎样看待我国的生育率情况”?这位被采访的女生是北京理工大学高材生,她表示:“我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最不能理解和讨厌的事就是为什么穷人还要生孩子。”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身处的是当下社会高知年轻人的行列,虽然一个人并不能代表全体,但细细了解后不难发现,与这个女生拥有同样想法的人其实不在少数。为什么大家对于生育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抵触情绪了呢?生育的前提条件:恋爱或结婚大家都明白,想要生育最开始的问题就是孩子的父母,毕竟人不能无性繁殖吧。找到一个合适的生育伴侣,针对现在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不亚于大海捞针了。你说中国人口14亿,无论怎样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吧,但忽略了现在年轻人的圈层固定化。也就是说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圈子基本都处于一种固定的状态,工作、生活、娱乐,往往身边出现的都是同一批人,很难有新的渠道接触到新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上会出现“大家都在期待着一场入室抢劫般的爱情”,侧面反应了年轻人的“套间”日常。生育的主观条件:个人意愿生育是一件特别损伤女性身体的现象,很多女性会因为生育让自己的身体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并且在义务教育普及广泛的当下,更多人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对自己的生活和自我的认知都出现了一定的成长。事业和生活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何况是孕育后代。现在的人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要能够完成自己认为具有意义的特定任务,就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如果生活中存在能够依靠自己就能获得幸福的途径,那愿意独立生活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从而将自己从家庭的单一职能中解放出来。当许多女性意识到,只要依靠自己也可以获得幸福和安全感,日常中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工作、健身、兴趣爱好等方式获得满足感,就会出现这种“不婚主义”,不再将婚姻视为生活的必需品。生育的客观条件:经济支撑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资源真的是个天文数字,在不考虑养育结果,只从最低成本的养育方式计算,养育一个孩子直到他大学毕业都需要62.7万,这还只是最基础的生活花费。更别说父母在其中付出的时间以及精力,想要养育好一个孩子,要考虑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身体健康、兴趣爱好、未来发展、结婚生子,“养儿到百岁,常忧九十九”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在现代社会,工作不易,年轻人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生活问题,拿着自己的工资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温饱问题,其次还要考虑父母的赡养,再就是为自己的不动产做保障。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大家也不难看见,许多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工资规划、攒钱计划、日常生活消费……这些内容的大量出现,也反映了现在大家的需求。我们家楼下有家奶茶店,我常去光顾,最近新来了一个特别年轻的妹妹,应该刚大学毕业。我挺好奇她为什么不找个公司上班,反而来了奶茶店打工,她告诉我,也不是没找工作,招聘平台上聊得好好的,一到面试环节就各种理由说她不合适。而她上个月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已经过了试岗期,准备签合同走试用期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的试用期才2000块左右,转正也才3000出头,这样的薪资真的没办法支撑她每个月的支出。现在到了这个奶茶店,试用期3500,转正了能有4000,干得好还有提成,这样算下来,跟一些公司工资也差不多。这种就业现状也不是个例,社会大环境的压力让很多人都自顾不暇,更何谈考虑生育问题呢?生育的其他影响除以上问题之外,还常被大家提起的就是家庭氛围的影响。大家都是从孩童时期成长过来的,都明白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正向影响。父母和睦、长辈明理创造出的家庭氛围是一种充满爱的环境。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而然的会对未来的个人生活有幻想,也希望自己能创造或者复刻一个同样幸福的家庭养育自己的孩子。
但也还有的人是从父母破碎的婚姻、悲惨的童年、不幸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类的孩子对于婚姻和延续后代的态度是抵触或者恐惧的。因为自己的生活中没能得到足够量的爱与关心,也没办法将少量的爱拿出来分享,因此成年之后更多的会关注自己的需求,想要尽力弥补幼时受伤的自己,就更不会考虑生育问题。生育问题总是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观点和看法,每个人的境遇和基础都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问自己,你想生还是不想生?当你在衡量完自己所有的条件,解决了所有的疑惑时,这个答案就是最适合你的。